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練習題

 

五.拓展練筆

1. 1927年的春天,在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李大釗同志每天早出晚歸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獄中又是如何與敵人斗爭的?這些內(nèi)容文章中沒有寫到。請你結(jié)合查閱的資料,借鑒前后照應的寫法,任選一個空白進行補充。 

2.讀寫結(jié)合,發(fā)展技能。
運用前后照應的寫法,寫一篇寫人的短文,要求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3.利用清明前后祭掃烈士墓,結(jié)合本文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練筆提綱:

讀《十六年前的回憶有感》

一.文章主要內(nèi)容。

二.聯(lián)系革命先烈事例,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表達決心,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

六、作業(yè)設計
1、必做題: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抄寫前后照應的句子。
    組織一次“民族魂──我說心中的英雄”主題會,再把這次活動寫下來。
2、選做題:選讀課文閱讀中的文章,寫讀書筆記。

11燈光

一.檢查預習:

1.課文主要內(nèi)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聽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

膝(       )         鈕(       )         密(        )

漆(       )         紐(       )         蜜(        )

二.自主學習:

要求1: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xiàn)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2.全文一頭一尾是寫(          ),中間大部分是寫(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         ),其余寫的都是(        )。本文采用(        )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        )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jié)尾又回到寫(        )。文章前后照應,結(jié)構(gòu)緊湊。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        )的回憶。

3.在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詳寫了(                                ),而郝副營長在戰(zhàn)斗中(                                   )卻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                                 )。

要求2.精讀往事部分內(nèi)容,體會文章中心:

1.默讀這部分內(nèi)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體會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做簡單批注。

(1)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么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筑”,說明(                         ),所以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3)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里。

從(2)、(3)句可以體會到(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            ),反映了他崇高的(        ),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是指(             )!憧憬的內(nèi)容可能是:(                        )。

(4) 這位年輕的戰(zhàn)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xiàn)了革命先烈(                )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正是(                 )換來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                               ) 。      

(5)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zhàn)友來。

從這句話可以體會作者對(                           )的贊美。

2.快讀課文 

(1)“多好!”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  )次,是整篇課文的“(    )”。第一次說這話的人是在欣賞天安門廣場美麗的景色時對(            )的贊嘆,正是這一聲贊嘆,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第二次說這話的是(          ),戰(zhàn)爭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沒有見過電燈,郝副營長也沒有見過,他看了書中插圖后,對(          )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        ),他相信戰(zhàn)爭勝利后,孩子們能在燈光地下學習,他心中充滿了(         )。

(2)本文恰當?shù)剡\用了聯(lián)想,如通過郝副營長看書上的一幅插圖,聯(lián)想到(                      )生動的反映了他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進一步襯托出  郝副營長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平時習作中我們要學習這種方法。如:由綠葉的無私奉獻可以聯(lián)想到         ),寫老師可以聯(lián)想到(                   )等。

三.拓展閱讀

美啊,灘涂的竹林

   早就聽說在黃海之濱的灘涂有個射陽林場,種植了千畝竹林,像嵌在黃海灘涂的綠色翡翠。今天我終于有機會見到這美麗的灘涂竹林了,

   汽車朝海邊開了一個多小時,便見遠遠的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一抹濃濃的綠色。近了,近了,綠色越來越多,。∧蔷褪侵窳!它綠的多么(鮮明 鮮艷),多么(悅目 醒目),多么令人喜愛!竹林綿延幾十里,到處是一片片、一簇簇綠油油的竹子,(匯 組)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一陣風吹來,竹子此起彼伏如綠色的波濤洶涌,竹林發(fā)出陣陣(呼嘯 長嘯),讓人覺得像置身綠色的海洋之中。

  這里的竹林不僅林盛竹茂,而且品種繁多。聽一位林場的叔叔介紹說,那娟秀挺立的叫鋼竹;叢叢兀立的是細竹;伸枝挺拔的是佛竹;節(jié)節(jié)鼓圓的是大肚竹;葉子如蘆葦葉般大的是胖竹;左扭右曲的是扁擔竹。它們有的比三層樓還高,有得十分矮小,僅一尺有余。有的葉片秀如青玉,欣長瘦削;有的葉片寬大肥碩,翠綠欲滴;有的葉片黃如豆芽,窄小似絲。真可謂“圓扁空實樣樣有,黑黃紫綠般般異”,實在令我流連忘返,大飽眼福。

  在竹林里信步走著,看著修竹的身影,聽著鳥語陣陣,我突然想起了大熊貓。前段時間號召拯救國寶大熊貓,不就是因為竹子大量死亡,熊貓沒有吃食嗎?如今黃海灘涂這個素來不長竹子的地方,也竹林如海,竹葉如云,恐怕單我們射陽的竹子就夠熊貓吃上十年八年!

  徘徊于竹林,我不禁想起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著名詩句。蘇北黃海之濱土地貧瘠,但竹子不嫌土堿,不厭地薄,在這里安家落戶了。竹子要求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美德不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1、用“/”劃去文中括號內(nèi)不恰當?shù)脑~語。

2、短文寫了灘涂竹林的三個特點:

(1)                                                            

(2)                                                            

(3)                                                            

3、作者看到竹林,想到了什么?

                                                                             

4、竹子最可貴的美德是什么?

                                                                            

四.拓展練筆:

1、模仿本文由具體的事物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方法完成片段,如由綠葉想到的……
2、根據(jù)本文寫一篇讀后感  。

練筆提綱:

(1)描寫綠葉,體現(xiàn)它對花的襯托作用。

(2)由綠葉聯(lián)想到那些幕后工作者,寫出他們與綠葉的相似點。

(3)贊美如綠葉著。


12.為人民服務

一.檢查預習:

1.課文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聽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

 悼(     )     徹(      )   哀(      )   炊(     )   

掉(          )砌(      )   衰(      )   吹(     ) 

二、自主學習內(nèi)容(一)

(一)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1.自由讀課文。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先總述(           ),然后結(jié)合實際,從(       )方面分述,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即(1)(                  );(2)(                      );(3)(                             )。

2.讀一讀,比一比。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說明(                      )“徹底”則說明了(                 )。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                   )。

3.背誦第一自然段

(一) 體會自然段中句子之間的關系。

a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劃出中心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進行論述的?
(1)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作者先引用(           )的話做論據(jù),再具體(                     )。最后肯定張思德的死(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                                                              )。
(3)從生活中找出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來談一談。(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鋒等英雄人物。)我們青少年應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b背誦第二自然段                         

三.自主學習內(nèi)容(二)

(一)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

1、(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     )有缺點,(   )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      )行。(     )你說得對,我們(    )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1)給上面的句子加上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

(2)這段話共有(    )句,第一句話是講(                     ) ,第二句話是講(                        ),第三四句話是講(                                              )。句與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這些關聯(lián)詞語明確了衡量批評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                         )。  
 (3)為了說明這個道理,第三自然段還列舉了(                     )的事例。”精兵簡政”意思是(               )。其反義詞是(           )或(            )。

2、我們今天已經(jīng)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jù)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jù)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jù)地。當時這些根據(jù)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

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jù)地,才能(                         )。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                               )。
 3、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                           )。

4、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               )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zhàn)士,還是戰(zhàn)士對戰(zhàn)士,都要(                )。這樣才能更好地(                                                 )。

(二)背誦3、4自然段     

四、拓展閱讀

人民的勤務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這就是雷鋒崇高的愿望。

   他應邀到外地作報告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的佳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這天,雷鋒又踏上了從撫順開往沈陽的列車。他看到上車的旅客越來越多,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擦玻璃,拾掇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

一些旅客見他忙前忙后,便讓出自己的座位說:“同志,看你累得滿頭汗,快過來歇歇吧!”“我不累呀。”雷鋒為人民服務是不知勞累的。

1961年的5月的一天,雷鋒又冒雨到沈陽去。為了趕早車,早晨五點多鐘,他趕忙起來,帶上幾個饅頭,披上雨衣就走了。在去車站的路上,透過雨幕,影影綽綽地看到一位婦女身上背著一個孩子,手里還領著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也往車站走去。雷鋒一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背小孩的婦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子一同到了車站。上車后,雷鋒見那小女孩冷得直打顫,又

把自己貼身的絨衣脫下來,給那小女孩穿在身上。雷鋒孤寂她們也沒有來得及吃早飯,就把帶的饅頭給了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母子三人送到家里。那婦女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著雷鋒的手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不要感謝我,大嫂,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呀……” 

    當雷鋒離開她家繼續(xù)冒雨趕路時,真像剛剛完成一項黨交給他的任務,冷也不覺冷,餓也不覺餓了,還喃喃地吟誦著這樣的句子: “我是人民的子弟兵,我是人民的勤務員,為人民做點好事,再苦再累也覺甜!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钡募言挕>褪沁@樣傳誦出來的。

1、用“﹋﹋﹋﹋﹋”畫出前后照應的句子,說說其作用。

                                                                  

2、為什么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3、聯(lián)系本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含義。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學習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