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標(biāo)點(diǎn)符號用法表
附表2:古詩詞目
附表1: 標(biāo)點(diǎn)符號用法表
附表2: 古詩詞目錄
附表2:古詩詞目
附表1: 標(biāo)點(diǎn)符號用法表
名稱 | 符號 | 用 法 | 舉 例 |
句號 | 。 | 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于陳述句。 |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問號 | ? | 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于疑問、反問、設(shè)問句。 | 1、 1、你游覽過長城嗎? 2、你們不是要賣十三塊嗎? |
嘆號 | ! | 表示強(qiáng)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用于感嘆句、祈使句。 | 1、啊,好個(gè)光明的世界! 2、你給我滾出去! |
頓號 | 、 | 表示句中并列的詞或詞組間的停頓。 | 西紅柿、茄子、南瓜都是蔬菜。 |
逗號 | , | 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 |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 |
分號 | ; | 表示一句話中并列分問間的停頓。 | 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斗爭。 |
冒號 | : | 1、用來提示下文。 | 是有人偷了它們罷:哪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
2、表示提示語后的停頓。 | 媽媽說:“應(yīng)該起床了! | ||
引號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 爸爸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
2、表示反問或否定的意思。 |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
3、表示特定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 | 詹天佑設(shè)計(jì)了一種“人”字線路。 | ||
破折號 | —— | 1、表示解釋說明。 | 我永遠(yuǎn)忘不了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 |
2、表示語音停頓。 | 于是——洗手的時(shí)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shí)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 ||
3、表示意思轉(zhuǎn)折或遞進(jìn)。 | 那個(gè)書包很漂亮,而且裝有很多東西——現(xiàn)在不見了。 | ||
書名號 | 《》 | 表示文章、書籍、報(bào)刊、文件等名稱。 | 《草船借箭》選自羅貫中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
省略號 | …… | 1、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 平頂?shù)陌咨珮,一座挨著一座,門窗上裝飾著漂亮的短皺簾……古城民居的建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2、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 | 他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 |
附表2: 古詩詞目錄
類 別 | 詩題、作者及朝代 | |
寫景類 | 春 |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憶江南》【唐】(白居易) 《春夜喜雨》【唐】(杜甫) 《江畔獨(dú)步尋花》【唐】(杜甫) 《詠柳》【唐】(賀知章) |
夏 | 《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軾) 《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 |
秋 | 《望洞庭》【唐】(劉禹錫) 《楓橋夜泊》【唐】(張繼) | |
冬 | 《江雪》(柳宗元) | |
其它景物類 |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絕句》【唐】(杜甫) 《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漁歌子》(張志和) | |
思鄉(xiāng)類 |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靜夜思》(李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 |
借物喻人 | 《黑 梅》【明】(王冕) 《竹石》【清】鄭燮 《石灰吟》【明】(于謙) 《梅花》(王安石) | |
愛國類 | 《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 | |
邊塞風(fēng)光 | 《涼州詞》(王之渙) 《出塞》(王昌齡) | |
親情類 |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游子吟》【唐】孟郊 | |
友情類 |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別董大》【唐】(高適)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 |
其它類別 | 《長歌行》【漢樂府】《登鸛雀樓》(王之渙)《題西林壁》(蘇軾) 《卜算子詠梅》、《菩薩蠻大柏地》、《長征》(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