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重點
1 .一物體相對另一物體的位置隨時間改變而改變.則此物體相對另一物體發(fā)生了運動.此物體處于相對運動的狀態(tài)。如果相互之間的位置并不隨時間而改變.則此物體即在相對靜止狀態(tài)之中。
2 .靜止與運動兩者都是相對的概念.與選定的參照物有關。一棟樓房或一棵樹對地球來說.它們是靜止的;但對太陽來說.它們卻都在運動著。當一列火車經過車站時.我們就說這列火車相對車站而運動。但是對在火車上的旅客.可以認為車站是在以與火車運行相反的方向相對火車而運動。
3 .在描述物體是否運動時.觀察者必須選擇一個參照物.然后根據所選定的參照物來確定物體是否運動。
4 .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5 .物體的運動方式按照運動的軌跡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按照運動的類型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往復運動、旋轉運動、擺動。
6 .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
7 .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會做曲線運動
8 .典型的曲線運動有平拋運動、斜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三種。
9 .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內比較運動的距離.運動的距離越長.說明運動的速度越快相同距離下.運動的距離越短.說明運動的速度越快。
10 .車輪的運動是轉動.敲鼓時鼓面的運動是振動.推動椅子的運動是平動。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運動類型是平動.紙風車的運動類型是轉動.在地面上拍著的皮球的運動類型是振動.蕩著的秋千的運動類型是擺動。
12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兩種方式。如汽車在行駛時.輪子在路面上的運動方式稱為滾動.而當汽車緊急剎車時.輪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運動方式為滑動。
13 .水輪的運動屬于旋轉運動.也屬于曲線運動。
14 .運動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
15 .運用測量的方法能準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6 .以斜面裝置拉動滑車至高處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車至高處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說.斜面可以用較小的力將物體抬至高處。斜面愈長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畡t愈省力。
17 .斜面的應用:
( 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應用斜面的原理.如樓梯、而以讓人們省力。
( 2 )若將兩個斜面結合在一起.則形成一種稱為楔(或稱為劈)的簡易工具。切割或分裂東西時非常有用。楔在切割和分裂東西時非常有用。
第二單元重點
1 .剛產的蠶卵是黃色或淡黃色的,快孵化蠶卵的顏色是紫黑色。
2 .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
3 .養(yǎng)蠶小竅門:
① 小蠶愛吃桑葉。它一出卵就要及時用毛筆或羽毛輕輕地把它刷到桑葉上。
② 要讓小蠶吃飽吃好.桑葉要新鮮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條
③ 經常清除蠶的糞便和吃剩的殘葉.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
④ 把小蠶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不要在養(yǎng)蠶的房間里噴灑殺蟲劑。
4.蛻皮是蠶生長過程中的顯著特點.蠶每次蛻皮后身體都會發(fā)生變化。蠶在幼蟲階段會蛻 4 次皮.還有 2 次在蛹期(繭內)一生共 6 次蛻皮。
5.蠶在陰暗、干燥、溫暖的環(huán)境中生長得好。
6 .蠶蛻皮四次后變成五齡蠶.即將吐絲的蠶身體縮短.發(fā)黃而透明。蠶是 8 字形吐絲的
7 .蠶蛹被繭包.繭能起到保護蛹的作用。蠶繭的形狀、大小、顏色也是各種各樣的。
8 .蠶繭是由一根蠶絲組成的.蠶絲可織成絲綢或被加工成各種絲織品。
9 .蠶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頭部有發(fā)達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個體節(jié).長有三對足.叫作胸足.用來把持桑葉:腹部長有五對腹足.用來爬行;蠶的身體兩側長有氣門.氣門是蠶用來呼吸的通道。
10 .剪開蠶繭觀察.蠶蛹的體形粗短.像一個紡錘.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
11 .蠶蛹平時不動.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動
12 .蠶蛹經過10 至 15 天會變成蠶蛾。
13 .蛹變成蛾的過程叫羽化。
14 .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形狀像羽毛;胸部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膀.腹部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一只雌蛾能產 400 一 5 00 粒卵.剛產下的卵是黃色或淡黃色的。
15 .如何分辨雌雄蠶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狹長.翅膀振動飛的快。雌蠶蛾的觸角是灰色,雄蠶蛾的觸角是黑色的。
16 .蠶的一生要經歷卵一幼蟲一蛹一一成蟲四個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
17 .影響蠶的生命和變化的因素主要是環(huán)境因素.如氣溫、濕度、食物、病蟲害、環(huán)境的污染等
18 .蠶的一生經歷出生一一生長發(fā)育一一繁殖一一死亡四個階段.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時間約 56 天
19 .蠶蛾、螞蟻、蜻蜒雖然外形差異很大.但它們都有頭、胸、腹.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它們都是昆蟲。
20 .自然界中有些動物是從卵里孵化出來的(卵生).如:蝴蝶、蜻蜓、魚等:有些是母球直接生下來的(胎生),如:羊、牛、兔子等
第三單元重點
1 .像開著的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并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作光源.例如太陽、點燃的蠟燭、打開的電燈、星星、螢火蟲等。
2 .影子產生的條件:光源、阻檔物和呈現(xiàn)影子的屏。
3 .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4 .影子的特點: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位置、角度有關: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被照射的物體側面有關。
5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例如:大樹的影子朝西.那太陽在東邊。
6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影子最長的時間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時候是中午
7 .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來測定時間。古代的人們曾經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如日暑。
8 .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體、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
9 .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運動的.地球每 24 小時自轉一周.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圍著太陽轉.并于去世前發(fā)表了著作 《 天體運行論 》
10 .天體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轉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正好與地球上看到的其他天體自東向西或順時針的運動方向相反。
11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每 24 小時轉動一周.相當于一小時轉動 16 度。
12 .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與地球不同。
13 .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 1 / 4 .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 1 / 6
14 . 1969 年 7 月.美國的阿波羅 11 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
15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16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
17 .月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18 .環(huán)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環(huán)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
19 .有關環(huán)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環(huán)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后留下的痕跡.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于少了一層保護.盡使撞擊更猛烈和頻繁。
注:需打印的家長,請自行將內容復制到word里進行打印!(轉載請注明出處<深圳學校網>,文章來源:http://agencialets.com/Examination/html/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