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為您提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附譯文翻譯_2019年高考全國III卷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xué)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蔽暮钜詤瞧鹕朴帽,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眳瞧馂槲骱邮,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qiáng)。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參考譯文:
吳起是衛(wèi)國人,奉事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把齊軍打得大敗。魯國就有人說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魯君懷疑吳起,疏遠(yuǎn)了吳起。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蛘蹋疂嵅回,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dān)任西河地區(qū)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死后,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吳起回答說:“殷紂的領(lǐng)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 蔽浜罨卮鹫f:“講得好!
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shè)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dāng)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yīng)該托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眳瞧疬@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zāi)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jìn)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qiáng)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yuǎn)王族都想謀害吳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jī)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等把悼王安葬停當(dāng)后,太子即位。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蔽暮钜詤瞧鹕朴帽,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眳瞧馂槲骱邮,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qiáng)。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參考譯文:
吳起是衛(wèi)國人,奉事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把齊軍打得大敗。魯國就有人說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魯君懷疑吳起,疏遠(yuǎn)了吳起。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蛘蹋疂嵅回,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dān)任西河地區(qū)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死后,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吳起回答說:“殷紂的領(lǐng)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 蔽浜罨卮鹫f:“講得好!
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shè)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dāng)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yīng)該托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眳瞧疬@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zāi)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jìn)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qiáng)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yuǎn)王族都想謀害吳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jī)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等把悼王安葬停當(dāng)后,太子即位。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 1.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 B: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 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 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 答案為:B
-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殮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lián)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
- C.三晉,春秋末韓:趙
- 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shè)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
- 答案為:C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吳起憐恤士卒,帶兵屢建奇功。他本是衛(wèi)國人,先是率魯軍抗齊得勝,后又率魏軍攻陷秦國五城;這些戰(zhàn)功都和他善于為將:與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 B:吳起勸告魏侯,修德重于據(jù)險。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時,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國之寶;吳起表示,治國依據(jù)山河險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國家滅亡。
- 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dān)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fù)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dān)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
- D:吳起為楚建功,反而受到禍害。他到楚國后雖然屢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國貴戚卻想加害與他,施暴者亂箭射擊吳起;太子繼位之后,這才誅殺作亂之人。
- 答案為:C
-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 (本題分?jǐn)?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吳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本題分?jǐn)?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亂而攻擊吳起,吳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