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不聽話”,為人父母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會使用這個詞,但家長是否清楚,當您使用這個詞時,不公平的指責就會在您心愛的孩子心里體會到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不聽話”的不同情況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別的事。例如:不看完動畫片不吃飯。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戲、聊天、陪他玩,還要興趣盎然。否則,你不滿足他,說不定就會出現家長不希望出現的“小動作”。

  三、有的孩子你說什么他似乎總是常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聽話,但卻心猿意馬,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

  五、有的孩子似乎記性不好,丟三落四,告訴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頭就又忘了,總得讓父母不斷提醒。

  以上幾種情況出現時,每個家長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聽話”嗎?我們請?zhí)旖蚴袃和t(y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技術專家楊主任,給父母們分析一下孩子“不聽話”的幾種思維、心理活動現象及原因。

  對“不聽話”的分析

  人類的思維、心理活動是人類高級精神意識活動的體現,也就是人的大腦功能狀態(tài)之一。人類之所以有差別,就差別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你的大腦決定了你的意識、思維、情感、行為的活動。我們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

  第一種現象:提示孩子的右前腦優(yōu)勢較好,通過腦象圖技術可以觀察到孩子右前腦具有“球體型”的典型圖像。提示此類孩子具有做事投入的思維、心理活動傾向,并具有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全情投入”的能力。該孩子會“忘記”或會不再“關心”父母所安排做的事。其實,這也是一種可能具備成功素質的能力之一。

  第二種現象:提示孩子右后腦優(yōu)勢較好,該腦區(qū)優(yōu)勢提示孩子的群體意識、人際協調、感覺智慧好,這類孩子渴望被認同,并交流他們的感受,是屬于感情細膩的孩子。其實,這也是有可能具備熱情能力的素質之一,而熱情能力恰恰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品質。

  第三種現象:提示孩子的左前腦優(yōu)勢較好,腦象圖技術提示該類孩子可能在該腦區(qū)有明顯的“奇異型”圖像。提示具有很好的思辨能力,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認識問題。思維活動方式是具備做科學研究,探究問題的能力。

 第四種現象:提示孩子右前腦、右中顳有“奇異型”、“蓮花型”的特征圖。此類孩子非常好幻想,任由思緒飛揚。尤其是當他面對他不感興趣或枯燥的東西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看似學習成績不理想。此類孩子的藝術感知很好,新奇創(chuàng)意的能力強,具有藝術家、設計師的思維活動傾向。

  第五種現象:提示孩子的左后腦、左中顳劣勢。此類孩子屬于記得快、忘得快,計劃嚴謹,實施的能力弱。尤其是爺爺、奶奶、父母寵愛包辦孩子時,這種現象更明顯。這類孩子可能處理問題看似簡單、不圓滑。但大多數孩子具有善良、愛心的思維、心理活動傾向,善良、愛心是人類很重要的品質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可能具備以上一種或幾種現象并存,“不聽話”的現象就會尤為明顯。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一樣,要想成為參天大樹,就需要不斷地“修剪”。尤其是當“不聽話”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成長時。如何去“修剪”這些“不聽話”呢?

  腦象圖技術專家提出相應的方法

  第一種:面對這類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天性的特點,欣賞孩子的能力傾向。其次,孩子作息時間安排得當,盡量安排一些他從事感興趣事情的時間,不要輕易打斷他。再次,當他在投入過程中,盡量不要打擾,更不要斥責。

  第二種:面對這類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豐富的個性特點;其次,父母要拿出15-20分鐘興致勃勃地傾聽孩子講話,參與孩子的活動。再次,千萬不要帶著不耐煩的情緒與孩子交流或斥責,這類孩子極為敏感多情。

  第三種:面對這類孩子,首先要帶著欣賞與認真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其次,當孩子求新求異時,耐心傾聽,并提出“為什么這么想?”深刻了解孩子的思維內容,當孩子想得合理時給予肯定,當不合理時,指出合理辦法供其參考。切忌孩子提出“新觀點”時施加否定,孩子不會從內心里認同的。

  第四種:對這類孩子首先要帶著新奇、耐心、尊重的態(tài)度去面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特點。其次,有意識安排一個作息時間:如15―20分鐘的時間以鼓勵、獎勵的方式進行孩子所謂不感興趣的作業(yè),如數學運算、背誦詞語等。再次,父母千萬不要發(fā)脾氣、發(fā)怒、大聲斥責,這會更加重孩子的逃避現實的傾向。

  第五種:面對這類孩子首先要客觀、耐心、尊重孩子的能力特點。其次,提醒、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動手去安排,如玩具、作業(yè)本、衣服的歸放,轉天去幼兒園、學校所帶的東西的歸放。耐心、多提醒孩子就會進步。再次,父母千萬不要因孩子動作慢、丟三落四,便帶著不良情緒、嘴里帶著斥責替孩子整理、安排。

  最后,希望我們的孩子擁有一位知道孩子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