近年來,西風東漸,國內高校紛紛開設令人刮目相看的另類課程。廈門大學開設高爾夫、舞龍舞獅、爬樹等選修課程,浙江林學院開設包括野外生存、禮賓禮儀、交誼舞、中國酒文化、垂釣課、搏擊課等“滿漢全席”選修課,三國殺攻略教程也進入了廣東河源職業(yè)技術學校的選修課堂……諸如此類,眼花繚亂,于是爭論迭起,褒貶不一。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另類之中才有創(chuàng)新。常規(guī)之中加以創(chuàng)新,更為困難,也更為重要。它既包括單個常規(guī)課程、也包括各個專業(yè)及其整個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不然,難免本末倒置,不得要領。例如,在另類課程的熱潮中,廈門大學算是其中的先鋒之一了。2006年,廈大領導曾設想由體育部開設高爾夫球課,其中管理、法學、經濟、軟件學院的學生需必修,作為精英教育的重要舉措。當然后來由于條件所限,改為選修了。作為一門另類課程,高爾夫選修課程的創(chuàng)新,真的可以擔負精英教育的重任嗎?“五十萬元培養(yǎng)一個高爾夫球手”卻不需要學生承擔費用,符合公平和效率的雙重原則嗎?已有的課程和體系,難道就不需要創(chuàng)新了嗎?
任何一門課程、若干門課程、或者整個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都是一個復雜的專業(yè)決策的過程,需要基于證據、科學決策。必須看到,在林林總總的另類課程之中,的確不乏創(chuàng)新之作,康奈爾大學戶外體育部率先給學生提供爬樹課,試圖教會學生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樹種,并在上面自由移動,甚至在樹木之間靈活穿梭。乍看之下,匪夷所思;細心品味,別出心裁。爬樹不但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而且,對于長期從事野外考察的地質學、人類學等專業(yè)的學生而言,還是生死攸關的基本能力!當然,有些另類課程,可能需要改造甚至摒棄。建筑與風水的選修課程,視野過分狹隘,若能加以改造,從人居環(huán)境與建筑設計的視角加以重新設計,就不一樣了。
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建立于1817年,是美國最古老的法學院。耶魯大學法學院建立于19世紀20年代,其后長達百年時間,不但不能躋身最佳行列,而且曾經徘徊在停業(yè)的邊緣。20世紀30年代之后,耶魯法學院在哈佛模式之外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突破了法學教育重視私法、以培養(yǎng)職業(yè)律師為目標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以公法與法律理論研究為最重要特色的新體系。上世紀60年代開始,又不惜巨資推行不高于17人的小班化教學。在教學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閱讀大量案例、論著,一周的課前閱讀量相當于北京大學一個學期。推行案例教學、班級討論,也注意講座教學。正是在上述種種“非另類”的創(chuàng)新之下,耶魯大學法學院把握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需要,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和生長點,迅速崛起,超越哈佛,從1987年起成為全美最佳法學院,延續(xù)至今。
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成功經驗表明,“非另類”的創(chuàng)新更為重要。
上一篇:深圳大學2013年不招收本科插班生
下一篇:2012年教育界精彩語錄
聲明:城市學校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