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顯忠》|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

 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宋史·李顯忠》|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果!
    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張琦;更求一人,顯忠請行。永奇曰:“汝未涉歷,行必累琦。” 顯忠曰:“顯忠年小,膽氣不小,必不累琦!焙笥袛橙艘顾尢昭,顯忠縋穴中,得十七人,皆殺之,取首二級,馬二匹,余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補承信郎,充隊將,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顯忠父子官。父與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襲國恩,乃為彼用邪!”會劉豫令顯忠?guī)涶R軍赴東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元帥撒里曷來同州,顯忠以計執(zhí)之,馳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與追騎屢戰(zhàn),皆勝。顯忠憩高原,望追騎益多,乃與撒里曷折箭為誓,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許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爭救。顯忠攜老幼長驅而北,至鄜城縣,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宣撫吳玠遣張振來撫諭云:“忠義歸朝,惟君第一!敝列性冢咦趽釀谠偃。兀術犯河南,手詔以軍與張俊會。顯忠與敵戰(zhàn),敗之。兀術謂韓常曰:“李世輔歸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蹦朔購]江而走。金帥孛撒自南京率步騎十萬來,顯忠親帥軍遇于城南,戰(zhàn)數(shù)十合,孛撒大敗,遂退走。俄增兵復來逼城,顯忠謂宏淵并力夾擊,宏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與所部力戰(zhàn)百余合卻之。顯忠曰:“若使諸軍相與掎角,則敵兵可盡,金帥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復矣。”顯忠知宏淵無固志,嘆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撓若此!”乾道改元,乃還會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謚忠襄。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參考譯文

  李顯忠,起初名世輔,回到南方,被賜名顯忠。十七歲時,投軍效力,跟隨父親永奇出入行陣。金兵侵犯鄘延,經(jīng)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張琦;還需要一人同行,顯忠請求前往。永奇説:“你沒有經(jīng)驗,前去一定會連累張琦!鳖}塵説:“我雖年紀小,膽氣卻不小,一定不會連累張琦,應當與他同往!庇袛橙艘雇硭诘匮ㄏ,顯忠用繩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個人,都殺了他們,取得兩個首級,兩匹馬,把其余馬的腳都折斷了。王庶對他非常看重,補用他為承信郎,充任部隊將領,從此開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顯忠父子兩人官職。永奇聚眾哭著説:“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國家恩典,哪能為它所用呢?”正逢劉豫命令顯忠率領騎兵前往東京,永奇秘密地告誡他説:“你如能得到機會,就立即回歸宋朝,不要因我在敵手的原因而改變志向。”

  元帥撒里曷來到同州,顯忠用計捉住了他,騎馬出城。到達洛河,舟船誤了約定時間無法渡過,顯忠與追趕的騎兵多次交戰(zhàn),都得勝。顯忠在高塬上休息,望見追騎越來越多,就與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殺害同州人,不得傷害自己的親屬,撒里曷都答應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爭著救護得以不死。顯忠?guī)е仙傩\(zhòng)人一直向北,來到鄜城縣,急速派人去告訴永奇。永奇就攜帶全家人出城,到達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屬二百人都遇害。顯忠僅僅帶著二十六個人逃往夏國。夏國人問其緣由。顯忠哭著詳細訴説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齒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撫使吳玠派張振來撫慰曉諭説:“忠義歸朝,君為第一!眮淼交噬像v地,高宗多次進行安撫慰勞。

  兀術進犯河南,皇上親筆下詔讓他與張俊會師。與敵人交戰(zhàn),打敗了他們。兀術對韓常説:“李世輔回到宋朝,還不曾立功,這人十分勇敢,應該暫且避開他!庇谑腔馃龔]江而退。金軍元帥孛撒從南京率領十萬步兵騎兵前來,在早晨時靠近城池,擺列下大陣。顯忠親自率軍在城南迎戰(zhàn),交戰(zhàn)幾十個回合,孛撒大敗,于是逃跑。不久,敵人增派軍隊前來。顯忠讓宏淵合力夾擊敵人,宏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自與部下奮力作戰(zhàn)一百多個回合擊退了他們。顯忠説:“若能讓各軍互成掎角之勢,從城外襲擊,則敵兵可以殺盡,金國元帥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復了!憋@忠知道宏淵無固守之志,嘆息道:“上天沒有打算平定中原嗎?為什么如此阻撓!”。乾道更改年號,顯忠返回會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謚號忠襄。

  •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 答案為:B
  •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時一般由父親命名;多用于自稱,或用于做傳時介紹傳主。
  • B:行陳,亦稱“行伍”,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代指軍隊。
  •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設立臨安府(意為臨時安頓),稱之為行在。
  • D:乾道,年號名,古代紀年的一種常見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間更換年號。
  • 答案為:B
  •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李顯忠年少便膽識過人。十七歲隨父出入行陣;在招募探子時,顯忠主動請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襲敵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 B:李顯忠有勇有謀,善于應變。在同州用計抓獲撒里曷;與追兵作戰(zhàn),戰(zhàn)而勝之,面對越來越多的追兵,與撒里曷折箭為誓后將其推下山崖脫身。
  • C:李顯忠忠肝義膽,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顯忠父子兩人官職,但他們對此內心深感憤慨,并未誠心歸附。
  • D:李顯忠英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忠義歸朝之后,曾與張俊一道,擊潰進犯合肥的兀術;又與宏淵合力夾擊自南京來犯的金帥。
  • 答案為:D
    注:“擊潰進犯合肥的兀術;又與宏淵合力夾擊自南京來犯的金帥”錯,兀術是自動避讓,宏淵按兵不動,沒有與顯忠“合力夾擊自南京來犯的金帥”
  •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李永奇私下告誡李顯忠說:“你如果尋得可利用的機會,那么南歸宋朝,不要因我在敵手的原因而改變志向!
  • (2)顯忠知宏淵無固志,嘆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撓若此!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李顯忠知道宏淵沒有遠大志向,嘆息道:“上天沒有打算平定中原嗎?為什么如此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