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斛律光傳》|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

 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北齊書·斛律光傳》|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魏末,從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長史莫者暉時在行間,光馳馬射中之,因擒于陣,光時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為都督。嘗從世宗于洹橋校獵,見一大鳥,云表飛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zhuǎn)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觀之,深壯異焉,當時傳號落雕都督。

  晉州東有周天柱、新安、牛頭三戍,招引亡叛,屢為寇竊。天保七年,光率步騎五千襲破之,又大破周儀同王敬俊等,獲口五百余人,雜畜千余頭而還。武平二年,周遣紇干廣略圍宜陽。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光以為軍人多有勛功,未得慰勞,若即便散,恩澤不施,乃密通表請使宣旨,軍仍且進。朝廷發(fā)使遲留,軍還,將至紫陌,光仍駐營待使。帝聞光軍營已逼,心甚惡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見,然后宣勞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別封清河郡公。

  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帝賜提婆晉陽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種禾,飼馬數(shù)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由是穆積怨。

  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謠言。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焙,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后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于是下詔稱光謀反,盡滅其族。光性少言剛急,嚴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滅,朝野痛惜之。周武帝聞光死,大喜,赦其境內(nèi)。后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指詔書曰:“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節(jié)選自《北齊書·斛律光傳》,有刪改)


【參考譯文】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時就擅長騎射,憑武藝聞名。東魏末年,跟從他的父親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長史莫者暉當時在行陣中,斛律光騎馬疾行射中了他,并在陣前將其生擒,斛律光當時才 17 歲。高祖賞識他,立刻提拔他為都督。他曾經(jīng)跟從世宗到洹橋打獵,看見一只大鳥,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鳥,正射中鳥頸。這鳥形如車輪,旋轉(zhuǎn)墜下,落到地上,原來是一只大雕。世宗取來看,很驚異于他的技藝,當時被傳稱為落雕都督。

  晉州東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頭三個戍所,招引逃亡的叛軍,常常騷擾寇掠。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騎襲擊打敗了他們,又大敗北周儀同王敬俊等,俘獲五百多人、各種牲畜千余頭后返歸。武平二年,北周派紇干廣略圍攻宜陽。斛律光率五萬步騎趕往援救,在城下大戰(zhàn),于是奪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個城戍,俘獲一千多人而還。軍隊還沒有抵達鄴城,皇上便命令解散兵卒。斛律光認為兵士大多立有功勛,沒有得到慰勞獎賞,如果一旦遣散,不施恩澤(不利軍心),于是秘密上表請求派人宣布恩旨,大軍仍按原計劃前進。朝廷派出的使者延遲了,軍隊回京,將到紫陌,斛律光仍然駐在營中等待來使;实勐犝f斛律光率大軍已逼近京師下營,心里十分厭惡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見,然后宣撫犒勞解散了兵士。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職,又另外封他為清河郡公。

  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將晉陽田地賞賜給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進言說:“這塊田地是用來種禾草的,可喂數(shù)千匹馬,以備敵人來犯。如今賞賜給穆提婆,這恐怕會侵損軍務吧?”由于這件事斛律光與穆提婆結(jié)了怨仇。

  北周將軍韋孝寬忌恨斛律光的英勇,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謠言。適逢皇帝之前對斛律光有所懷疑,便對何洪珍說:“我以前懷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這樣。”后來,斛律光來了,被引入涼風堂,劉桃枝從后面拉住他并將他殺害,時年五十八歲。于是皇帝下詔說他謀反,將斛律光家族滿門抄斬。斛律光少言寡語又剛正急躁,在管理下屬時很嚴格,管理軍隊只是依靠威嚴刑罰。他的罪行不明顯,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周武帝聽說斛律光死了,非常高興,在全境大赦。后來周武帝攻入鄴城,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指著詔書說:“這個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鄴城來呢!”

  •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
  • B: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
  • C: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
  • D: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
  • 答案為:C
    注:【解析】“率步騎五萬”的目的是“赴之”,中間不能斷開;“于城下”是“大戰(zhàn)”的后置狀語,中間不能斷開。因此排除 A、D 兩項。“而”是連詞,表順承關系,前面不能斷開。因此排除 B 項。
  •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魏,北朝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建都鄴,史稱“東魏”。
  • B:文帝、天保、世宗,分別是謚號、年號和廟號,而這三者都是皇帝專有。
  • C: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側(cè)室所生女子;正妻、繼室所生子女為“嫡”。
  • D: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 答案為:B
    注:【解析】“這三者都是皇帝專有”有誤,“謚號”不是皇帝專有。
  •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斛律光箭藝高超。斛律光十七歲時,陣前箭射莫者暉,又陪同世宗在洹橋打獵,引弓射雕,正中其脖頸,得到高祖和世宗的稱贊。
  • B:斛律光英勇善戰(zhàn)。北周的天柱、新安、牛頭三處戍所多次侵擾齊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騎偷襲擊敗了他們,虜獲五百多人、雜畜千余頭。
  • C:斛律光抗令不從。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處城戍后,他沒有遵命將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勞有功之人,皇帝不得已為之。
  • D:斛律光遭冤被殺。北周將軍韋孝寬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謠言,恰好北齊皇帝對斛律光起了疑心,就設計殺死了他。
  • 答案為:B
    注:【解析】“虜獲五百多人、雜畜千余頭”不是擊敗三戍的戰(zhàn)果,是擊敗北周儀同王敬俊等人時獲得的,事件錯位。
  •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田常種禾,飼馬數(shù)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這塊田地是用來種禾草的,可喂數(shù)千匹馬,以備敵人來犯。如今賞賜給穆提婆,這恐怕會侵損軍務吧?
    注:“寇難”“無乃”“闕”各 1 分,定語后置句 1 分,句意 1 分
  • (2)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適逢皇帝之前對斛律光有所懷疑,便對何洪珍說:“我以前懷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樣!
    注:“會”“欲”“反”“果然”各 1 分,句意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