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期末模擬測試卷免費下載打。ǜ酱鸢福

一、選擇題

1.在使用顯微鏡時,在目鏡中觀察時比較黑,這時可調節(jié)(  )。

A.目鏡  B.物鏡  C.反光鏡

2.下列物品中使用的原理與下圖所示的水龍頭相同的是(  )。



A.釣魚竿  B.蹺蹺板  C.扳手  D.樓梯

3.下列動物行為與晝夜交替現象有關的是(  )。

A.貓頭鷹白天睡覺  B.大雁南飛  C.蛇冬眠

4.下列現象與晝夜交替有關的是(  )。

A.大雁遷徙  B.小草枯萎  C.刺猬冬眠  D.貓頭鷹夜里捕食

5.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周期是24小時,引起的自然現象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極晝和極夜  C.四季變化

6.蜜蜂用(  )來辨別氣味。

A.鼻子  B.觸角  C.嘴  D.眼睛

7.每天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可以推測地球的自轉方向是(  )。

A.自東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東  D.自北向南

8.下面三種剪刀,(  )是醫(yī)生做外科手術用的解剖剪。



9.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極方向的做法是(  )。

A.改變線圈的纏繞方向  B.增加電池的數量  C.使用更粗的鐵釘

10.下列設施或物品中,應用輪軸原理的是(  )。

A.盤山公路  B.小刀  C.蹺蹺板  D.扳手

11.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蟲,那么在(  )后培養(yǎng)液中會出現大量的同類生物。

A.1~2天  B.1~2周  C.1~2個月

12.四季交替,正午時分同一物體的影長變化規(guī)律是(  )。

A.冬季短,夏季長  B.冬季長,夏季短  C.一年四季一樣長

13.下列動物中,(  )喜歡在白天活動。

A.蝴蝶  B.貓頭鷹  C.蝙蝠

14.下列物體不是由細胞組成的是(  )。

A.蟋蟀  B.巖石  C.楊樹

二、填空題

15.凸透鏡有    、    、    的作用。人眼中的    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16.荷蘭的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  )的人。后來很多科學家發(fā)現在空氣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著(  )。

17.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大約是(    )。

18.我們使用的電動機是把(   )能轉化為(   )能。

三、判斷題

19.在生活中常見的水龍頭、扳手、滑輪都可以看成是斜面的變形。(  )

20.在放大鏡的發(fā)明之前,人們只能依靠感覺器官來觀察世界。(  )

21.智能手機為人類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  )

22.學習《地球的運動》單元時,由于宇宙空間觀察的條件限制,我們常常通過模擬實驗、閱讀文獻資料等方法進行學習。(  )

23.活字印刷包括檢字、刷墨、拓印三個步驟。(  )

24.在電磁鐵時,導線必須按同一方向纏繞在鐵釘上。 (  )

四、連線題

25.將下列工具與對應的機械原理用線連接起來。

水龍頭     釣魚竿     立交橋的引橋      水壩      核桃夾

       

         杠桿       斜面       輪軸

五、排序題

26.我們曾經制作過洋蔥表皮細胞的切片標本,請根據本單元所學知識完成下面題目。

鑷子  滴管  載玻片  培養(yǎng)皿燒杯碘酒 小刀  吸水紙

一位同學準備利用以上材料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標本,他的操作過程如下:

①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

②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

③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取下洋蔥表皮。

⑤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請思考這位同學的操作步驟,把正確的步驟寫下來(填序號):    。


六、簡答題

27.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請舉出三個。

 

 

七、實驗題

28.小科在學習了“微小世界”這個單元后,對顯微鏡非常感興趣,于是向科學老師借了顯微鏡繼續(xù)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小科將洋蔥內表皮細胞標本的制作過程寫了下來:

①將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

②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鋪開;

③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用刀片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井”字 ,用鑷子取下洋蔥表皮;

⑤用滴管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

制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2)小科透過目鏡觀察細胞,發(fā)現視野很暗,什么也看不到,該怎么調節(jié)?

                                

(3)經過調節(jié),小明終于在視野中找到了洋蔥表皮細胞(如圖),如果此時目鏡物鏡上分別標著15×和30×,說明洋蔥表皮細胞被放大了       。

 

(4)如果想要看清楚圖中做了標記的細胞,他該怎么操作?

①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轉為高倍鏡 ②載玻片往右上方移 ③載玻片往左下方移 ④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⑤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

(  )→(  )→(  )。



參考答案

1.C

【詳解】顯微鏡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也是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一種工具。在使用顯微鏡時,在目鏡中觀察時比較黑,這是因為沒有調節(jié)好反光鏡,這時可調節(jié)反光鏡。C正確,符合題意。

2.C

【詳解】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省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費力。扳手是輪軸的應用,釣魚竿、蹺蹺板是杠桿的應用,樓梯是斜面的應用。故C符合題意。

3.A

【詳解】晝夜交替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四季形成與地球的公轉有關。有些生物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而發(fā)生周期性的行為。如冬季蛇冬眠,秋季大雁南飛、樹葉落葉都屬于與季節(jié)有關的節(jié)律行為;貓頭鷹晝伏夜出屬于晝夜節(jié)律行為?梢夾符合題意。

4.D

【詳解】根據對生物節(jié)律的認識,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捉老鼠在夜間進行,其生活習性受到晝夜交替的影響。原因是貓頭鷹的眼睛在夜晚具有較強的夜視功能,而老鼠在夜間的視力較差。大雁遷徙、小草枯萎、 刺猬冬眠與晝夜交替無關。

5.A

【詳解】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公轉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中心是太陽。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季節(jié)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產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當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時,在南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現象,當地球南極出現極夜現象時,地球北極是極晝?梢夾符合題意。

6.B

【詳解】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的動物之一,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昆蟲的口器、觸角、翅膀等特殊的構造。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蒼蠅落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蜜蜂用觸角來辨別氣味。

7.C

【詳解】通過相對運動的概念,推導地球的自轉方向,我們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太陽和其他的星體東升西落,這其實是地球與它們相對運動的結果。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與它們自東向西的運動方向相反,是自西向東的。

8.C

【詳解】剪刀是我們常用的工具,不同的剪刀構造不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剪刀的外形決定了它們的用途。比如解剖剪刀刃短小,刀刃比較薄、比較鋒利,適宜在狹小空間內操作。

9.A

【詳解】電磁鐵的磁性有無可以由通斷電來控制;電流大小可以控制電磁鐵的磁力大;改變電池接法或改變線圈纏繞方向,可以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根據改變電磁鐵南北極的方法,改變導線的繞向可以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增加電池數量、使用更粗的鐵釘只會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10.D

【詳解】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省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費力。扳手的手柄相當于輪,被旋轉的螺帽相當于軸,扳手利用了輪軸原理;盤山公路、小刀應用了斜面原理;蹺蹺板應用了杠桿原理。

11.B

【詳解】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如果池水中本來就含有草履蟲,那么大約10-14天后干草培養(yǎng)液中就會出現大量同類生物。

12.B

【詳解】地球傾斜著身子圍繞太陽公轉運動,造成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從而產生了四季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一年中,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的規(guī)律是: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長,春秋季節(jié),影子較短。

13.A

【詳解】晝夜影響動物的活動,動物根據光照持續(xù)時間長短來安排它們的覓食、繁殖等活動。有些動物白天覓食,這類動物被稱為晝行性動物,比如蝴蝶;蝙蝠和貓頭鷹喜歡在夜間活動。

14.B

【詳解】略

15. 放大   聚光   成像   晶狀體

【詳解】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凸透鏡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人眼晶狀體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16. 微生物   微生物

【詳解】科學家的智慧以及勞動人民的實踐,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發(fā)現了微生物;后來很多科學家發(fā)現在空氣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著微生物。

17.24小時

【詳解】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

18. 電   動

【詳解】略

19.×

【詳解】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省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費力。生活中常見的水龍頭、扳手、滑輪都可以看成是輪軸的變形。題干錯誤。

20.√

【詳解】工具能夠幫助人類做許多人類不能做的事情,擴大了人的視野,延伸了人的肢體,增強了人的力量。我們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放大鏡等。在放大鏡的發(fā)明之前,人們只能依靠感覺器官來觀察世界。

21.√

【詳解】智能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在家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遍嘗天下美食;生活日用、衣服褲子,點擊支付就有人給你送貨上門;想去哪里,打開軟件就能預約司機;水費、電費、燃氣費再也不用跑去繳費大廳,點擊屏幕就能支付;出門再也不用帶錢包了;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打開視頻通話即可。

22.√

【詳解】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擬實驗和對比實驗兩種類型。在研究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實驗時,我們采用實驗的方法對比。學習《地球的運動》單元時,由于宇宙空間觀察的條件限制,我們常常通過模擬實驗、閱讀文獻資料等方法進行學習。

23.×

【詳解】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fā)明之一,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活字印刷術制版靈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復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間小等特征;钭钟∷⑿g包括檢字、刷墨、拓印、晾制四個步驟。

24.√

【詳解】在制作電磁鐵時,要把導線按一個方向一圈一圈緊密纏繞在鐵釘上,并將導線的兩端與電池相連。在鐵釘上纏繞導線,通電后就變成了電磁鐵,電能就轉換成了磁能。

25.



【詳解】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如立交橋的引橋、水壩應用了斜面原理;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釣魚竿、核桃夾應用了杠桿原理;由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水龍頭應用了輪軸原理。

26.③④②①⑤

【詳解】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的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1.先用小刀把洋蔥切開,使用小刀注意安全。2.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3.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輕輕劃“#”字,用鑷子輕輕撕取內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4.將撕下的內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將蓋玻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氣泡,如果有氣泡會影響觀察。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用吸水紙從另一端將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標本制作完畢,染色后有利于觀察。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guī)則的多邊形組成。正確的步驟:③④②①⑤。

27.解:合理即可,示例:(1)利用顯微鏡發(fā)現細菌、病毒、抵抗疾。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釀酒、發(fā)面、制作醬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詳解】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yī)藥、工農業(yè)、環(huán)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28. ③④②①⑤   調節(jié)反光鏡,直到透過目鏡看到亮的光圈。   450倍  、  、  、

【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

【詳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步驟是:先用小刀把洋蔥切開;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輕輕劃“#”字,用鑷子輕輕撕取內表皮;將撕下的內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將蓋玻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氣泡;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至整個標本染上顏色,臨時裝片標本制作完畢。

(2)顯微鏡由目鏡、鏡筒、調節(jié)螺旋、物鏡、轉換器、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透過目鏡觀察細胞,發(fā)現視野很暗,這應該調節(jié)反光鏡,直到透過目鏡看到亮的光圈。

(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裝片,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倍數的乘積。目鏡物鏡上分別標著15×和30×,蔥表皮細胞被放大450倍;

(4)顯微鏡成倒立的像,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鏡中觀察到物體圖象在右上方,如果要將圖象移到中央,應該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動。如果想要看清楚圖中做了標記的細胞,首先應該載玻片往右上方移,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轉為高倍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

2024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期末模擬測試卷免費下載打印(附答案).doc (提取碼:hfn4)

點擊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