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A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屆高三上期第三次聯(lián)考
語文試題 2014.12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語文工作室
第Ⅰ卷(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知其白而守其黑:國畫之美生根于中國文化
天籟、神韻、簡樸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國畫產(chǎn)生于中國文化之中。
中國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這種特質(zhì)造就了中國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啟智性。對中國繪畫而言,中國文化的啟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繪畫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樣嚴(yán)格的邏輯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體會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運行的目的,中國繪畫就是要你去體會這種美、這種內(nèi)在目的性,然后將其運用到筆墨中,表現(xiàn)出來,而不需要你問“這樹長在這兒對不對”“這老鼠怎么比南瓜還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過感悟才能轉(zhuǎn)化為人類的美感。明代“心學(xué)”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陽明在《傳習(xí)錄》中寫道:一朵花在深山開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當(dāng)你看到這朵花的時候,這朵花的顏色、形態(tài)就漸漸顯現(xiàn)出來,它果然是個美艷的存在。
中國文人講“氣韻生動”,其中的“韻”并不是單純的作詩時押韻的“韻”,意義更為豐富飽滿,注重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無論是藝術(shù)家還是詩人)對于宇宙慣有的一個詩性的判斷。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畫家對其有詩性的判斷、有所感悟才會于人有意義。所以,當(dāng)中國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學(xué)上的體現(xiàn)用到繪畫上來的時候,繪畫就受益無窮了。老子哲學(xué)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說的是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tài)勢,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也正是國畫美之所在。筆墨加上宣紙就是黑和白,只有雛持黑白間比例的平衡和諧才能守住國畫的這種美。中國禪宗講,“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維在《山水訣》中將此視為對山水畫的要求,其實,這是對整個中國繪畫的要求——以少許勝多許,以最簡練的語言表現(xiàn)最豐富的內(nèi)容。中國繪畫就是“有無相生”之道的形象體現(xiàn),筆墨的“有”和畫面空白的“無”相互輝映才造就了國畫之美。元代山水畫家倪瓚的畫就非常注重黑白間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齋圖》,幾棵小樹、一個茅亭,朦朧的遠山,沒有人物,沒有動態(tài)。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種淡淡的哀愁,一種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畫的鳥,蜷曲著身子,寥寥幾筆,把鳥的全部內(nèi)在生命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的畫已經(jīng)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縟節(jié)、一切的矯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氣”的符號,簡捷清純、精微廣大、高明中庸。
中國畫的這種簡潔豐潤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期陶瓷上的繪畫就有體現(xiàn)。豬紋陶缽屬于河姆渡文化時期,但刻畫在陶罐上的豬極富神韻。大量的留白、相當(dāng)簡單的線條,卻將豬那種神情、動態(tài)刻畫得栩栩如生,能引發(fā)你無盡的聯(lián)想。
人面彩陶瓶屬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個作品反映的是遠古先民的一種思考狀態(tài),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這個疑惑又混混沌沌,讓人感到?jīng)]有答案而有所茫然。這個茫然體現(xiàn)出一個童稚的天真。還有,嘴邊那個酒窩在那兒,像一個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簡樸。從這個簡單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天籟、神韻、簡樸。這就是我們文化的源頭,這種對于藝術(shù)的感悟,對于“微言大義”的追求流傳了幾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國的國畫之中。
1.下列關(guān)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說,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為中國繪畫的一個重要美學(xué)原則,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在中國繪畫中的一種很好體現(xiàn)。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國人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也影響著畫家的國畫創(chuàng)作,使國畫呈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繪畫的美。
C.在中國繪畫中,“黑”和“白”分別對應(yīng)筆墨內(nèi)容和畫面的空白,畫的美就是靠濃墨重彩與留白的對比表現(xiàn)出來的。
D.“知其白而守其黑”與中國禪宗所說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強調(diào)以最簡練的筆墨或語言表現(xiàn)最豐富的內(nèi)容。
2.關(guān)于“中國繪畫”的特點,下列表述不正確的項是(3分)( )
A.畫家通過感悟天地大美,對其作出詩性判斷,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備“氣韻生動”的特點。
B.中國繪畫遵循自然之道,通過筆墨來真實冉現(xiàn)天地山川、草木蟲魚自身的美及其運行的目的。
C.國繪畫是“有無相生”之道的形象體現(xiàn),注重以少許勝多許,用筆簡潔卻使畫面豐潤而富有神韻。
D.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天籟、神韻、簡樸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當(dāng)然也是中國繪畫的源頭。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八大山人寥寥幾筆便將鳥的內(nèi)在生命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的創(chuàng)作就是國畫中表現(xiàn)出符號化趨勢的代表。
B.國畫家將自己的感悟融入繪畫中,啟發(fā)讀者去感受、體會美,無須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實性。
C.仰韶文化時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眼睛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將五千年前遠古時期先民的憨厚與天真展現(xiàn)出來。
D.王維在《山水訣》中把禪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視為對山水畫的要求,首倡了中國畫“以少許勝多許”的繪畫準(zhǔn)則。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而的文字,完成4-7題。
王及善,洺州邯鄲人。父君愕,有沉謀。高祖入關(guān),拜君愕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wèi)將軍。從太宗征遼,領(lǐng)左屯營兵,與高麗戰(zhàn)駐蹕山,死于陣,贈左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襲邢國公爵;侍雍肓,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宮,命宮臣擲倒,次至及善,乃辭曰:“殿下自有優(yōu)人,臣茍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謝之。高宗聞,賜絹百匹。除右千牛衛(wèi)將軍,帝曰:“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在朕側(cè),亦知此官貴乎?”病免。召為衛(wèi)尉卿。垂拱中,歷司屬卿。山東饑,詔為巡撫賑給使。拜春官尚書。出為秦州都督、益州長史,加光祿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擾山東,擢魏州刺史,武后勞曰:“逆虜盜邊,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里,為朕治邊,使為屏蔽也!币蜓訂柍檬,及善陳治亂所宜,后悅曰:“御寇末也,輔政本也,公不可行!绷舭輧(nèi)史。來俊臣系獄當(dāng)死,后欲釋不誅。及善曰:“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絕元惡,且搖亂胎禍,憂未既也!焙蠹{之。盧陵王之還,密贊其謀。既為皇太子,又請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將,臨事不可奪,有大臣節(jié)。時二張怙寵,每侍宴,無人臣禮,及善數(shù)裁抑之,后不悅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檢校閣中。”遂乞骸骨,猶不許,改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年八十二,贈益州大都督,謚曰貞,陪葬乾陵。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四十一》,有刪改)
注:①擲倒:古代雜技的一種,表演時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則天主政時的年號。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歷司屬卿 歷:擔(dān)任
B.憂未既也 既:終了,完結(jié)
C.來俊臣系獄當(dāng)死 當(dāng):應(yīng)當(dāng)
D.密贊其謀 贊:輔助
5.下列對于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B.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C.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D.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及善因為父親為國捐軀的軍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襲邢國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來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員,特許他佩帶大橫刀在身邊侍衛(wèi)。
C.二張由于受武后厚寵,在侍宴時全然沒有做臣子的禮節(jié),王及善多次指責(zé)他們,武后很生氣,但并未罷免他的官職。
D.武則天特別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邊庭,政績卓著,后來被升遷為內(nèi)史。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次至及善,乃辭曰:“殿下自有優(yōu)人,臣茍奉令,非羽翼之事!碧又x之。(5分)
(2)逆虜盜邊,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里,為朕治邊,使為屏蔽也。 (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代詩歌,完成8-9題。
登快閣①
黃庭堅
癡兒②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為佳人④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注]①快閣:在今江西省泰和縣,作者寫此詩時做泰和縣知縣。②癡兒:指作者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稱。④佳人:知心朋友。
8.詩的頷聯(lián)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5分)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多方面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中用“ , ”兩句表達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確實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別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范仲淹在《漁家傲》中自抒懷抱,表達思鄉(xiāng)卻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fù)雜而又矛盾的情緒的名句是:“ , 。”
(3)荀子《勸學(xué)》中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與韓愈《師說》中“ , ”觀點相近。
上一篇:四川省成都市2015屆高三語文一診考試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云南省騰沖縣2014-2015學(xué)年初三語文五校聯(lián)考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