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雷州市白沙中學2016屆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題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西游記》,別樣的經典
①明朝人所稱的“四大奇書”,除了稍晚出現的《金瓶梅詞話》,其余《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三部,都是傳統(tǒng)積累型小說,是作家在前代民間藝人和文人不斷加工的基礎上才寫定的。這三部小說中,以《西游記》最不露集體創(chuàng)作的痕跡,小說作者以他自己的風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對唐僧取經故事所提供的藝術材料,使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獨創(chuàng)的、屬于他的個人風格的印記。
②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國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和豐富的藝術經驗積累,也有外來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學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產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漢以來方士、道士然后是藝術家——民間藝人和文人的虛構;佛、菩薩、魔則是由印度佛經傳入,然后匯入中國超人間故事的體系的。這種本土的和外來的超人間幻象的匯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說以來已漸次達到密洽無間;與此相應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對立中的互相滲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眾中從觀念到風習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西游記》的藝術虛構正是建立在傳統(tǒng)藝術經驗和這種社會的宗教性觀念、風習的基礎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會了傳統(tǒng)藝術經驗所形成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批判了社會的宗教性觀念,或更正確地說,和社會的宗教性觀念開了玩笑,對它進行了嘲弄。
③在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中,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順與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征,前者應予肯定,后者應被否定。但《西游記》不與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認同,吳承恩對神與魔一視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師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至于天將神仙、菩薩金剛和諸路神祇就更不在話下。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對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氣而不在于他的改邪歸正,在于他的個性放縱而不在于受理性約束,讀者則同情于他受緊箍咒時的窩囊氣而欣喜于他的有時妖性復發(fā)。西方路上好多魔頭和小妖的天真、狡獪和滑稽也引人喜愛;不少妖魔和神佛通聲氣,有淵源,是一家子。神與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價值觀就被拋棄,被超越,宗教的虛偽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為說到底,天堂地獄,神佛妖魔這些超人間的幻象全是隨著藝術家的意旨轉的,是藝術虛構的產物!段饔斡洝穭(chuàng)造了一個神魔世界,同時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創(chuàng)造和作家本人所創(chuàng)造的同樣都是一種意識的虛構。
④《西游記》不僅奠定了神魔小說這一小說品類的基礎,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內容,而且是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的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作品。中國長篇小說的主題,通常集中在戰(zhàn)爭、愛情、政治、家庭等等社會性的關系上,很少有、或者簡直沒有像西方小說中《魯賓遜漂流記》那樣一類以人和自然斗爭為主題的作品。《西游記》卻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行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以降妖伏魔贊美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zhàn)斗精神,它是人戰(zhàn)勝自然的凱歌。
(節(jié)選自《西游記〈前言〉》)
1.下列對“神魔小說”產生、發(fā)展過程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神佛妖魔故事創(chuàng)作在我國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也受到了佛教文學故事的濡染。
B.佛、菩薩、魔自六朝以來匯入中國超人間故事體系后,本土的和外來的超人間幻象逐漸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C.到了神魔小說《西游記》,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對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來卻成為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
D.《西游記》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內容,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人與自然地關系,贊美了人的戰(zhàn)斗精神。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傳統(tǒng)積累型小說的“四大奇書”,是作家在前代民間藝人和文人不斷加工的基礎上才寫定的,留下了個人風格的印記。
B.孫悟空的魅力在于他的改邪歸正而不在于他的妖氣,在于他的個性放縱而不在于受理性約束,讀者則同情于他受緊箍咒時的窩囊氣而欣喜于他的有時妖性復發(fā)。
C.《西游記》里的各種藝術形象既是藝術虛構的產物,也是意識虛構的產物,它們都來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種宗教幻象。
D.《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戰(zhàn)勝自然的凱歌,這類作品在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
3.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的作者以他自己的風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對唐僧取經故事所提供的藝術材料,使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了獨創(chuàng)的、屬于他的個人風格的印記。
B.《西游記》不認同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體現了吳承恩顛覆傳統(tǒng)的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對神與魔一視同仁。
C.《西游記》的藝術虛構以傳統(tǒng)的藝術經驗和宗教性觀念、風習為基礎,而又融會了傳統(tǒng)藝術經驗所形成的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嘲弄了社會的宗教性觀念。
D.中國小說之所以是極為少出現描繪人與自然關系的作品,是因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主題,通常集中在戰(zhàn)爭、愛情、政治、家庭等等社會性的關系上,很少有、或者簡直沒有以人和自然斗爭為主題的作品。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其部落多來歸降。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溫彥博議:“請于河南處之,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碧趶闹。
秘書監(jiān)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敗,此是上天剿絕。陛下以其為降,不之誅,即宜遣發(fā)河北,居其舊土。陛下以內地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后,滋息過倍,居我肘腋,將為后患,尤不可處以河南也!睖貜┎┰唬骸疤熳又谌f物也,有歸我者則必養(yǎng)之。今突厥破除,余落歸附,陛下棄而不納,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謂不可,宜處之河南!蔽横缭唬骸皶x代有魏時,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統(tǒng)勸逐出塞外,武帝不聽其言,數年之后,遂傾漉、洛,前車之鑒也。陛下必用彥博言,遣居河南,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圣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地,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不相統(tǒng)屬,力散勢分,安能為害?”
給事中杜楚客進曰:“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久必為患。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云興復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絕,列圣通規(guī)。臣恐事不師古,難以長久!太宗嘉其言,方務懷柔,未之有也。卒用彥博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佑、化、長四州都督府以處之,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貞觀政要·安邊》,有刪改)
4.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則實空虛之地 實:充實
B. 文中的“河北”“河南”是指黃河以北,黃河以南,大致等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C. 江統(tǒng)勸逐出塞外 勸:勸說
D. “者”作為文言虛詞,主要用作代詞、助詞和語氣詞,在本文中的“者”都是用作代詞。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 ②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
B.①且今降者幾至十萬 ②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C.①陛下以內地居之 ②突厥余魂,以命歸我
D.①天子之于萬物也 ②何患之有
6.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B.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C.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D.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對于如何安置受降的突厥部落,朝中大臣溫彥博和魏徵針鋒相對,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B.魏徵認為匈奴能夠主動投降是因為匈奴自古以來從未這樣慘敗過,把匈奴安置在內地,不如把他們發(fā)配到黃河以北地區(qū),讓他們原地居住以絕后患。
C. 溫彥博認為把突厥人安置在內地,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遣他們守衛(wèi)京師,他們就會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
D. 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杜楚客認為不僅因為突厥背信棄義,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
8.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12分)
I.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敗,此是上天剿絕。(2分)
(2)陛下必用彥博言,遣居河南,所謂養(yǎng)獸自遺患也。(3分)
(3)太宗嘉其言,方務懷柔,未之有也。(3分)
II.把下面所學過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6分)
酒泉子
潘 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9.這首詞的首句起到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10.作者回憶了哪些西湖美景?(3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旁宮賦》中,杜牧用比喻的方式想象宮殿的走廊和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
(3)《赤壁賦》中描寫曹軍連克荊州、江陵后順流而下時軍容盛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的題號涂黑。只能做選定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題。(25分)
年邁父母
郁蔥
熾熱的陽光肆虐著城市的路面,天氣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別墅區(qū)的樹木也低著頭茍延殘喘。
“我要回家!”爸爸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對他的兒子大聲道。老人大概七十來歲,看上去神態(tài)威嚴。“你把我們扔到這里都一個月了,我簡直受夠了,我再也不想在這里呆下去了!
“請不要這樣爸爸,不要這樣大喊大叫。” 看上去40來歲的兒子溫和地說。
“我大喊大叫?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老人揮舞著拐棍以威脅的口吻大聲叫道。
“小聲點!瞧,人家都在看我們!”一位六十多歲左右的老太太懇求丈夫道。
“讓他們都看看,讓每個人都瞧瞧他忘恩負義的兒子是如何對待他的父母的!”老人大聲道。
“忘恩負義?”兒子不知所措地說。
“沒錯,忘恩負義!你就是忘恩負義!我們從小把你養(yǎng)大,當牛做馬,可現在你卻把我們扔進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旅館!
“旅館?你說這是旅館?爸爸,這是專為您買的安度晚年的豪華別墅!”兒子說。
“好了,”老婦人安慰丈夫說,“我們就在這養(yǎng)老院生活吧!”
“媽媽!”兒子惱怒地說,“我和你說了多少遍了,這不是養(yǎng)老院,條件這么好的豪華別墅區(qū),是專門供老年人頤養(yǎng)天年的。我給你們買的這座小別墅是這里最好的一棟!
媽媽看了看兒子,又看了看丈夫,夾在他們中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因為他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于是她溫柔地對丈夫說:“理解兒子的一片好心吧,我們會慢慢適應這里的生活的,瞧這里的環(huán)境多美,到處都是花草綠樹。再瞧那里,還有那么美麗的花園。”
“我還是喜歡天津老家,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在那。”老人說。
“你在這里也可以交朋友呀!彼f。
“朋友!和這些見面招呼都不愿打的老頭?”老人嘲弄地說。
“好了,”兒子插話說,“你們二老在這里可以多溜溜彎,這里空氣多新鮮呀!”
“聽著,你這個小子!”老人對兒子大叫道,“不要跟我說這些。我在天津老家遛彎五十年了,那里才是我遛彎的地方!
老人說完轉向妻子專橫地說,“快把我們的東西收拾收拾,我們回老家去。我們不能在這凄涼的地方呆了!”
“我們慢慢就適應了,”妻子懇求道,“咱會喜歡這的。瞧這里的設施多全,有現代化的健身俱樂部和圖書館,又有麻將、象棋,什么都不缺!”
“健身俱樂部?我七十多了,你還想讓我健身?圖書館?我有青光眼,什么都看不了,這你都不知道!要娛樂,我可以和我的老朋友一起散步,沒必要到這里來娛樂。”
“爸爸,不要這么固執(zhí)了,”兒子懇求道!斑@里對你的健康有好處,這里不僅環(huán)境好,而且提供的都是可口的營養(yǎng)食品。”
“可口?有營養(yǎng)?這就是醫(yī)院里的病號飯。我再也忍不下去了!我還是喜歡吃天津的煎餅果子和肉包子!”
“爸爸,你說的那些小吃都是街攤上的,又油膩,你這個年齡根本就不應吃。你的膽固醇和血糖高,再吃會要了你的命的!
“我寧可在老家病死,也不愿在這里吃這些東西氣死!”老人朝兒子喊道。然后,他看了看妻子,命令道,“聽著,快收拾東西,一個月已經把我憋瘋了,直接回我們天津老家去,過咱們的日子!”
“爸爸,請不要給我出難題了。我今晚飛機回美國,”兒子極力懇求,“我已經為你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知道嗎,為了訂購這豪華別墅,我已經預付了很大一筆定金?”
“你回你的美國,我回我的家。就這么定了!”老人對他兒子斷言道。
老人看著他的妻子:“你愿意一起走嗎?還是我一個人回去?”
“媽媽,請把實話告訴他吧!”兒子看著媽媽說。
老婦人愛憐地看著她的丈夫,溫柔地說,“請理解孩子的安排吧,我們已經別無選擇,我們在老家的房子已經賣給了一個開發(fā)商,人家要在那里建商場!”
“什么?”老人目瞪口呆地看著妻子,“你怎么也這樣!”
老人麻木地抓著妻子的手,順從地與妻子一起走向兒子為他們購買的小別墅,他們將在這里與其他高齡老人孤獨地度過他們的有生之年。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準確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開篇的矛盾沖突就十分激烈,老人對兒子大喊大叫,揮舞拐杖,堅持要回到老家,有助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B.通過小說中三個人物對所在地的三種不同稱呼,即旅館、別墅區(qū)與養(yǎng)老院,可見老人的兒子為父母購買的所謂別墅條件較差,根本是名不符實。
C.小說揭示的是新的社會問題,老年群體的生活環(huán)境被任意破壞,老人的孤獨生活無人體會,表達的是關注老年群體生活現狀的主題。
D.老人的兒子沒有顧及父母的心意,堅持把老人在老家的房子賣給了房產商去開發(fā)商場,還對父親隱瞞,令父親傷心不已。
E.小說末尾老人突然間轉變?yōu)槌聊蜏仨,并不是老人之前故作蠻橫或者色厲內荏,而正是老人的內心無助的體現,而這樣的反常也更令我們內心深深觸動。
(2)小說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6分)
(3)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小說中母親的性格特點。(6分)
(4)小說結尾,當老人聽到老家房子被賣掉的時候,突然間變得低沉和溫順,這個情節(jié)是否合理?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楊絳的親情守望
云之端
①傳說中的“南沙溝”,離釣魚臺國賓館極近,里面清一色三層舊式小樓,樓距很寬,中間是靜謐的喬木和草坪。據說,這里幾百戶人家中,沒有封閉陽臺也沒進行裝修的,只有楊絳一家。1977年春,錢鐘書一家告別學部辦公室的蟄居生活,搬到此處新宅,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三十多年來,這是一個略顯寂寞的地方,因為主人罕有的孤獨;但它也不斷迎來送往,因為主人稀世的分量。
②錢楊是無錫同鄉(xiāng),1932年相識,1935年喜結良緣,恩愛六十多年。
③“文革”初期,別人被斗得狼狽不堪,錢鐘書卻頂著“活無!笔降母呙弊,胸前掛著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闊步,任憑街上的孩子哄鬧取笑,既不畏縮也不惶悚。在暴虐橫行、風聲鶴唳的年代,瘦弱的楊絳還有過“壯舉”!巴馊丝慈ニ侨崛醯膵商鎸﹄A級斗爭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縮的樣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讓我刮目相看!”葉廷芳回憶說,“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會,‘文革’初期錢鐘書被貼了大字報,楊絳就在當中一角貼了個小紙條澄清。后來群眾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個人都拉出來批斗,站一排,楊絳站在最右邊,其他人都低著頭,你說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實也不敢說話,就她一個人,臉漲得通紅。他們逼問楊絳,為什么要替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翻案。她跺著腳,怒不可遏地據理力爭: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這次以后我就對她刮目相看了,一方面是她的勇敢行為,另一方面是她對丈夫的忠貞,絕不允許有不符合事實的批判。”
④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錢鐘書告別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學問通透的他,侍弄煤、鍋爐卻是外行,水總是燒不開,被大家笑稱“錢不開”。半年后,楊絳也來到干校,兩個人不在一個連,但能偶爾相聚。楊絳在“菜園班”,白天由她看管菜園,她就利用這個時間,坐在小馬扎上,用膝蓋當寫字臺,看書或寫東西。錢鐘書擔負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點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時,總要繞道百十來步看他的妻子,楊絳把自己寫的東西遞給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兒看。
⑤在信陽的日子,楊絳依然和別人不同,似乎總是“笑嘻嘻的”,還對大家說“文革”對她最大的教育就是與群眾打成一片。只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勞動,菜地旁邊突然起了個墳堆,她說,死的人多冷啊,墳地里草都沒有……當時是夏天,大家還奇怪她怎么會想到冷。事實上,那時候的楊絳剛剛遭遇喪婿之痛。
⑥1997年,錢楊二老的獨女錢瑗去世,一年后,纏綿病榻的錢鐘書也走了。“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yǎng)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卞X鐘書纏綿病榻的日子,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菜都做成糊狀,魚要做成粥,一個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楊絳一根一根剔掉的。
⑦“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睌科饐视H之痛,當年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人們驚訝地發(fā)現,沒多久,這位纖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來了!
⑧十多年來,面對時間這位嚴酷的判官,楊絳越戰(zhàn)越勇:翻譯、寫作之外,她還一人攬下了整理錢鐘書學術遺稿的工作,那是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恐怕難以想象,一個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負荷的重擔。
⑨對于悲痛和酸楚,她卻從不多著一字,潺潺緩緩,舉重若輕。
(摘自《時代報告》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文章第三段運用對比手法,同時通過傳神的神態(tài)描寫和語言描寫,清晰地展現了楊絳的勇敢無畏和對丈夫的忠貞。
B.文章著重選取了人物生平各個階段的生活片段,敘述生動細膩,全面展現了楊絳和錢鐘書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貌。
C.錢鐘書雖然“學問通透”,但“侍弄煤、鍋爐卻是外行,水總是燒不開”,因此總是被大家嘲笑和看不起。
D.“菜地旁邊突然起了個墳堆,她說,死的人多冷啊,墳地里草都沒有……”這段文字體現了楊絳敏感、善良的性格。
E.在信陽的日子,楊絳似乎總是笑嘻嘻的,這能看出楊絳天性樂觀,同時對文革給予她的教育也是心懷感激的。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文章是如何刻畫楊絳的形象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楊絳對錢鐘書的“親情守望”有哪些具體體現?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上一篇:江蘇省南京市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瑞安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考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