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你現在的位置:學校網首頁 - 中學試卷 - 初一試卷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練習題

      初一試卷: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練習題

      所屬欄目: 初一試卷
      【字號: 】【背景色 收藏此頁】 【關閉
       關鍵字:
      關鍵詞: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練習題,初中,初一上,語文,論語十則,練習題,人教版試卷
      摘 要:論語十則一、文學常識填空:1.《論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_篇,是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2.孔子,名____,......
      論語十則

      一、 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_篇,是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2.孔子,名____,______,春秋末期_____國人,偉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二、理解填空。

      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談“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訪華時,熱情的上海大學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語來歡迎這位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而奧巴馬也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論語》經典名言來概述中美外交關系的繼往和開來。

      5.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喜迎各國嘉賓,可以用《論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詮釋這份情懷。

      6.《〈論語〉十則》中認為要虛心請教,博采眾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學習,貴在腳踏實地,實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不可一知半解就自以為了不起,甚至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8.〈論語〉十則》中孔子告誡自貢及后人待人接物和處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論語〉十則》中,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在《〈論語〉十則》中諄諄告誡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币虼耍覀冎挥刑撔膹V泛地向他人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11.孔子認為人是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詞多義。

      時習之 擇善者而從之

      恕乎

      不思則罔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時習溫故而知新

      之 然后知松柏后雕也 知之為知之

      可以終身行者乎 是知也

      四、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通“_______”,可譯為“__________”)

      2.誨女知之乎(“女”通“______”,可譯為“___________”)

      3.是知也 (“知”通“_______”,可譯為“__________”)

      五、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1. 人不知而不 慍: 2.吾日三吾身 省:

      3.學而不思則 罔: 4.思而不學則 殆:

      5.見賢思焉 齊 6.士不可以不毅 弘:

      7.死而后 已 : 8.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凋:

      9.其乎 。 10.溫故而新 故 :

      11.女知之乎 誨: 12.交而不乎 信:

      六、古今異義

      君子 古義: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今義:對人的尊稱

      可以 古義:憑借某種條件去做 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朋 古義:指志同道合的人 今義:彼此有好的人

      是 古義:這,這樣 今義:表示判斷

      已 古義:停止 今義:已經

      七、問答題

      1.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講的是什么道理?對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你怎樣看到這一觀點?

      3.“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

      4.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體內容。

      5.文中的“朋”、“君子”、“士”分別指代的是什么樣的人?

      6. 《論語》一書可說是字字珠璣。請你多加積累玩味,摘錄其中給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寫在下面。

      7.讀了《〈論語〉十則》后,你對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七.選擇恰當的名句、成語填入各句的空白處。

      A.學而不厭 B.三人行,必有我?guī)? C.溫故而知新 D.不亦樂乎 E.誨人不倦 F.學而不思則罔

      1.“____”,這句很有道理的,少數同學認為復習舊課是“炒現飯,沒意思”。這是不正確的。

      2.毛澤東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導我們: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______________”,對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應該持有這種態(tài)度。

      3.要想取得學業(yè)上的進步,必須學會拜師。除了學校的老師外,社會上到處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師。所謂“________”,這話一點也不假。

      4.為了辦好這期黑板報,宣傳組的同學設計刊頭,撰寫稿件,編輯資料,忙得__________。



      《論語》十則 練習答案

      一、1.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 儒 《大學》《中庸》《孟子》 2.丘 仲尼 魯 思想 教育 儒 二、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 5.同4 6.同3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 11.同7

      三、而: ①并且 ②卻 其: ①他們的 ②大概 之: ①學習的知識 ②助詞,不譯 ③的 知 : ①了解 ②知道 ③明白 ④通“智”,聰明,智慧

      五、1.生氣,發(fā)怒 2.自我檢查,反省 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4.危險 ,有害 5.看齊 6.剛強 7.停止 8.凋謝 9.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10學過的知識 11.教誨,教導 12.真誠,誠實

      六、1.這一句借物喻理,講人的品質要如松柏堅強不屈。 感受:人要像松柏一樣堅韌剛強,遇到困難不畏縮,要愈挫愈勇。 2.這一觀點是儒家“仁”的思想的重要部分,由己推人,凡事不強人所難,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如果設身處地的去想,就會感到它的可貴。 3.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 4.①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②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5.“朋”指代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君子”指代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士”指代的有政治抱負的人 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是知也。 孔子桌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 7.在學習中一定要謙虛,多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踏踏實實,實事求是。這樣才會進步。 七、1.C 2.A F 3.B 4.D


      下一頁

       相關初一試卷

      更多

       教學視頻

      更多教學視頻

      城市學校網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來源注明“城市學校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城市學校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城市學校網”。違反上述聲明者,城市學校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城市學校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QQ:1191060874
      關于我們 | 市場合作 | 建議反饋 | 站點地圖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深圳幼兒園 | 深圳小學 | 深圳中學 | 深圳大學 | 深圳培訓 | 咨詢 | 問題 | 討論 | 百科 | 小學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語作文 | 試卷 | 看書 | 招聘 | 教案 | 課本 | 課堂 | 聽力

      技術支持:agencialets.com 最佳瀏覽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聲明:本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