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27賣木雕的少年

溫馨提示: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27賣木雕的少年的圖片如果出現(xiàn)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一 教材簡說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拔摇钡椒侵蘼眯袝r,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 放棄買木雕 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shù)剡\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 工藝品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壯觀 出售 攤點 陳列 構思 五官端正 觀賞 掏錢 即將 晚飯 清晰可辨 一模一樣 付錢 標準 牙齒”等詞語。
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 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 氣候物產(chǎn) 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識字寫字指導。“釋”是翹舌音,“賓”是前鼻音,要注意讀正確!拌颉弊植灰x成“羽”。寫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笨梢宰寣W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
3.在學生初讀課文 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順序: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朋友介紹的非洲木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時,愛不釋手,激發(fā)了購買的愿望。這兩部分都是為后面做鋪墊,這樣才能更充分地表現(xiàn)出“我”放棄買木雕后的遺憾心情。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才會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雖然只是一件小禮物,卻表達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兩個部分是教學重點。本課在表達人物內心活動上,和上一課有不同之處。上一課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動作來間接表現(xiàn),本課則多是直接表現(xiàn)。如,“我卻猶豫了”“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我感動極了”。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體會寫法的不同。課文中,少年猜測“我”是中國人,為文后“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埋下了伏筆。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為什么單單會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呢”?這和本課的背景有關,作者游覽的非洲國家是贊比亞(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位于贊比亞境內),中國曾經(jīng)在20世紀70年代援助建設了坦贊鐵路,給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參見參考資料)。如有學生提出這一問題時,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講講。這一背景也說明“國際理解”是雙方的行為,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課詞語非常豐富,教師不但要注意讓學生積累熟記,還要讓學生學會使用?砂聪旅娴牟襟E進行:(1)找詞語。可以先結合課后練習題三,讓學生先找出這些四字詞語(不一定是成語),并抄寫下來,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2)理解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比較難的詞語。如,“游人如織”的“織”不好懂,這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說明游客很多,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往來;“琳瑯滿目”的“琳瑯”本意是“美玉”,這里比喻優(yōu)美珍貴的東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讓學生記詞語注釋,更不能把詞語分解成單字讓學生一一對應。只要學生能在本課的語境中,大致理解詞語的意思就可以了。(3)運用詞語。教師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鞏固所學詞語,例如: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十分()。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師還可以利用本課的語境,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詞語來替換,調動學生運用平時的積累。最后,還可以變換另外一篇短文,設置一個新的語境,讓學生正確地使用,鞏固本課學到的詞語。
5.本課的對話較多,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在課文中,有很多語氣詞的提示,例如,“夫人,您買一個吧!”要讀出懇切的語氣;“您是中國人吧?”是猜測,要讀得比較輕。教師指導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提示學生尋找課文中類似的詞語。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6.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夠買一個木雕,雖然有推銷商品的意思在內,但主要還是希望游客能帶走一個紀念品;當我不打算買木雕后,少年先是覺得遺憾,后來又決定送一個木雕給我,除了“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非洲。這表現(xiàn)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也表現(xiàn)出他的質樸 善良?上茸寣W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少年的行為,哪些話是少年說的,想想當時的情況,再體會少年內心的想法?梢宰寣W生放開說說,也可以結合選做題讓學生直接寫一寫。
四 教材參考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位于南部非洲贊比西河中游,跨贊比亞 津巴布韋國界,高120余米,寬達1 800米,比我國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寬了幾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澳鲓W圖尼亞”在當?shù)卣Z中意為“雷霆翻滾的云霧”。
中國援建坦贊鐵路
 20世紀60年代,中國從支持非洲國家維護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以及發(fā)展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援建了坦贊鐵路。坦贊鐵路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該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長1 860公里,由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勘測 考察 設計并幫助坦 贊兩國政府組織施工。該鐵路穿越坦 贊部分高山 峽谷 湍急的河流 茂密的原始森林,全線工程浩大,技術復雜,施工條件異常困難。該項目于1968年5月開始進行勘測設計,1970年10月正式開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為建設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
9.88億元人民幣,共發(fā)運各種設備材料近100萬噸,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高峰時期在現(xiàn)場施工的中國員工隊伍多達
1.6萬人,在工程修建及后來技術合作過程中,中方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坦贊鐵路成為把坦贊兩國連結在一起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20多年來,坦贊鐵路促進了坦贊兩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鄉(xiāng)物資交流。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傳統(tǒng)非洲人認為人死以后靈魂離開軀體,但仍然在活著的人中間走動。所以非洲人就想出制作面具和木雕的方式,為祖先的靈魂找個去處,避免對活著的后人造成危害。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間藝人之手,那嫻熟的刀法,生動的表情刻畫,神秘而怪異的造型,使之成為世界各地樂于收藏的藝術品。常見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動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數(shù)民族沒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工具,許多非洲古老神話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所以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稱之為“非洲式照片”。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版權都歸相關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益,我們會進行相關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