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在載玻片上看到的圖像是“d”,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視野看到的圖像是( )。
A.b B.d C.P
2.白天開花、晚上收花的植物是( )。
A.曇花 B.郁金香 C.夜來香
3.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由外到內(nèi)分別是( )。
A.地殼→地核→地幔 B.地核→地!貧 C.地殼→地幔→地核
4.下列利用微生物生產(chǎn)的食物是( )。
A.電烤餅 B.面包 C.蘋果
5.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不同,這是因為( )。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fā)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
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fā)生變化
6.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幫助下產(chǎn)生的是( )。
A.米飯 B.甜酒 C.酸奶
二、填空題
7.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 產(chǎn)生磁,利用 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
8.活字印刷的基本過程為:檢字、 、拓印、晾制。
9. 的發(fā)明使人們不僅看到了細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10.地球公轉一周是一年,四季交替與 有關。
1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 )、電流大小有關。
12.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 )。
三、判斷題
13.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微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 )
14.雖然不同的細胞功能不同,但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協(xié)作,從而完成生命活動。( )
15.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16.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書本和電腦傳播信息的形式是相同的。( )
17.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 )
四、實驗題
下面是某同學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關系”的實驗記錄表。根據(jù)實驗記錄表完成下列題目。
1.在載玻片上看到的圖像是“d”,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視野看到的圖像是( )。
A.b B.d C.P
2.白天開花、晚上收花的植物是( )。
A.曇花 B.郁金香 C.夜來香
3.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由外到內(nèi)分別是( )。
A.地殼→地核→地幔 B.地核→地!貧 C.地殼→地幔→地核
4.下列利用微生物生產(chǎn)的食物是( )。
A.電烤餅 B.面包 C.蘋果
5.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不同,這是因為( )。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fā)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
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fā)生變化
6.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幫助下產(chǎn)生的是( )。
A.米飯 B.甜酒 C.酸奶
二、填空題
7.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 產(chǎn)生磁,利用 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
8.活字印刷的基本過程為:檢字、 、拓印、晾制。
9. 的發(fā)明使人們不僅看到了細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10.地球公轉一周是一年,四季交替與 有關。
1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 )、電流大小有關。
12.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 )。
三、判斷題
13.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微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 )
14.雖然不同的細胞功能不同,但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協(xié)作,從而完成生命活動。( )
15.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16.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書本和電腦傳播信息的形式是相同的。( )
17.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 )
四、實驗題
下面是某同學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關系”的實驗記錄表。根據(jù)實驗記錄表完成下列題目。
18.表中缺失的數(shù)據(jù)可能是( )。
A.37 B.53 C.91
19.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控制不變的條件是什么?
改變的條件:( );
不變的條件:( )、( )等。
20.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有什么關系?
線圈匝數(shù)越( ),電磁鐵磁力越( );線圈匝數(shù)越( ),電磁鐵磁力越( )。
五、簡答題
21.龍龍還取了家里的自來水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微小生物,你覺得是否可以直接飲用自來水,為什么?
22.請用—句話概括下列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1)建筑工地支架和自行車身都做成管狀。
(2)用瓦楞紙做的箱子能承載很多物品。
23.人類總是不斷地改進著工具和技術,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印刷術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請你根據(jù)活字印刷過程,寫出印刷過程中的四個主要步驟。
A.37 B.53 C.91
19.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控制不變的條件是什么?
改變的條件:( );
不變的條件:( )、( )等。
20.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有什么關系?
線圈匝數(shù)越( ),電磁鐵磁力越( );線圈匝數(shù)越( ),電磁鐵磁力越( )。
五、簡答題
21.龍龍還取了家里的自來水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微小生物,你覺得是否可以直接飲用自來水,為什么?
22.請用—句話概括下列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1)建筑工地支架和自行車身都做成管狀。
(2)用瓦楞紙做的箱子能承載很多物品。
23.人類總是不斷地改進著工具和技術,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印刷術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請你根據(jù)活字印刷過程,寫出印刷過程中的四個主要步驟。
參考答案
1.C
【詳解】顯微鏡下看到的像是原物體的倒像。在載玻片上看到的圖像是“d”,旋轉180度后看到的是“p”。因此用顯微鏡觀察寫在載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p。
故選C。
2.B
【詳解】植物的開花時間也是植物的特征之一,開花的時間與光照、溫度等因素有關。郁金香白天開花、晚上收花,曇花、夜來香晚上開花。
故選B。
3.C
【詳解】科學家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科學家根據(jù)探測結果,把地球內(nèi)部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圈層。其中,薄薄的地殼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巖漿的發(fā)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溫度和壓力極高。地球的構造由外到內(nèi)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故選C。
4.B
【詳解】人類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加工制造出各類發(fā)酵食品,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酵母菌可以發(fā)面做面包等,電烤餅和蘋果都不是利用微生物來制作的食物。故選B。
5.B
【詳解】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不同,這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導致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不斷南北移動,導致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高度不斷變化,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不會發(fā)生變化;地球自轉的軸的方向和角度不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而不是太陽圍繞地球運動。故B選項正確。
6.A
【詳解】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功”,也有“過”。有些微生物能為我們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例如:制作饅頭、面包、酸奶離不開酵母菌,釀制白酒、醬油離不開曲美酵母菌等,制作臭豆腐也需要微生物;米飯的生產(chǎn)不需要微生物的幫助。
7. 電 磁
【詳解】電動機是用電產(chǎn)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構造各異,但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chǎn)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
8.刷墨
【詳解】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fā)明之一,制版靈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復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間小等特征;钭钟∷⑿g的正確操作步驟依次是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
9.顯微鏡
【詳解】顯微鏡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病毒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不僅看到了細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10.地球公轉
【詳解】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
11.圈數(shù)
【詳解】電磁鐵通電后,產(chǎn)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電磁鐵可以將電能轉化為磁能。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線圈的圈數(shù)、電流的大小等因素有關。線圈圈數(shù)多,磁力大,電流大,磁力大;反之,則磁力小。
12.霉變
【詳解】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nèi)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個體微小,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
13.×
【詳解】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都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它們屬于真菌。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
14.√
【詳解】人體細胞是人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生長、發(fā)育的基礎。人體內(nèi)有不同的細胞,相互依存,共同協(xié)作,一起完成生命體的活動。
15.√
【詳解】洋蔥表皮是無色透明的,為了方便觀察,我們制作玻片標本時需要用碘酒對它進行染色,用滴管在蓋玻片的一側滴碘酒,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側吸水完成染色,染色后能夠更好地進行觀察。
16.×
【詳解】書本提供的信息只有文字、圖像、符號和色彩。電腦提供的信息形式多樣,有文字、圖像、符號、色彩、視頻、音頻等。題目觀點錯誤。
17.√
【詳解】車輪是由輪和軸組成,利用的是輪軸原理,半徑較大者是輪,半徑較小的是軸,可以省力。所以題目說法是正確的。
18.B 19. 線圈匝數(shù)的多少 電池節(jié)數(shù) 鐵芯大。▽Ь長度、規(guī)格) 20. 多 大 少 小
【分析】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1、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2、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纏繞在鐵芯上線圈的圈數(shù),二是線圈中電流的強度。
18.表中空白處其余三個數(shù)值分別是55、51和54,空白所填的數(shù)據(jù)可能是53,37太小,91太大,都不合適。
19.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線圈匝數(shù)的多少;不變的條件是電池節(jié)數(shù),鐵芯大。▽Ь長度、規(guī)格)等。
20.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有關系,線圈匝數(shù)越多,電磁鐵磁力越大;線圈匝數(shù)越少,電磁鐵磁力越小。
21.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因為自來水中還有觀察不到的微生物,直接引用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詳解】龍龍還取了家里的自來水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微小生物,但是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因為自來水中還有觀察不到的微生物,直接引用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22.(1)同樣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狀抗彎曲能力強,強度高,且能節(jié)省材料。
(2)瓦楞紙中間的一層或幾層做成了波浪形,大大提高了紙的抗彎曲能力。
【詳解】(1)形狀不同的一種材料,抗彎曲能力也會不同。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狀比做成實心的棒狀抗彎曲能力更強,這樣不僅節(jié)省材料,抗彎曲能力強。
(2)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或“W”字等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把紙折成瓦楞紙,實際上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23.檢字、刷墨、拓印、晾制。
【詳解】印刷術帶來了記錄信息和傳播信息的變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钭钟∷⑿g一般分為四個步驟,其先后順序為檢字→刷墨→拓印→晾制。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拓。轰伾习准垼郊垙,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