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編版小學(xué)四年級語文下冊期末達標試卷及答案

  一、寫同音字。(7分)

zhī (   )體語言   松(   )球   (   )書識禮   (   )繁葉茂

jīn  (   )(   )計較   談古論(   )   (   )碧輝煌   (   )疲力盡

 生機(   )(   )   (   )樂相馬   (   )擊風(fēng)浪   地大物(   )

二、下面加點字的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卑 (bēi)   穿梭(suō)   不懈(jiè)   看守(kān)

B.慷慨(kăi)   徘徊(féi)  膨大(péng)  唱和(hè)

C.叱責(zé)(chì)   宴會(yàn)   一撮兒(cuō)   負荷(hè)

D.和藹(ăi)   膽怯(qiè)  紙屑(xiè)    倔強(jiàng)

三、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3分)

A.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海闊天空地吃起來。

B.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現(xiàn)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

C.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jīng)空空如也。

D.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或毆斗。

四、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戰(zhàn)士們像海濤一樣向上沖,領(lǐng)了597.9高地。

B.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C.兩雙鞋,既像四只鳥窩,又像兩對鳥。

D.忽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搖晃起來,窗戶紙嘩啦曄啦響。

五、下列詩句描寫的季節(jié)與《清平樂村居》相同的是(  )(3分)

A.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B.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C.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

六、下面這段材料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5分)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于偃師市。博物館中央高起并逐漸融合于大地,象征威儀四方的華夏王朝的氣象。外觀設(shè)計包含了“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二里頭元素。其中,“鑰匙”形象象征著二里頭文明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博物館整體形象就像一條盤旋的龍,準確地表達了二里頭在早期中國研究中的獨特地位。

A.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設(shè)計獨特,寓意豐富。

B.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看起來像一條龍,造型美觀。

C.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七、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9分)

1.《天窗》一文主要講了鄉(xiāng)下人因為晚上屋內(nèi)黑而在屋頂開了一個小方洞。(  )

2.“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句話用“非……不可”寫出了貓等老鼠的決心與耐心,突出表現(xiàn)了貓的盡職盡責(zé)。( 。

3.《白鵝》一文,僅從步態(tài)、腔調(diào)兩方面寫出了白鵝高傲的特點。( 。

八、東風(fēng)小學(xué)組織校園文化節(jié)展演活動。以下是四年級各班展演的安排表,請閱讀后回答問題。(8分)



1.四年級展演活動,共有   個節(jié)目,其中表演單口相聲的是     班。(4分)

2.從時間安排上,每個節(jié)目用時不超過    分鐘,四年級從展演開始到展演結(jié)束共用時   分鐘。(4分)

九、課內(nèi)閱讀。(14分)

白鵝(節(jié)選)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fā)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xùn)|西下飯:一們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  。┏砸豢诶滹,(   )喝一口水,

(   )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茍。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1.在括號里填入合適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3分)

2.從上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茍”?在文中用“  ”畫出來。(2分)

3.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對鵝的(   )之情。(3分)

A.喜愛  B.討厭  C.尊敬  D.留戀

4.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6分)

(1)選文的語言很有特色,生動幽默,而且富有童趣。(  。

(2)白鵝的種種舉動在作者看來非?尚,不值一提。(  。

(3)作者寫白鵝吃飯時的迂腐,表現(xiàn)的是它個性張揚,質(zhì)樸率真。(   )

十、課外閱讀。(15分)

巧嘴王老師

王老師剛從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就分到我們學(xué)校來教我們班的數(shù)學(xué)。

王老師課上得很輕松。我們聽王老師的課,再難懂的知識,只要他一開口點撥,我們總能在歡快的氣氛中掌握。王老師不布置家庭作業(yè),我們輕輕松松就學(xué)過了一年,但考試下來,成績總是全縣前三名

我們把自己對數(shù)學(xué)的濃厚興趣和考試中所獲得的成績,全部歸功于王老師的“伶牙俐齒”。在課下,我們說起王老師來,總是稱他為“巧嘴王老師”。

“巧嘴王老師”的稱號是名副其實的,不信,讓我從我們班編的《王老師趣事記》一書中找出幾件來給你講一講。

一天,上數(shù)學(xué)課時,王老師說:“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住著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住著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聽著聽著,我們都笑了,王老師問:“哪位同學(xué)能接著往下講?““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么?”“這個故事講不完,后面的話可用什么標點符號來表示?“在我們興趣盎然時,王老師引出了“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名稱,使我們覺得,學(xué)循環(huán)小數(shù)就同聽故事一樣。在講“混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定義時,王老師指著“1.63838……”說:“這個循環(huán)小數(shù)不是從小數(shù)點后面的第一位開始循環(huán)的,此處的6不參加循環(huán),是"混’進去的,所以我們把這一類小數(shù)叫作混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個“混”字,把我們的學(xué)習(xí)熱情點燃了。在后面練習(xí)找混循環(huán)小數(shù)時,大家爭先恐后地去找有沒有“混”進去的數(shù),興奮極了。

王老師的巧嘴(  )在課堂上發(fā)揮大作用,在課后(  )處處叫人拍手稱絕。四年級的一次課后,我們班的艾華同學(xué)不小心把墨水濺到了王老師的白襯衫上,艾華嚇得低下頭,等待王老師的批評。同學(xué)們也呆住了。王老師看了看我們,笑著說:“艾華呀,你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給我潑墨水,我就穿黑衣服來啦!”同學(xué)們聽了,發(fā)出一陣笑聲……

王老師就憑這樣一張“巧嘴”,讓我們一聽上數(shù)學(xué)課就覺得高興;一看到他走進教室就覺得他是那樣的可親可敬。

1.文中括號里應(yīng)填的關(guān)聯(lián)詞是(    )(3分)

A.因為……所以……

B.雖然……但是……

C.不僅……也……

D.與其……不如……

2.用“    ”畫出第六自然段中的過度句。(2分

3.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3分)

                                

4.從短文對王老師的插述,可以看出于老師是一位       的老師。(3分)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文章選取了三件事來說明人物的特點。

B.作者在描寫人物時,從一個角度進行選材,充分說明人物特點。

C.王老師課上得輕松,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成績不怎么好。

D.本文敘述方式別具一格,講故事的形式顯得與眾不同。

十一、習(xí)作。(30分)

我們不僅在課本上學(xué)過許多童話故事,還在課外讀了許多的童話作品。既然我們愛聽、愛看童話故事,為什么不試著編一個童話故事呢?

請你任選幾個動物,想象一下,在這幾個動物之間會發(fā)生些什么事?也可以改編熟悉的童話故事,使它具有新意。題目自擬,不少于350字。


參考答案

一、肢 脂 知 枝 斤斤 今 金 筋 勃勃 伯 搏 博

二、D

三、A

四、D

五、B

六、A

七、1.x 2.V 3.x

八、1.4  二  2.5  35

九、1.先  再  然后

2.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3.A  4. V   x  V

十、1.C

2.王老師的巧嘴(  )在課堂上發(fā)揮大作用,在課后(  )處處叫人拍手稱絕。

3.老師在課上堂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引出“循環(huán)小數(shù)”,并用生動的語言解釋混循環(huán)小數(shù),激發(fā)了大家的學(xué)習(xí)興趣。

4.可親可敏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