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本文出自著名詩人 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之手,是他發(fā)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雜志的一篇佳作。這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 富有想象力 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一讀題目,觸發(fā)思緒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了。但讀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 樹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恰當(dāng)?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本文想象豐富 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 流淌!弊髡甙炎约合胂鬄橐豢脴洌箻渑c“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毕胂笾,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同時,作者還采用比喻 擬人 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而且,也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讀著這篇散文,絕不會有呆板 陳腐的感覺,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你會時時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想想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境界。本文作為本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通過感受作者描繪的境界,體會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自然 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學(xué)習(xí)作者通過比喻 擬人 排比 想象來表達情感的方法,并積累語言。本課的重點是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走出門,就與微風(fēng)撞了個滿懷,風(fēng)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白擦藗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fēng)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fēng)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fēng)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②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wù)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 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④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 流淌。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⑤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nèi)容一致,結(jié)構(gòu)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 熱情。⑥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 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huán)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fā)的巖漿凝結(jié)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 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梢,作者是用心在感受。(2)對詞語的理解。幽徑:隱蔽 僻靜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yīng)作答。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wù)。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jié)奏地誦讀詩文!耙鳌蓖霸仭边B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二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 吟誦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軀 精致 蘊含 奧秘 俠客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自然 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xué)習(xí)作者運用比喻 擬人 排比 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三 教學(xué)建議
1.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lián)想和想象構(gòu)筑情境這一獨特 鮮明的表現(xiàn)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揭題后,可讓學(xué)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以激起學(xué)生的閱讀期待。
2.教學(xué)時,可以以《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展開,結(jié)合課后的思考練習(xí)題,鏈接起導(dǎo)讀本文的線索:(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通過初讀課文,讓學(xué)生明白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 鳥兒 露珠 樹 山泉 溪流 瀑布 懸崖 白云 云雀 落花 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2)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學(xué)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guān)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 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fēng)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3)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教師要激發(fā)學(xué)生回憶類似的體驗,并鼓勵他們在同學(xué)之間交流。在交流中,讓學(xué)生再一次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3.這篇文章的語言豐富生動,作者對山中景物的觀察細致入微,體驗十分深刻,許多描述能以極富變化的句式來表現(xiàn),是學(xué)生學(xué)習(xí)語言 積累語言的好材料。課后練習(xí)3也正體現(xiàn)了這樣的要求。在教學(xué)中,教師要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作者運用比喻 擬人 排比等手法,生動地表達自己對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4.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透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zhì)和性情。因此,教學(xué)本文要重在朗讀,讓學(xué)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像第5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學(xué)時,可以讓學(xué)生模擬當(dāng)時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時,文章所特有的那種詩一般的語言 詩一般的韻律 詩一樣的情懷,都可以在學(xué)生的朗讀中體現(xiàn)。沒有學(xué)生反復(fù)地誦讀課文,很難領(lǐng)悟作者描寫的意境 表達的感情。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可讓學(xué)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背誦。
5.生字 新詞教學(xué)可以讓學(xué)生通過自學(xué)掌握。教師在檢查時注意下列這些字的字音 字形:“唱和”中的“和”讀作“hè”,“蘊”的下面不是“溫”。
四 教學(xué)案例
片段一拜訪古橋朗讀體驗師: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生齊讀第3自然段。)師: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xué)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默讀畫句,讀后交流。)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師:有道理。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師:那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生:他把很多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guī)矸奖。生:從“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魚影 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生:我還有補充,他在這澗水上已經(jīng)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wù)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師:說得好。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wù)。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生齊讀。)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dāng)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片段二人樹相融感受情境師: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dāng)做自己的朋友,當(dāng)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xué)們讀一讀有關(guān)的句子,體會當(dāng)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生自由讀句體會。)師:誰先來交流。生:他把樹看做自己的朋友,樹也把他當(dāng)做朋友,在望著他。他們真的像是難得的知己。生:我有補充!爸骸笔潜舜讼嗷チ私舛橐馍钋械娜,一般是在說人。而現(xiàn)在作者說每一棵樹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樹之間的這種深情。師:真能干,你能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來體會。生:我也有補充。作者靠在一棵樹上,靠著靠著,他自己也仿佛是一棵樹了,他把自己和樹融為一體了。我從這兒也體會到他們之間非同一般的情誼。師:說得好。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么美妙的一種情境!從這種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五 相關(guān)鏈接
李漢榮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詩人 散文家。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 000首,散文隨筆1 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余篇,在海內(nèi)外100多家報刊雜志發(fā)表詩歌 散文 隨筆 雜文 小說約2 000多篇(首)。
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xué)用書1山中訪友
溫馨提示: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xué)用書1山中訪友的圖片如果出現(xiàn)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版權(quán)都歸相關(guān)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quán)益,我們會進行相關(guān)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wù)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guān)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