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高三語文【古文閱讀】專項檢測題及答案網(wǎng)頁版
所屬欄目: 高三試卷
關(guān)鍵詞:2014屆高三語文【古文閱讀】專項檢測題及答案,高中,高三上,語文,古文閱讀,專項檢測題,答案,2014屆試卷
摘 要:2014屆高考第一輪復(fù)習(xí)專項檢測--古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y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
摘 要:2014屆高考第一輪復(fù)習(xí)專項檢測--古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y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
二十三、(2013全國大綱卷,第三(8—10)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quán)力,威制交土,聞刺史騰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余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shè)權(quán)策,累戰(zhàn),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jù)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鄱,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jié)、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鄱饶寺饰奈淞司嘌,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黨猶有三千人,皆習(xí)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鄱认こ鲎谧逅截敚猿鋭褓p。慧度自登高艦,合戰(zhàn),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并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
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后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zhì)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祀,崇修學(xué)校。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節(jié)選白《宋書·杜惠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 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 曠:空缺。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干的一組是( )
①多設(shè)權(quán)策,累戰(zhàn),大破之
②竊據(jù)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xué)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nèi)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zhàn)略。與盧循決戰(zhàn)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chǎn)作為獎勵;交戰(zhàn)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yīng)戰(zhàn)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樸,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莊》《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饑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zāi)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
譯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
譯文:
二十四、(2013湖南卷,第二題,22分)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jié)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jié)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fù)有遠志,但結(jié)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diào),則人心不悅;可語鎮(zhèn)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毒胖荽呵铩匪砸嗳缰。
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為《三國志·諸葛亮傳》所作的一條注文!度龂尽,中華書局簡體字版)
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時有所脫漏。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蛲f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nèi)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訖,謹封上呈。
(節(jié)選自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三國志》,中華書局簡體字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亮知荊州次當受敵 次:駐軍。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將軍自度何如也 度:估計。
D.則非亮先詣備 詣:謁見。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B.我聊以忘憂耳 如惠語以讓單于
C.乃以上客禮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據(jù)《上〈三國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國志》有四種情形,這條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屬于下列中的哪一種( )
A.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
B.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nèi)以備異聞。
C.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
D.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
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A.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B.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C.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D.臣奉旨/尋詳務(wù)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guān)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9.把文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 (3分)
譯文:
(2) 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4分)
譯文:
(3) 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3分)
譯文:
二十五、(2013安徽卷,第二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椎結(jié)①箕踞見陸生。陸生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ā?/span>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籍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下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郡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殺王已降漢,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儀!币騿栮懮唬骸拔沂肱c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睆(fù)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夷,踦⻊區(qū)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shù)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陸生拜味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豬。漢十一年,譴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jié)選自《史記·南越前傳》)
【注:①椎結(jié):同“椎髻”,發(fā)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②踦 ⻊區(qū) :同“崎嶇”。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nbsp; 親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轉(zhuǎn)
C.人眾車輿 輿:眾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陸生因說佗曰 伺者因此覺知
B.將相欲移兵而誅王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C.尉佗乃蹶然起坐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D.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 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陸賈極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tài)度輕慢;認為自己既有將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C.委托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于任囂,帶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亂統(tǒng)一了南越;后聽從陸賈的勸導(dǎo)與建議,接受朝廷封賞,臣服于漢王朝。
D.陸賈游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勢,進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
(3)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二十六、(2013江蘇卷,第二題(5~8),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李豐,字安國,故衛(wèi)尉李義子也。黃初中,以父任召隨軍。始為白衣時,年十七八,在鄴下名為清白,識別人物,海內(nèi)翕然,莫不注意。后隨軍在許昌,聲稱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閉門,敕使斷客。初,明帝在東宮,豐在文學(xué)中。及即尊位,得吳降人,問:“江東聞中國名士為誰?”降人云:“聞有李安國者!笔菚r豐為黃門郎,明帝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帝曰:“豐名乃被于吳越邪?”后轉(zhuǎn)騎都尉、給事中。帝崩后,為永寧太仆,以名過其實,能用少也。
正始中,遷侍中尚書仆射。豐在臺省,常多托疾,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豐疾未滿數(shù)十日,輒暫起,已復(fù)臥,如是數(shù)歲。初,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nèi)不甚憚也。豐弟翼及偉,仕數(shù)歲間,并歷郡守,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及司馬宣王久病,偉為二千石,荒于酒,亂新平、扶風二郡而豐不召,眾人以為恃寵。
曹爽專政,豐依違二公間,無有適莫,故于時有謗書曰:“曹爽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李豐兄弟如游光!逼湟庖詾樨S雖外示清凈,而內(nèi)圖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誅爽,住車闕下,與豐相聞,豐怖,遽氣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終后,中書令缺,大將軍諮問朝臣:“誰可補者?”或指向豐。豐雖知此非顯選,而自以連婚國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辭,遂奏用之。豐為中書二歲,帝比每獨召與語,不知所說。景王知其議己,請豐,豐不以實告,乃殺之。其事秘。
豐前后仕歷二朝,不以家計為意,仰俸廩而已。韜雖尚公主,豐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時得賜錢帛,輒以外施親族;及得賜宮人,多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無馀積。
(節(jié)選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父不愿其然 然:這樣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 制:節(jié)制
D.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 誡: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李豐為官不貪財?shù)囊唤M是( )
①在鄴下名為清白 ②外示清凈,而內(nèi)圖事
③不以家計為意,仰俸廩而已 ④豐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賜宮人,多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無馀積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豐年輕時善于品評人物,影響很大,而父親讓他閉門謝客,其名聲只是在魏國得到傳播。
B.當司馬宣王長期生病時,李偉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誤事,造成新平、扶風二郡混亂,哥哥李豐卻放任不管。
C.曹爽專權(quán)的時候,李豐在曹與司馬宣王之間兩面討巧,不明確表態(tài),因而遭到世人的譏諷。
D.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以后,近來常常受到皇帝單獨召見,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實情,結(jié)果被殺。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明帝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3分)
(2)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nèi)不甚憚也。(4分)
(3)中書令缺,大將軍諮問朝臣:“誰可補者?”(3分)
二十七、(2013江西卷,第三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村落嫁娶圖記
(明)顧彥夫
某歲春二月,予從事京師錦衣。周君出所謂村落圖示予,觀其色,請曰:“君必為我記之”。申請再三,遂置巾笥以歸。
歸之歲向盡矣,尚未知是圖之委曲也。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圖質(zhì)之,曰:“子之知畫,猶吾之知書。敢問婦女而跨牛,何也?”曰:“此農(nóng)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輿,以牛代行也。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質(zhì)矣。:”“乃復(fù)有一蒼頭持蓋以護之,何也?”曰:“昏禮宜昏。于昏矣,農(nóng)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嫗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隨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凡容色皆若欷歔灑泣者,傷離別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從事迎而導(dǎo)之者也。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也。尾其驢以掖箏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車旁者,車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許,將復(fù)經(jīng)一林,二童子踴躍以報。一婦人自籬而出,臂一兒,又一兒牽其裳以行。畝間有二農(nóng)夫,既鋤且止。是皆見其談笑者也!薄叭ゼ冗h,又有林郁然。竹籬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門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須,罄折而立,誰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nóng)家或然,故壯而須也。立而俟者,將導(dǎo)婦入門也。二婦人咨諏向前,妯娌輩也。將勞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壺,迎勞之需也。一女仆繼之,備使令也。二童子參差以從,其大者指而語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為禮之緩急者也!
予聞之,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生笑曰:“此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有?”時天寒,語從游者呵筆書之。
(選自《明文!罚
注:①錦衣:錦衣衛(wèi)官員。②肩輿:轎子。③妓:歌舞女藝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謙恭的樣子。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予從事京師錦衣 從事:任職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圖質(zhì)之 質(zhì):詢問
D.昏禮宜昏 昏:結(jié)婚
11.下列四組句子中,分別描寫村落嫁娶場面中“送親”及“迎親”的一組是( )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車旁者,車人也
B.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 將復(fù)經(jīng)一林,二童子踴躍以報
C.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為禮之緩急者也
D.一女仆繼之,備使令也。 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也。
12.文中畫破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4分)
。2)農(nóng)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4分)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nóng)家或然,故壯而須也。(4分)
二十八、(2013重慶卷,第8—11題,19分)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①。可長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伍員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比ム嵍S,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yīng),東南向而唾。伍員再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币蛉鐓恰_^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闭扇瞬豢鲜茉唬骸扒G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擔,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伍員適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為奚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弊雍痹唬骸白右杂駷閷,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見《呂氏春秋﹒孟冬季﹒異寶》
注:①機:吉兇之兆。②伍員,字子婿,春秋時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殺害,后奔吳,佐吳王闔閭伐楚。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為我死,王則封汝 則:如果
B.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詐
C.見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撐
D.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 摶:捏成團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以不受為寶”的一組是( )
①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 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
⑤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兒子“無受利地”,其子遵從父親之意,請求王封給“名甚惡”的不利之地“寢之丘”,最終得以長久地擁有這片封地。
B.伍子胥從楚國逃亡到吳國的途中,一打漁老人不受高官厚祿的誘惑,幫助他渡過了長江。伍子胥將千金之劍獻給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國農(nóng)夫獻上的寶玉;賢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歷史事實、生活實例等為論據(jù),夾敘夾議,從正反兩面論證了“所寶者異”的道理。
11.(1)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2)用斜線(/)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3分)
歲饑丐者接踵縣無室廬以居之往往窮冬嚴寒蒙犯霜雪凍餓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縣倘能給數(shù)椽以安之豈不愈于創(chuàng)亭榭廣園囿以為無益之觀美乎
>
2014試卷
- 英橋國際初中部2013-2014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第一學(xué)期階段測試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啟英高復(fù)中心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安徽省壽縣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浙江省效實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期始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初一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語文學(xué)業(yè)水平考試標準
- 山東省臨沂2014屆高三語文9月月考試卷及答案
- 云南2014屆高考語文適應(yīng)性月考試卷及答案
- 河北省邯鄲市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合川區(qū)渭溪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初三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14屆高三語文高考適應(yīng)性考試零診試卷及答案
- 江西省九江市2014屆高三語文七校第一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抽測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第一次?紲y試試卷及答案(昆山中學(xué))
相關(guān)高三試卷
- 江蘇省南京市啟英高復(fù)中心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遼寧省五校協(xié)作體2013屆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聯(lián)合競賽試卷及答案
- 安徽省壽縣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浙江省效實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期始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語文學(xué)業(yè)水平考試標準
- 山東省臨沂2014屆高三語文9月月考試卷及答案
- 云南2014屆高考語文適應(yīng)性月考試卷及答案
- 河北省邯鄲市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14屆高三語文高考適應(yīng)性考試零診試卷及答案
- 江西省九江市2014屆高三語文七校第一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山西省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長治二中、康杰中學(xué)、臨汾一中、忻州一中)
- 四川省綿陽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廣東省肇慶市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江西省2014屆部分高中高三語文9月聯(lián)合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安徽省2014屆江南十校高三語文摸底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圖片新聞
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wǎng)來源注明“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城市學(xué)校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城市學(xué)校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城市學(xué)校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wù)。如稿件版權(quán)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QQ:1191060874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wù)。如稿件版權(quán)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QQ:1191060874
最新試卷
- 英橋國際初中部2013-2014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第一學(xué)期階段測試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啟英高復(fù)中心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遼寧省五校協(xié)作體2013屆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聯(lián)合競賽試卷及答案
- 2013年初三語文上學(xué)期選拔調(diào)研試卷及答案
- 2013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第二單元檢測題
- 安徽省壽縣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浙江省效實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期始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初一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 湖北省大冶市2013年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2013屆九年級語文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語文學(xué)業(yè)水平考試標準
- 山東省臨沂2014屆高三語文9月月考試卷及答案
- 深圳市羅湖區(qū)2013年新初一調(diào)研考英語試卷聽力材料及答案
- 深圳市羅湖區(qū)2013年初一新生語文抽樣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
熱門試卷
- 廣東省珠海市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六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蘇州市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 寧夏2014屆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學(xué)情調(diào)研卷試卷及答案
- 山西省2014屆高三語文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長治二中、康杰中學(xué)、臨汾一中、忻州一中)
- 2013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 安徽省2014屆江南十校高三語文摸底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廣東省2013-2014學(xué)年高三語文十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廣州市海珠區(qū)2014屆高三語文入學(xué)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江西省2014屆高三語文開學(xué)考試試卷及答案
- 湖北省2013-2014學(xué)年部分重點中學(xué)高三語文起點考試試卷及答案
- 貴陽市2014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3-2014學(xué)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第一單元測試試卷
- 安徽省2014屆六校教育研究會高三語文素質(zhì)測試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揚州市2014屆高三語文開學(xué)檢測試卷及答案
- 2013年江蘇省無錫市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語文中考試卷及答案
- 廣東省珠海市2014屆高三語文9月開學(xué)摸底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4屆高三語文【古文閱讀】專項檢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