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一、積累運用

1.讀拼音,寫詞語。

rì  kòu(  。┰谇秩A戰(zhàn)爭中zhì  zào(  。┝苏痼@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強烈的民族仇恨讓國人反抗的心fèi  ténɡ(   。┢饋砹。

2.請寫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反義詞。

(1)考試時要沉著鎮(zhèn)定,不要(  。

(2)終于脫險了,我們雖感到喜悅,但也為失去了一個朝夕相處的同伴而感到(   )。

(3)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眾,此時(  。┰谔彀查T廣場,焦急地等待開國大典的開始。

3.補充詞語。

全神( 。┳ⅰ 兀ā 。ā 。╄F  昂( 。ā 。┬

居高(  )下  驚( 。﹦樱 。  排(  )( 。┖

4.名句默寫。

(1)              ,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死而后已。 

(3)位卑未敢         。 

(4)祖宗疆土,當(dāng)以死守,         。 

(5)         ,視死忽如歸。 

5.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開國大典》運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

(2)演講就是說話,只要把話說清楚就可以了,語調(diào)和姿態(tài)在演講中可有可無。 ( 。

(3)《狼牙山五壯士》是按照“接受任務(wù)—痛殲敵人—跳下懸崖—誘敵上山—頂峰殲敵”的順序來寫的。  ( 。      

6.主題討論。

很多學(xué)生認為: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再去學(xué)習(xí)革命先烈的精神了。請談?wù)勀愕目捶。(不?0字)

                             

                             

二、閱讀理解

7.課內(nèi)閱讀。 

早上六點鐘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人們有的(提 擎)著紅旗,有的(提 擎)著紅燈。進入會場后,按照預(yù)定的地點(排列 陳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走向 直奔)會場。郊區(qū)的農(nóng)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jīng)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1)用“\”劃去括號內(nèi)不恰當(dāng)?shù)淖衷~。

(2)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

(3)從畫波浪線的部分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8.課外閱讀。 

群眾也在淋雨

①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鮮花的群眾聚集在上海機場,他們是來歡送一位外國元首的。這時,周總理陪同外賓健步走來,人群中立即響起了一片歡呼聲。總理不時抬起那負過傷的右臂,向歡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親切的微笑,那文明的舉止,使人難以忘懷。

②突然,烏云蔽日,雷聲隆隆,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霎時變了臉。客人剛剛登機,大雨就傾盆而下,人群出現(xiàn)了小小的騷動!翱,我們的總理!”突然,有人喊了起來。顯然是由于激動,聲音有些發(fā)顫。人們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總理。只見他還是彬彬有禮地站在原地,向飛機上的外賓招手致意。群眾看見了,也很有禮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員怕把總理淋病了,為總理撐起了雨傘。周總理輕輕地擺擺手,謝絕了。又一位工作人員再次上前為總理撐起了雨傘,并懇求道:“總理,您就擋擋雨吧!”周總理轉(zhuǎn)過頭:“你看,群眾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③外賓的專機起飛后,周總理渾身都濕透了,雨水順著臉頰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員又心疼,又著急,忙遞上一條毛巾:“總理,您擦把臉吧!”周總理接過毛巾,卻沒有忙著擦臉上的雨水,而是對工作人員說:“趕緊告訴有關(guān)同志,動員機場和附近單位的食堂燒些姜湯,給挨雨淋的群眾驅(qū)驅(qū)寒,暖暖身子。”

(選文有刪改) 


(1)請給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讀音打“√”。

發(fā)chàn zhàn)    zhuó zháo)急

(2)照樣子,寫詞語。

雷聲隆。                           

彬彬有禮:                    

(3)讀文中畫線句,注意加點的詞語,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第②段寫雨中送行的場面,既關(guān)注了送行的群體,又關(guān)注了送行的個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群眾也在淋雨”是誰說的話?用這句話作為文章題目,有什么作用?

                             

                             

三、寫作

9.寫作。

請以“一次難忘的活動”為主題寫一篇作文,注意要具體描寫活動場面,表達連貫。題目自擬,不少于450字。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讀拼音,寫詞語。

【答案】日寇 制造 沸騰

2.請寫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反義詞。

【答案】示例:(1)慌張。2)哀傷 (3)匯集

3.補充詞語。

【答案】貫 釘  截 首  挺  臨 天  山  倒

4.名句默寫。

【答案】(1)五嶺逶迤騰細浪  

(2)鞠躬盡瘁 

(3)忘憂國 

(4)不可以尺寸與人 

(5)捐軀赴國難

5.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      

【答案】(1)√ (2)×。3)× 

6.主題討論。

【答案】示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和平年代,我們更要學(xué)習(xí)革命先烈的精神,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把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為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做出積極貢獻。

四、閱讀理解

7.課內(nèi)閱讀。 

(1)

【答案】劃去:提 擎 陳列 走向

(2)

【答案】比喻;天安門廣場上紅旗之多,參加開國大典的群眾之多的壯觀場面(大意相近即可)

(3)

【答案】我體會到了人們參加開國大典的興奮、急迫的心情。(大意相近即可)

8.課外閱讀。 

(1)請給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讀音打“√”。

【答案】chàn zháo 

(2)照樣子,寫詞語。

【答案】示例:風(fēng)塵仆仆 小心翼翼 滔滔不絕 津津有味    

(3)讀文中畫線句,注意加點的詞語,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答案】強調(diào)“負過傷”,說明周總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時抬起的恰恰是他“負過傷的右臂”,從中我體會到了周總理對人民群眾的禮遇與尊重。(大意相近即可)

(4)第②段寫雨中送行的場面,既關(guān)注了送行的群體,又關(guān)注了送行的個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不僅說明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更說明了周總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舉動,影響著周圍的群眾。(大意相近即可)

(5)“群眾也在淋雨”是誰說的話?用這句話作為文章題目,有什么作用?

【答案】“群眾也在淋雨”是周總理說的話。用他的話作為文章題目,表現(xiàn)了周總理時刻惦記著群眾的冷暖和熱愛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大意相近即可)

五、寫作

【范文】

難忘的龍舟賽

每當(dāng)?shù)净h香的時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來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活動就是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龍舟賽。

端午節(jié)那天,大街小巷到處懸掛著醒目的標語,插著鮮艷的彩旗。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潮水般地涌向了河兩岸。此時,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好一派熱鬧的節(jié)日氣氛。

看,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十幾條龍舟頭咬著尾,尾接著頭,從上游魚貫而下,兩岸頓時沸騰起來了。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匯成一曲動人的交響樂。每條龍舟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tài),長著犄角,睜著雙眼,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龍舟上的健兒們穿著紅背心,頭上用白毛巾扎著英雄結(jié),個個如同出征的戰(zhàn)士,格外精神。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在水面上飛馳。岸上的人們歡呼雀躍,擊掌喝彩。龍舟你追我趕,力爭上游,那奮勇爭先的場面激動人心,催人振奮。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蒲葵扇,雙腳不停地上下跳動,使出渾身解數(shù),鼓動隊員向前奮進。

我站在岸邊觀看龍舟賽,內(nèi)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健兒們不負眾望,他們沉著、鎮(zhèn)定,揮動著健壯的臂膀,拼命劃著龍舟。不久之后,只見有一條龍舟遙遙領(lǐng)先,成了群龍之首,最終奪魁。頓時,岸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龍舟賽在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但那催人奮發(fā)的鑼鼓聲仍在我的耳邊回蕩,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也常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注:需打印的家長,請自行將內(nèi)容復(fù)制到word里進行打!(試卷來源:http://agencialets.com/Examination/html/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