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內閱讀練習

 
  一 閱讀《十六年前的回憶》選斷,回答問題。
  (一)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么燒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有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才過了兩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第二天,父親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廳里去了。我們心里都很不安,為這位工友著急。
  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1 “籍”的音序是( ),音節(jié)是( )。
  2 聯(lián)系上下文,請寫出文中黑體詞語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輕易:________________
  3 從文中找出一組前后照應的句子畫上“ ”。
  4 你從文中劃線的句子體會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父親對母親說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現(xiàn)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6 如果你來到李大釗的塑像前,你想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xiàn)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晚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投到火爐里去。
  我奇怪地問 爹 為什么要燒掉 怪可惜的
  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1 “籍”字是( )結構,部首是( ),音節(jié)是( )共( )筆。2 第三自然段加標點符號。
  3 “那年春天”是指( )的春天。這年春天父親的行為比較異常,體現(xiàn):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含糊”的意思是( ),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的第五自然段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爹!”我忍不住喊出聲來。母親哭了,妹妹也跟著哭起來了。
  “不許亂喊!”法官拿起驚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 ——他對于革命事業(yè)的信心。
  “這是我的妻子。”他指著母親說。接著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這是我的兩個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嗎?”法官指著我問父親。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親說出哥哥來,就這樣搶著說了。我不知道當時哪里來的機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氣沖沖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塊木板狠狠地拍了幾下。
  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接著說:“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
  1 給這個節(jié)選加上一個小標題:________________
  2 寫了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慈祥( ) 機智( ) 怒氣沖沖( )
  3 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父親外貌的句子,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這時,他心理也許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中“偉大的力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李大釗在你心中留下怎樣的印象?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局勢越來越(嚴厲 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定 堅決)地對母親說 不是常對你說嗎 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 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離開呢 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1 在畫“____”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2 請用“√”選出文中括號內恰當的詞語。
  3 文中“我哪能離開呢?”請換一種說法,不改變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將這個句子改為第三人稱轉述,正確的是:( )
  A 父親對母親說 :“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B 父親對母親說,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C 父親對母親說,他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D 父親對母親說 :“他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5 這段話反映了父親的什么品質?( )
  A 反映了父親忠于革命事業(yè)的高貴品質。
  B 反映了父親關心家庭的高貴品質。
  C 反映了父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D 反映了父親對革命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
  6 假如你是文中的李大釗,當局勢這樣嚴峻時,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并想對李大釗說些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為人民服務》選段,回答問題。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 《為人民服務》是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為紀念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講。
  2 請用“_____”劃出本段的中心句。
  3 請解釋下列黑體字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 死得“比泰山還重”是因為_____________;死得“比鴻毛還輕”是因為______________
  5 請把畫“ ”的句子改成因果關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從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