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校2017 屆高三年級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
語文試題
命題:晨曦中學 冷曦中學 正曦中學 岐濱中學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
童慶炳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丑成了一個重要的描寫對象。照理,丑的東西只能使人厭惡,何以某些丑的東西進入藝術(shù)作品,倒給人們帶來美感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鳳,其卑污的靈魂難道不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嗎?為什么讀者在手捧《紅樓夢》之際,又會產(chǎn)生“罵鳳姐,恨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的心理呢?或者說生活丑怎么會變成藝術(shù)美呢?這實際上是一個審丑快感問題。
丑作為一種藝術(shù)內(nèi)容是怎樣引起我們的快感的呢?這可以從以下三點加以說明:第一,丑是一種背景,用來襯托美的麗質(zhì)。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藝術(shù)中,美的東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東西總是同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的。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對比效應(yīng)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個子在矮個子旁邊顯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圍中顯得更白;健美置身于病態(tài)旁顯得更健美;崇高與卑劣相比較顯得更崇高;美與丑相對照顯得更美。
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把丑作為一種背景,用以襯托美的寫法,是屢見不鮮的。如劉禹錫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沉舟”的死靜來襯托“千帆”競發(fā)的生動,以“病樹”的病態(tài)來襯托“萬木”爭春的壯美。生動因有死靜相與共而顯得更生動,壯美因有病態(tài)相陪伴而顯得壯美。這就是說,丑還是丑,但丑作為陪襯而成為美的條件,成為美的一個源泉。這也就是藝術(shù)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陰影摻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優(yōu)美崇高之旁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內(nèi)在的真實,更能激發(fā)深刻的美感。丑的對象,其外在的形態(tài)對審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卻具有一種吸引力,而且促使人們從對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脫出來,而去關(guān)注與追尋對象內(nèi)部蘊含的意味,這樣,丑的對象就給人帶來一種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藝術(shù)家也就利用“丑”這個特性,用以表現(xiàn)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里最深邃的東西。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件《歐米哀爾》的雕塑,所表現(xiàn)的是一個年老的風塵女子。
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縮,皮膚的皺紋,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這是一位再丑不過的女人。然而這件雕塑卻比無數(shù)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評論家在《歐米哀爾》面前驚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實際上,羅丹的這件雕塑吸引人之處,是超越外在形態(tài)的更加深刻的美學意義:罪惡的社會把一個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給毀滅了。正是這種內(nèi)在蘊含使《歐米哀爾》顯得精美,并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對丑的揭露、譴責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藝術(shù)既是對客觀的反映,同時又是主體的創(chuàng)造。在這種創(chuàng)造中,藝術(shù)家的審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態(tài)畢露而被征服。對丑的征服會使人產(chǎn)生勝利感而激起愉悅之情。車爾尼雪夫斯基早就說過:“在滑稽中丑態(tài)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們是這樣明察,以至能夠了解丑之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們既然嘲笑丑態(tài),就比它高明。”這種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的說法,是解釋審丑快感的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這是因為,“丑的現(xiàn)象本身不會令人高興。但是痛斥他卻真是一件快事!這是對丑的譴責,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讓丑的劣跡在美面前原形畢露”。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只能引起我們的厭惡。但對她的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揭露、譴責,卻使人無比痛快。由此可見,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審丑快感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有刪改)
1.下列有關(guān)“審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心理學實驗證明,對比效應(yīng)是人們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審丑快感的產(chǎn)生離不開這種對比效應(yīng);從這個意義上講,丑可以成為美的一個源泉。
B.丑的對象的外在形態(tài)雖然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能促使人們關(guān)注與追尋對象內(nèi)部蘊含的意味,并給人們帶來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C.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東西進入到藝術(shù)作品中能夠給人們帶來“審丑快感”,這種快感完全取決于藝術(shù)家的主體創(chuàng)造。
D.在藝術(shù)家審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東西會原形畢露,這種對丑的征服會讓人產(chǎn)生勝利感,從而也就產(chǎn)生了審丑快感。
2.下列各項中,不適合用來證明“丑是一種背景,用來襯托美的麗質(zhì)”這一觀點的一項()(3 分)
A.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求丑則不得丑,不求丑則有丑矣。(《淮南子》)
B.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興·其五》)
C.貴珠出乎賤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樸子》)
D.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yōu)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給予藝術(shù)的最豐富的源泉。(雨果《<克倫戚爾>序》)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在真正的藝術(shù)作品中,丑的對象能轉(zhuǎn)化為美,讓人產(chǎn)生興味盎然、無比震撼的審丑快感,這種快感是美的對象所不能給予的。
B.美與丑是對立中的存在,兩者是相反相成的。離開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對比中顯露出來了。
C.羅丹的《歐米哀爾》以丑的、病態(tài)的形象為題材,其目的不是為了展覽丑,而是為了激起欣賞者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為美學界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是因為它較為合理地解釋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審丑快感產(chǎn)生的原因。
二、古代詩文閱讀(36 分)
(一)文言文閱讀(19 分)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 4~7 題。
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貴母初孕貴,夢有老人抱一兒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奔吧,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
貴少從師受學,嘗輟書嘆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 ”正光末,賊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嬰城固守,以貴為統(tǒng)軍。前后數(shù)十戰(zhàn),軍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還,賊兵又處處屯聚,出兵邀擊,貴每奮擊,輒破之。又從子雍討葛榮,軍敗奔鄴,為榮所圍。賊屢來攻,貴每縋而出戰(zhàn),賊莫敢當其鋒。然兇徒實繁,圍久不解。貴乃于地道潛出,北見爾朱榮,陳賊兵勢,榮深納之。因從榮擒葛榮于滏口。
大統(tǒng)初,與獨孤信入洛陽。東魏潁州刺史賀若統(tǒng)據(jù)潁川來降,東魏遣其將堯雄、趙育率眾二萬攻潁。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堯雄等必以為潁川孤危,勢非其敵,又謂吾寡弱獨進,若悉力以攻潁,必指掌可破。若潁川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jù)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后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彼烊霛}川。雄等稍前,貴率千人背城為陳,與雄合戰(zhàn),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眾用命,雄大敗輕走,趙育于是降。師還。魏文帝在天游園,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賜之。
貴一發(fā)而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當爾耳!边M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
魏廢帝三年,詔貴代尉遲迥鎮(zhèn)蜀。時隆州人李光賜反于鹽亭,與其黨攻圍隆州。州人李柘亦聚眾反,張遁舉兵應(yīng)之。貴乃命叱奴興救隆州,又令成亞擊柘及遁。勢蹙遂降,執(zhí)送京師。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土谷渾。軍還,進爵,邑萬戶。
貴好音樂,耽弈棋,留連不倦。然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天和二年薨,贈太傅,謚曰穆。
(選自《周書》,有刪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養(yǎng)由基,春秋時著名神射手。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若潁川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jù)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后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B.若潁川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jù)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后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C.若潁川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jù)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后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D.若潁川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jù)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后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博士,古為官名,現(xiàn)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B.文帝,謚號。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或褒或貶的評價。秦穆公、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謚號。
C.贈,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追授給死者的一種官職或稱號,也稱追贈;其余還有贈官、贈典等。
D.“邑萬戶”指食邑萬戶。邑萬戶之人被稱“萬戶侯”,泛指高官貴爵,作為封建社會一個特殊階層,擁有很高社會地位。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宇文貴的出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母親懷孕時曾夢見一位老人抱著一個孩子送給她,并對她說這個孩子能帶來長壽和富貴。
B.宇文貴面對危急局勢能從容應(yīng)對。援救潁川時,面對比己方強大的敵人,他力排眾議,最終以少勝多,擊敗強敵。
C.宇文貴有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俠、卓異健壯的勇士負責搜捕劫犯盜賊,使蜀地的治安狀況得到好轉(zhuǎn)。
D.宇文貴在小的時候就意欲從戎。他勇謀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戰(zhàn)事都未曾遭過敗績,并且憑借顯赫的戰(zhàn)功而封侯晉爵。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后送子雍還,賊兵又處處屯聚,出兵邀擊,貴每奮擊,輒破之。
(2)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
(二)古代詩歌閱讀(11 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 8~9 題。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注]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
8.柳詩后兩句獨具藝術(shù)魅力,請做簡析。(5 分)
9.兩詩都寫到了“山”,詩人借此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 分)
10.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勸學》中“ , ”兩句強調(diào)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屬和石頭也能在上面刻出圖案。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通過寫琵琶女演奏完后周邊環(huán)境的寂靜,來表現(xiàn)音樂的強大魅力。
(3)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以“ , ”表達出自己心中國破家亡之痛與身世飄零之苦。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的題號涂黑。只能做選定大題內(nèi)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 分)
1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題。
借給你的溫暖
江文勝
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養(yǎng)豬專業(yè)戶王老漢蜷縮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門。
忽然,狗叫。王老漢極不情愿地打開屋門,一股刺骨的寒風迎面刮來,他打了一個激靈。王老漢哆哆嗦嗦地來到院子里,沒見到任何人,可狗還在叫。
院子左邊的一排房屋,是豬圈。他逐一查看豬圈,仔細地數(shù),總共 60 頭豬連毛發(fā)都沒少一根。豬沒被盜,狗為啥叫呢?肯定有情況,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會無緣無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漢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遠的飼料庫發(fā)現(xiàn)了“敵情”:喂豬的苕片飼料少了一袋!
王老漢立馬來了精神,他趕緊回到屋里,拉上三十歲出頭的兒子金華出來尋找。原來下了雪,現(xiàn)在雪停了,院子里從院門到飼料庫、從飼料庫到院門各有兩行腳印,清晰可辨。金華說:“咱們跟著腳印去追那偷飼料的人!”王老漢說:“這是一個人的腳印,咱倆去追,可以對付,鐵證如山,看他如何狡辯!
父子倆一前一后順著腳印一口氣追到了蠟子山礦區(qū)宿舍。腳印通到一間磚房的門前沒了,別的磚房都熄了燈,只有這間房沒有熄燈。
真是膽大包天!做了賊還敢亮著燈?王老漢這樣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結(jié)滿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塊玻璃沒了,糊上了報紙。王老漢用舌頭舔濕了窗戶紙,用手指輕輕一捅,報紙上便出現(xiàn)了一個小孔:一個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漢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頭上還冒著熱氣。!那袋裝有紅苕片的大編織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著一個雙手籠在袖頭里的老頭,床頭的被子下露出一個小腦袋,一個中年婦女站在這個黑漢子的對面。
王老漢父子貓著腰蹲在窗戶外,大氣不敢出,傾聽著屋里的動靜!凹Z,借來了。這就是,紅苕片,100 斤。你還愣著干啥?還不快去熬苕片湯!”漢子的聲音!皨,快熬,我餓壞了,我要吃苕片湯!毙『⒌穆曇!皝嘄,這糧是咋借來的?”老人的聲音!暗沂孪葘懞昧私钘l,借條壓在袋子下!睗h子的聲音。王老漢一愣,心想,我怎么沒注意到那借條!真的有?
“這不是偷嗎?自打你從娘胎里出來,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還好,留下了借條,人要憑良心。但借糧容易還糧難哪!礦上不開工資,啥時候能還上?”老人的聲音。
“爹,這個我想過。車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我還有一雙手。到春天,礦上如果還不能開支,我就到農(nóng)村去幫工。聽說王老漢厚道,日子也過得殷實,不然我干嗎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幫他干活,用工錢抵糧錢……”漢子的聲音。
“快走!”王老漢在心里喊。他拉起兒子往家里趕。進了院子,王老漢急奔飼料庫,果然發(fā)現(xiàn)了那張借條:
家里無米下鍋。借一袋紅苕干片。春天還。蠟子山礦區(qū)吳亞龍,此據(jù)。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還有一個用墨水作印泥蓋的“吳亞龍”的私章。
太陽從蠟子山上露出頭來。吳亞龍推開屋門,見門口堆了一些東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塊豬肉、幾條鮮魚和一袋凍豆腐……吳亞龍像見到了天外來物似的翻來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張哪怕是手指寬的字條……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準確的兩項是( )(5 分)
A.小說很善于設(shè)置懸念和伏筆,如“忽然狗叫”“喂豬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賊還敢亮著燈”等。
B.小說運用了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對話、細節(jié)等描寫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王老漢和吳亞龍的形象。
C.這篇小說講了一個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饑餓的時代,用簡潔的文字給人物設(shè)置了一個道德困境。
D.小說篇幅雖短,但作者圍繞“借”字,將故事情節(jié)設(shè)置得曲折離奇,跌宕起伏。
E.小說以“借給你的溫暖”為題,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表現(xiàn)了淳樸的人性美。
(2)小說中兩處寫到“雪”,分別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析。(6分)
(3)小說的結(jié)尾在設(shè)置上有何妙處?(6 分)
(4)小說中王老漢和吳亞龍,哪一位是主人公?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愕目捶ā#? 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 分)
1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題。
村上春樹:跑著跑著,明白了堅持的可貴
跑步進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準確說來是 1982 年的秋天。那時我 33 歲。我關(guān)店歇業(yè)之后,也是為了改變生活方式,便將家搬到了千葉縣的習志野。那一帶當時還是野草茂密的鄉(xiāng)間,附近連一處像樣的體育設(shè)施也沒有,道路卻是齊齊整整。因為自衛(wèi)隊的基地就在附近,為了方便車輛來去,道路建得很是完備。恰好我家近處有一個日本大學理工學部的操場,大清早那兒的 400 米跑道可以自由地(或說擅自地)使用。因此,在眾多體育項目中,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也許是別無他選——選擇了跑步。
成為職業(yè)小說家,讓人覺得最高興的,是可以早睡早起。閉店歇業(yè)后,開始了小說家生涯,我和太太——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徹底改變生活形態(tài)。我們決定,太陽升起來的時候起床,天色變暗了便盡早就寢。這就是我們想象的自然的生活、正經(jīng)人的生活。不再從事服務(wù)業(yè)了,今后我們只見想見的人,不想見的人則盡量不見。我們以為,這樣一種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內(nèi)無傷大雅。此話好像重復再三了: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個節(jié)點回歸原始狀態(tài)。于是,我們從長達七年的“開”的生活,急轉(zhuǎn)直下改為“閉”的生活。
我想,年輕的時候姑且不論,人生之中總有一個先后順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時間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齡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訂好這樣的規(guī)劃,人生就會失去焦點,變得張弛失當。與周遭的人們交往相比,我寧愿優(yōu)先確立能專心致志創(chuàng)作小說的、穩(wěn)定和諧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構(gòu)筑的,而是與或多或少的讀者構(gòu)筑的。穩(wěn)定我的生活基盤,創(chuàng)造出能集中精力執(zhí)筆寫作的環(huán)境,催生出高品質(zhì)的作品——哪怕只是一點點,這些才會為更多的讀者歡迎。而這,不才是我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責任和義務(wù),不才是第一優(yōu)先事項么?這種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變。讀者的臉龐無法直接看到,與他們構(gòu)筑的人際關(guān)系似是觀念性的。然而我一仍舊貫,將這種肉眼看不見的“觀念性”的關(guān)系,規(guī)定為最有意義的東西,從而度過自己的人生。
開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時間,我跑不了太長的距離。20 分鐘,最多也就 30 分鐘左右,我記得,就跑這么一點點,便氣喘吁吁地幾乎窒息,心臟狂跳不已,兩腿顫顫巍巍。因為很長時間不曾做過像樣的運動,本也無奈。跑步的時候被鄰居看到,也覺得有些難為情,就和為那個偶爾加在姓名后面的、帶括號的“小說家”頭銜難為情一樣。然而堅持跑了一段時間后,身體積極地接受了跑步這事兒,與之相應(yīng),跑步的距離一點一點地增長。跑姿一類的東西也得以形成,呼吸節(jié)奏變得穩(wěn)定,脈搏也安定下來了。速度與距離姑且不問,我先做到堅持每天跑步,盡量不間斷。
就這樣,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務(wù)和工作一樣,被組編進了生活循環(huán)。成了理所當然的習慣,難為情的感覺也變得淡薄了。我到體育用品商店去,買來了合用而結(jié)實的跑步鞋、便于奔跑的運動服、一塊秒表,還買了專為初練跑步的人寫的入門書,讀了。如此這般,人漸漸演變成了跑步者。
我是那種什么事兒都不做也會漸漸發(fā)胖的體質(zhì)。這種體質(zhì)或許也是一種幸運。比如說,我這種人為了不增加體重,每天得劇烈地運動,留意飲食,有所節(jié)制。何等費勁的人生啊!然而倘使從不偷懶,堅持努力,代謝便可以維持在高水平,身體愈來愈健康強壯,老化恐怕也會減緩。什么都不做也不發(fā)胖的人無須留意運動和飲食,也無須去尋這種麻煩事兒做的人,為數(shù)肯定不會太多,因此這種體質(zhì)的人,每每隨著年齡增長而體力日漸衰退。不著意鍛煉的話,自然而然,肌肉便會松弛,骨質(zhì)便會變?nèi)。什么才是公平,還得以長遠的眼光觀之,才能看明白。
這樣的觀點或許也適用于小說家的職業(yè)。天生才華橫溢的小說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寫出小說來。就仿佛泉水從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噴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無須付出什么努力。這種人偶爾也有。遺憾的是,我并非這種類型。此言非自夸:任憑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尋覓,也不見泉眼的蹤影。如果不手執(zhí)鋼鑿孜孜不倦地鑿開磐石,鉆出深深的孔穴,就無法企及創(chuàng)作的水源。為了寫小說,非得奴役肉體、耗費時間和勞力不可。打算寫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鑿出深深的孔穴來。然而,長年累月地堅持這種生活,久而久之,就技術(shù)或體力而言,我都能相當高效地找尋到新的水源,在堅固的磐石上鑿穴鉆孔;感覺一個水源變得匱乏時,也能果決而迅疾地移到下一個去。
閑話休提。我就這樣開始了跑步。33 歲,是我當時的年齡,還足夠年輕,但不能說是“青年”了。這也許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在這樣的年齡,我開始了長跑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說家的出發(fā)點上——雖然為時已晚。
(節(jié)選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有刪改)
相關(guān)鏈接:
①村上春樹(1949 年 1 月 12 日-),日本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具有廣泛知名度。他 25 歲時開爵士樂酒吧,1982 年秋開始職業(yè)作家生涯之際,也開始了長跑。此后三十多年,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的村上市參加鐵人三項賽,到踏上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奔跑。(摘自“百度百科”)
②集體性的運動不對我胃口。我發(fā)現(xiàn),假如我能按照自己的步伐來做一件事,一切就都會變得輕松很多。而且,跑步用不著同伴,也不像打網(wǎng)球那樣需要特別的場地。你只要有一雙跑鞋就夠了。柔道也不適合我;我不是斗士。而長跑無關(guān)乎戰(zhàn)勝別人。你唯一的對手就是自己,不涉及其他任何人,然而你會處于一種內(nèi)在的斗爭之中:我比上一次更強了嗎?一次次地將自己推向使用極限,這就是跑步的精髓所在。跑步是痛苦的,但這種痛苦永遠不會棄我而去,我能夠應(yīng)付得了它。這一點跟我的性格是一致的。(村上春樹答《明鏡周刊》記者問)
(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5 分)
A.為了成為職業(yè)小說家,村上春樹才在關(guān)店歇業(yè)之后,將家搬到了千葉縣的習志野。
B.村上春樹認為人生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得有規(guī)劃,否則生活就會失當無序。
C.從開始的不適應(yīng)到后來每天的堅持,跑步給予了村上春樹的文學創(chuàng)作乃至人生 很大的益處和啟迪。
D.村上春樹認為小說家構(gòu)筑與讀者“觀念性”的人際關(guān)系是最有意義的。
E.33 歲才站在小說家的出發(fā)點上的村上春樹自認“為時已晚”,表達了遺憾之情。
(2)村上春樹在眾多體育項目中選擇了跑步的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作為一篇小說家的人生自傳,本文在內(nèi)容安排與語言上各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回答。(6 分)
(4)村上春樹成為著名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了你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材料闡述。(8 分)
上一篇:海南省七校聯(lián)盟2017屆高三語文第一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6-2017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三語文期初六校協(xié)作體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