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語文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共6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故鄉(xiāng)在一個作家那里代表了什么呢?這使我想起了電影《魂斷藍橋》中男主人公帶著女朋友到他的莊園(亦即他的故鄉(xiāng))時說的一句話,童年是無窮無盡的。那是一個人面對自然,一個小生命面對無窮的大生命時的種種歷險,是一個生命本真時期對本體世界的有趣探索。人長大后,便探討人的世界,于是,名利、哲學、藝術等都充塞著一個實體,即人。文學即人學,這一命題在人文時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將人這一實體高高地舉了起來,使人類終于認識到了自身的崇高與潛能,但是,它同時也遮蔽了人的虛體,即人在面對無限時的虛無,在面對死亡時的絕望,在進入夢境后的潛在。而那個虛體,往往是與故鄉(xiāng)在某個深谷里相遇并潛伏著。在某種意義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實體存在時,盡最大可能地尋找、記憶甚至想象人的虛體存在。《紅樓夢》看似在對人的日常生活進行寫實,實際上最后落在了人的虛體存在上,是中國文學中對人的虛體存在進行了最大可能描述與尋找的作品。西方人將虛體存在稱為“彼岸”,中國人則將其稱為“虛境”,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因而,故鄉(xiāng)對于文學的意義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
②中國古人的文學方式是人與自然的對話,講究的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這樣的傳統(tǒng)使中國人始終對自然有一種對應的本能,將有限的自我融入無限的宇宙之中,將死亡的恐懼化為對道的信仰,而最終將人的實在與空虛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種傳統(tǒng)一直持續(xù)了上千年。也許因為詩歌的體量小,不能像小說那樣大面積地描述故鄉(xiāng),所以在古典詩歌中,我們很少聽說李白的什么地方或杜甫的什么地域。小說不同,它用龐大的文字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與那個作家的童年、故鄉(xiāng)、知識、經歷、愿望甚至夢境等相一致的世界。
③這種現(xiàn)象到新世紀時似乎變得“自覺”,作家群的地域現(xiàn)象越來越突出。與其說是作家的自覺,倒不如說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來越明顯。比如,拿西部來說,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連一個西部作家的影子都未掠過,但是,自延安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之后,不久便有柳青出現(xiàn)。之后一段時間,先是路遙捧出了《平凡的世界》,接著是陳忠實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賈平凹奉獻了《懷念狼》《高興》《古爐》《帶燈》等,將陜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來越深。再往西走,便是劉亮程的村莊。劉亮程的散文和小說似乎都在建設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有一個孤獨的人在做著一件孤獨的事,即感悟世界。
④這樣的行為到底有沒有意義?它能否成為一種文學現(xiàn)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即全球化語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從反面證明人類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存在變得日漸嚴峻。也許在過去的幾千年間,人類想方設法使文化趨同,今天這樣一種方式仍然在進行,如對工業(yè)文明的全球化推進。但是,這樣一種工業(yè)化的進程在為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困境。當文化的差異越來越小,當?shù)赜蛭幕ТM之時,也就是人類被新的龐大的文化體制復制和工具化的時期,尤其是人類被物化和異化將是不可避免的命運。在這樣的境遇下,文學能做點什么?
⑤也許一些作家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賈平凹說,他要為家鄉(xiāng)立傳。雪漠說,他要把正在消失的故鄉(xiāng)記錄下來,讓后來的人們知道,人類曾經如此生活過。自然,文學是可以超越這些的,但是,文學在故鄉(xiāng)駐足、落淚、留影、深思,最后將故鄉(xiāng)寫成一種文學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學的天地,也是極其偉大的,尤其是在今天。
(選自2013年7月30目《光明日報》,有刪改)
1.從原文看,下列對“人的虛體”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人的虛體是相對于人的實體而言的,指的是人面對死亡時候的絕望,在進入夢境之后的潛在,在面對無限時的虛無。
B.人的虛體是作家在描述人的實體存在時盡力去找尋、記憶甚至去想象的對象。它與故鄉(xiāng)在某個深谷里相遇并潛伏著。
C.人的虛體在西方被稱為“彼岸”,在中國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在中國文學中,它在《紅樓夢》中得到最大可能的體現(xiàn)。
D.人的虛體與人的實體在作品中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與中國古人講究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文學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2.下列對原文結構和內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從設問入手,舉例分析故鄉(xiāng)之于文學的意義,接著簡要闡釋了人的虛體的概念,最后明確故鄉(xiāng)對文學的意義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B.第②段先闡明古典文學中實體和虛體結合的原因,再介紹中國古人的文學方式,接著指出小說更適于表現(xiàn)故鄉(xiāng),并在第3段舉例為證。
C.第③、④段緊承上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的出路,指出了文學作品中對故鄉(xiāng)的記錄與描繪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D.文章闡述了中國文人執(zhí)拗于故鄉(xiāng)寫作的深層原因,提出新時期日趨突出的作家群的地域現(xiàn)象,最后探尋工業(yè)文明下文學故鄉(xiāng)意義所在。
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童年時代一個人對自然,對無窮的大生命時的多種歷險,是個體生命對本體世界的有趣探索。這種探索的內容中也包括人的虛體。
B.文學即人學自命題使人類認識到自身的崇高與潛能,同時使作家開始對人的虛體的探尋,故鄉(xiāng)對文學的意義便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C.小說中創(chuàng)造故鄉(xiāng)世界在新世紀作家群中日益明顯,除了作家的增加這一因素外,對故鄉(xiāng)的寫作成了作家的自覺追求也是重要原因。
D.當今,人類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文化多樣性存在遇到了巨大挑戰(zhàn)。將故鄉(xiāng)寫成一種文學形象,保護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這一切。
二、古代詩文閱讀(3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改都官員外郎,遷職方員外郎。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遷刑部侍郎。
翔法門寺有護國真身塔,塔內有釋迦文佛指骨一節(jié)。憲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謝。帝得表,頗感悔,欲復用之,曰:“愈前所論是大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終狂疏,可內移!蹦烁脑荽淌。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歸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終始不少變。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愈官顯,稍謝遣。其徒李翱、李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遠甚。從愈游者,若孟郊、張籍,亦皆自名于時。
(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有改動)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yǎng)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愿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曰:“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愴①,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七年,詔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節(jié)選自蘇軾《潮州韓文公②廟碑》)
注:①焄蒿凄愴:熏香祭祀引起凄愴的感情。②韓文公:韓愈,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后刺史惡之,按其獄 按:查辦
B.持示宰相,將抵以死 抵:抵償
C.愈終狂疏,可內移 疏:粗疏
D.詔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詔書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三日,乃送佛祠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B.過期不贖,則沒入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從愈游者,若孟郊、張籍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如水之在地中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韓愈直言無所忌。他認為華陰令柳澗案件是前后刺史勾結造成的,上書請求治刺史的罪。后御史重審此案,韓愈受到了牽連。
B.韓愈為官能夠造福百姓。因有人從中作梗,韓愈從潮州改任袁州刺史,在袁州他贖買七百多奴隸,讓他們回家與父母團聚。
C.韓愈聰明敏銳,不會詭詐善變;能夠始終如一地接納提攜后進之士,經他指導的“韓門弟子”中像孟郊、張籍稱名于當時。
D.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興辦教育,潮州人信仰、緬懷他。作者以“鑿井得泉”為喻說明韓愈對潮州深懷眷戀之情,為韓愈正名。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3分)
(2)凡所以養(yǎng)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3分)
(3)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4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賀圣朝·留別
【宋】葉清臣
滿斟綠醑①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注】①綠醑(xǔ):美酒。
8.詞的上闋“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兩句有何妙處?(4分)
9.這首詞寫情曲折細致,語短情長,請結合下闋作簡要分析?(4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① ,映帶左右。② ,列坐其次。③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④ 。仰觀宇宙之大,⑤ ,⑥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乙:
① ,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② ,大塊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③師者, 。 (韓愈《師說》)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頤《愛蓮說》)
⑤ ,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⑥羽扇綸巾,談笑間,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我另外的一生已經開始
劉亮程
①我說不出有四個孩子那戶人家的窮。他們壘在庫車河邊的矮小房子,萎縮地擠在同樣低矮的一片民舍中間。家里除了土炕上半片爛氈,和爐子上一只黑黑的鐵皮茶壺,再也沒有什么。沒有地、沒有果園、沒有生意。四個未成年的孩子,大的十二三歲,小的幾歲,都呆在家里。母親病懨懨的樣子,父親偶爾出去打一陣零工。我不知道他們怎么生活?熘形缌,那座冷冷的爐子上會做出怎樣一頓飯食,他們的糧食藏在哪里。
②我同樣說不出坐在街邊那個老人的孤獨。他叫阿不利孜,是亞哈鄉(xiāng)農民。他說自己是挖坎土曼的人,挖了一輩子,現(xiàn)在沒勁了。村里把他當“五保戶”,每月給一點口糧,也夠吃了。但他不愿呆在家里等死,每個巴扎日他都上老城來。他在老城里有幾個“關系戶”,隔些日子他便去那些人家走一趟,他們好賴都會給他一些東西:一塊馕、幾毛錢、一件舊衣服。更多時候他坐在街邊,一坐大半天?唇稚馅s巴扎的人,聽他們吆喝、討價還價?粗粗,他就瞌睡了,頭一歪睡著了。他對我說,小伙子,死亡就是這個樣子,他們都在動,你不動了。你還能看見他們在動,一直地走動,卻沒有一個人會走過來,喊醒你。這個老人把死亡都說出來了,我還能說些什么?
③我只有不停地走動。在我沒去過的每條街每個巷子里走動。我不認識一個人,又好似全都認識。那些叫阿不都拉、買買提、古麗的人,我不會在另外的地方遇見。他們屬于這座老城的陳舊街巷。他們低矮的都快碰頭的房子、沒打直的土墻、在塵土中慢慢長大卻永遠高不過塵土的孩子。我目光平靜地看著這些時,的確心疼著在這種不變的生活中耗掉一生的人們。我知道我比他們生活得要好一些。我的家景看上去比他們富裕。我的孩子穿著漂亮干凈的衣服在學校學習,我的妻子有一份收入不菲的體面工作,她不用為家人的吃穿發(fā)愁?墒,當我坐在街邊,啃著買來的一塊馕、喝著礦泉水,眼望走動的人群時,我知道我和他們是一樣的,塵土一樣多地落在我身上。我什么都不想,有一點饑餓,半塊馕就滿足了。有些瞌睡,打個盹兒又醒了。這個時刻一直地延長下去,我也可以和他們一樣,在老城的緩慢光陰中老去。我的孩子一樣會光著腳,在厚厚的塵土中奔來跳去,她的歡笑一點兒不會比現(xiàn)在少。
④在這一刻里,我另外的一生仿佛已經開始。
⑤我清楚地看見另一種生活中的我自己:眼神憂郁,滿臉胡須,背有點駝。名字叫亞生,或者買買提,是個木工,打馕師傅,或者是鐵匠,會一門不好不壞的手藝。年輕時靠力氣,老了靠技藝。我打的鐮刀把多少個夏天的麥子割掉了,可我,每年掙的錢剛夠吃飽肚子。
⑥我沒有錢讓我的女兒上學,沒有錢給她買漂亮合身的衣服。她的幸福在哪里我不知道,她長大,我長老。等她長大了還要在這條老街上尋食覓吃,等我長老了我依舊一無所有。
⑦你看,我的腿都跑壞了,還是找不到一個好的歸宿,我的手指都變僵硬了,還沒掙下一點兒養(yǎng)老的糧食。我會把手藝傳給女兒,教她學打鐵,像吐迪家的女鐵匠一樣,打各種精巧耐用的鐵器,掛在墻上等人來買。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這種叮叮當當?shù)纳,不喜歡又能去做什么。如果我什么手藝都沒有,我就教她最簡單簡樸的生活,像巴扎上那些做小買賣的婦女,紗巾蒙面,買一把香菜,分成更小的七八把,一毛錢一把地賣,掙幾毛錢算幾毛。重要的是我想教會她快樂。我留下貧窮,讓她繼承;留下苦難,讓她承擔。我沒留下快樂,她要學會自己尋找,在最簡單的生活中找到快樂,把自己漫長的一生度過。
⑧我不知道這種日子的盡頭是什么。我的孩子,沒人教她會自己學會舞蹈,快樂的舞蹈,憂傷的舞蹈。在土街土巷里跳,在果園葡萄架下跳。沒有地毯也要跳,沒有彈撥兒伴奏也要跳。學會唱歌,把快樂唱出來,把憂傷唱出來,唱出祖祖輩輩的夢想。如果我們的幸福不在今生,那它一定在來世。我會教導我的孩子去信仰。我什么都沒留下,如果再不留給她信仰,她靠什么去支撐漫長一生的向往。
⑨如果我死了——不會有什么大事,只是一點小病,我沒錢去醫(yī)治,一直地拖著,小病成大病,早早地把一生結束了。那時我的女兒才十幾歲,像我在果園小巷遇到的那個叫古麗莎的女孩一樣,她12歲沒有了父親,剩下母親和一個妹妹。她從那時起輟學打工,學釘箱子。一家人靠她的收入維持生活。古麗莎長得清秀好看,一雙水靈的大眼睛里,閃爍著她這個年齡女孩子少有的憂郁。那個下午,我坐在她身旁,看她熟練地把銅皮包在木箱上,又敲打出各種好看的圖案。我聽她說家里的事:母親身體不好,一直呆在家,妹妹也輟學了,給人家當保姆。我問一句,古麗莎說一句,我不問她便低著頭默默干活,有時抬頭看我一眼。我不敢看她的眼睛,那時刻,我就像她早已過世的父親,羞愧地低著頭,看著她一天到晚地干活,小小年紀就累彎了腰,細細的手指變得粗糙。我在心里深深地心疼著她,又面含微笑,像另外一個人。
⑩如果我真的死了,像《古蘭經》中說的那樣,我會坐在一顆閃亮的星宿上,遠遠地望著我生活過的地方,望著我在塵土中勞忙的親人。那時,我應該什么都可以說出來,一切都能夠說清?墒牵切﹣碜蕴焐系穆曇,又是多么地遙遠模糊。
(選自春風文藝出版社《在新疆》,有改動)
11.⑤-⑩主要從哪兩個方面寫自己的“另外的一生”?簡要概括。(4分)
12.聯(lián)系全文,說說尾段中“親人”這—形象的內涵;作者在他們的身上寄托了怎樣的情懷。(4分)
13.試簡要分析下面語句在文中的表達效果。(8分)
(1)死亡就是這個樣子,他們都在動,你不動了。你還能看見他們在動,一直地走動,卻沒有一個人會走過來,喊醒你。
(2)我的孩子,沒人教她會自己學會舞蹈,快樂的舞蹈,憂傷的舞蹈。在土街土巷里跳,在果園葡萄架下跳。沒有地毯也要跳,沒有彈撥兒伴奏也要跳。
14.“在這一刻里,我另外的一生仿佛已經開始。”此句話不僅在結構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揭示了文章寫法上的創(chuàng)意。請聯(lián)系全文,具體分析。(8分)
上一篇:廣東省2015屆高三語文百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2014年11月27日
下一篇:西安市2014-2015學年九年級語文第一學期期中五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