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張根傳》|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

 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宋史·張根傳》|附譯文翻譯_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少入太學,甫冠,第進士。調(diào)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當改京秩,以四親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時年三十一。鄉(xiāng)人之賢者彭汝礪序其事,自以為不及。

  屏處十年,曾布﹑曾肇﹑鄒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義,徽宗召詣闕。為帝言:“人主一日萬幾,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則聰明智慮且耗,賢不肖混淆,綱紀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禍亂之原!彼煺埩T錢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為親賢宅教授。
未幾,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

  大觀中,命為轉(zhuǎn)運副使,改淮南轉(zhuǎn)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

  徙兩浙,辭不行,乃具疏付驛遞奏。大略謂:“今州郡無兼月之儲,太倉無終歲之積,軍需匱乏,邊備缺然。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因條列茶鹽﹑常平等利病之數(shù),遂言:“為今之計,當節(jié)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賜一第,或費百萬。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以寵元勛盛德,猶慮不稱,況出于閭閻干澤者哉。雖趙普﹑韓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園﹑邸店,雖不若賜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lián)p之。如金帛好賜之類,亦不可不節(jié)也!睍,權(quán)幸側(cè)目,謀所以中傷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誠,不之罪也。

  尋以花石綱拘占漕舟,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緡,而多入諸臣之家。因力陳其弊,益忤權(quán)幸,乃擿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為傲慢不恭,責監(jiān)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詆常平之法,以搖紹述之政,再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尋以討淮賊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終于家,年六十。

(選自《宋史列傳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轉(zhuǎn)移;轉(zhuǎn)贈


參考譯文:

  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年幼時入太學,剛滿二十歲,考上進士。調(diào)任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應當改任京官,因為四親在堂,希望把給父母的恩封轉(zhuǎn)給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轉(zhuǎn)給母親,于是離職,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當時年僅三十一。鄉(xiāng)里有個賢者叫彭汝礪把這件事寫出來,自以為不如他。閑居十年,曾布、曾肇、鄒浩及本道使者上書說明他的義行,徽宗召他到宮。他對皇帝說:“陛下日理萬機,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聰明智慧會耗盡,賢良與壞人就分辨不清,國家社會秩序和國家法紀就會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來消除禍亂的源頭!庇谑钦埱罅T去錢塘制造局;实鄹吲d地贊美他,任命他為親賢宅教授。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舉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關(guān)起來審治。張根說:“這是有關(guān)部門不仔細查管的過錯。現(xiàn)在羈押無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帶來和氣呢?”于是停止這個案件。大觀年間,張根被任命為轉(zhuǎn)運副使,改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加任直龍圖閣。他又因為水災多,乞求蠲免租賦,發(fā)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賑貸流民。詔令褒揚他。徙官兩浙,謝絕不聽,于是寫下條疏交驛站傳奏。大概說:“現(xiàn)在州郡沒有兩個月的儲積,太倉沒有一年的積蓄,軍需匱乏,邊備不周。東南水災旱災、盜賊偷盜時常發(fā)生,西部、北部兩個國家覬覦我們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怎么能不預先謀劃呢?”于是條列茶鹽、常平等利處與弊端,于是說:“從現(xiàn)實考慮,應該節(jié)制的大項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現(xiàn)在賜給大臣一棟房子,有時耗費百萬。我所管轄的二十個州,一年向上交納的錢財僅三十萬緡而已,連供給造一棟住宅的費用都不夠。拿住宅來尊寵元勛盛德之臣,猶恐不夠,何況賜給那些阿諛邀恩者呢。即使有趙普、韓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賞賜。其次如田園、邸店,雖然不如賞賜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lián)p。像金帛之類,也不可不節(jié)制啊。”書表奏上,權(quán)貴寵臣很是憤恨,謀求能夠中傷他的事件,輪流進上讒言,皇帝察辨張根的忠誠,沒有加罪于他。不久因為花石綱強行占有漕舟,官府買一根竹子耗費至五十緡,卻大多落入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陳弊端,更加忤逆權(quán)貴,于是摘錄張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認為傲慢不恭,責令他為監(jiān)信州酒。不久又認為張根詆毀常平之法,搖動繼承新法的政策,再貶為濠州團練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討伐淮賊有功,獲準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終年六十歲。

  •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
  • B: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
  • C: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
  • D: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日/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
  • 答案為:B
    注:注意“系治”、“責以”兩處的理解。
  •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的一種大學,始設(shè)予漢代,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隋代以后改為國子監(jiān),面國子監(jiān)內(nèi)同時也設(shè)太學。宋代太學仍為最高學府,隸國于監(jiān)。
  •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也稱弱冠,表示成年。冠禮在宗廟進行,一般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 C: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宋代進士分為三等
  • D: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預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
  • 答案為:C
    注: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 3.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張根很講究孝道。當初改任京官時,因為四親在堂,他希望把給父母的恩封轉(zhuǎn)給祖父母,把給妻子的恩封轉(zhuǎn)給母親,朝廷最終成全了他的志向。
  • B:張根很有才華。剛剛成年,就考取進士功名。曾布等人上書說明他的美好義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宮,張根借機提出了建議,皇帝高興地贊美他,認為他是親賢宅教授。
  • C:張根關(guān)心百姓疾苦。大觀年問,張根被任命為轉(zhuǎn)運副使,改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加任直龍圖閣,當時水災頻發(fā),他請求減免租賦,發(fā)放洛口米糧、常平青苗米,救濟流民。
  • D:張根仕途多舛。張根的上書,觸怒了權(quán)貴佞臣,他們羅織罪名,先將張根貶為監(jiān)信州酒,不久又以張根詆毀常平之法等為借口,再次將他貶為濠州團練副使。
  • 答案為:B
    注:“認為他是”錯,“以為”應譯作“讓(他)做”或“任命(他)做”。
  •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東南水災旱災、盜賊偷盜時常發(fā)生,西部、北部兩個國家暗中尋找機會圖謀我們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怎么能不預先謀劃呢?
    注:“間、窺伺、豫”各1分,句意2分
  • (2)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我所管轄的二十個州,一年向上交納的錢財僅三十萬緡而已,連(竟然)供給造一棟住宅的費用都不夠。
    注:“部、供、曾”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