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溫馨提示: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圖片如果出現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一 單元概說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yōu)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yōu)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 超越國界 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 欣賞詩歌 朗誦詩歌 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拜p叩詩歌的大門”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 家庭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伴喿x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關于詩歌的感性認識,在詩歌欣賞和童詩寫作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fā)。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于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提供。學生在五年級已開展過兩次這種集中編排 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 探究 開放的特征,抓好策劃 活動 交流 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使綜合性學習更有實效。這次綜合性學習建議開展的活動有:(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 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類別,對搜集到的詩歌進行整理 歸類。(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4)舉行詩歌朗誦會。(5)根據興趣,選擇開展寫童詩 詩歌知識競賽 合編小詩集等活動。從要求看,前四項為必學內容,最后一項為選學內容。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一般一星期完成一個板塊。開始時可以用1課時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展示 交流學習收獲。為了便于開展活動,可以適當調整課節(jié),把幾節(jié)語文課連在一起,還要利用一些課外時間開展活動。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誦詩歌 欣賞詩歌 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 活動建議
(一)基本思路“輕叩詩歌的大門”是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方法與其他單元明顯不同。教師要通過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梢圆捎眠@樣的流程:(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主要是:閱讀單元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根據“活動建議”和當地實際條件,確定開展哪些活動。(1課時)(2)共同閱讀《詩經·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了解詩歌的特點。(2課時)(3)通過閱讀報刊 書籍以及采訪等途徑,搜集詩歌。(2~3課時,以及課外時間)(4)小組討論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類別分類,進行整理和補充。在小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閱讀《詩中的“秋”》,學習欣賞詩歌。(2課時)(5)舉辦詩歌朗誦會。(2課時)(6)分組開展下列活動,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項:合作編本小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自己動手寫詩。(2~3課時)(7)寫簡單的活動總結。(1課時)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采取個人 小組和班級三種活動結合的形式。小組活動要注重實效。組內同學要有分工,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 組織 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二)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瀏覽中要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可以參考哪些材料,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在什么時候使用等;顒佑媱澥鞘够顒佑行蜷_展的前提。在五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制訂活動計劃的基礎,所以,更可以讓學生按小組去做;顒佑媱澲幸才藕盟鸭托蕾p詩歌 給詩歌分類 舉行詩歌朗誦會這三項必學內容和一項選學內容的活動時間,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計劃制訂之后可以張貼在教室里。
2.詩海拾貝。(1)搜集詩歌;顒拥哪康氖橇私夤沤裰型庠娙藙(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梢韵葞熒餐喿x“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大體了解詩歌從古至今的變化,知道這6首詩大多數是吟詠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在此基礎上用查找資料 采訪等形式搜集詩歌。要充分利用圖書館 網絡等信息渠道,沒有網絡 圖書館的地方可以記錄當地的民歌 童謠等。還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資料。教材中的《給詩加“腰”》就是一個有關詩歌的故事。指導學生閱讀《詩經·采薇》等六篇詩歌!对娊洝げ赊薄愤x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洞阂瓜灿辍贰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天凈沙·秋》分別屬于唐詩 宋詞 元曲!短柕脑挕泛汀栋讟濉范际乾F代詩,一首是中國作家艾青所作,一首是俄國作家葉賽寧所作,這兩首現代詩和前四首古詩在形式上有明顯的不同。閱讀古詩,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古詩語言凝煉,內涵豐富。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詩歌,了解詩意,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一點有關唐詩 宋詞 元曲的知識。閱讀現代詩,讓學生知道現代詩的寫法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fā)現代人的情感。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和飽滿的情感之外,還要讓學生發(fā)現現代詩與古詩的不同之處。通過“閱讀材料”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這一組詩歌是按內容分類的,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詩歌。比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 邊塞詩 思鄉(xiāng)詩 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律詩 詞 曲等) 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 寓言詩 散文詩等。我們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如,中國的屈原 李白 杜甫 蘇軾 陸游,外國的歌德 雪萊 拜倫 海涅 普希金……在資源特別缺乏的地區(qū),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五年課內外讀過的詩歌,按題材或作者歸類。搜集詩歌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于創(chuàng)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但教師要和民歌手溝通,要求他們?yōu)楹⒆友莩】档拿窀?民謠。詩歌可以先摘抄或記錄,然后分類。(2)整理 欣賞詩歌。這項活動比較難操作,卻又很有意義。學生通過討論 整理和欣賞,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詩歌的豐富性。整理詩歌可以分類進行。如,分為敘事詩 抒情詩 說理詩 諷刺詩等搜集整理,也可分為山水田園詩 邊塞詩 送別詩 懷古詩等搜集整理。整理資料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對有困難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個人或小組整理好的資料,要在小組 班級中進行交流?梢岳脡髲堎N,也可以相互傳閱。分好類后,可以組織學生再補充搜集一些詩歌。前面有了交流的過程,學生就可以互相補充,既擴大搜集面,又加強合作。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詩歌,又多了一份了解。這時開展詩歌欣賞,學生感受會更多。學生可以把自己最喜愛的詩歌朗讀給小組同學聽,然后說說自己喜愛這首詩的理由。小組活動的重點是詩歌推薦與欣賞,對朗讀的要求不必太高,小組成員要人人參與。在詩歌欣賞開始時,可在小組內閱讀《詩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這項活動可以和“與詩同行”中的班級詩歌朗誦會結合起來,先在小組內做好準備,然后再參加班級朗誦比賽。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開展“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活動!拔易钕矏鄣脑姼琛蓖扑]表

詩歌(長的詩可以只填詩的題目和作者)推薦理由
推薦人:
3.與詩同行!芭c詩同行”有四項活動建議,分別是動手寫寫詩 舉辦詩歌朗誦會 合作編本小詩集 進行詩歌知識競賽。這四項活動,可以根據班級 學生情況,有選擇地開展。一般來說,詩歌朗誦會是每個班都可以舉行的。(1)開個詩歌朗誦會。先在班里討論一下,怎樣開好詩歌朗誦會。首先,要確定內容,詩歌朗誦會朗誦的詩,可以是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其次,要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賽?梢允切〗M合作參加,也可以是小組初選后,推薦代表參加班級的朗誦會。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可以是詩表演,還可以配樂朗誦。再次,要組織分工,最好每個同學或小組都有任務,如,環(huán)境布置 編排節(jié)目單 化妝,人人為班級朗誦會出力。時間 地點 形式等及早確定,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詩歌,熱愛詩歌。教學資源缺乏的地區(qū),可以利用教材舉行詩歌朗誦會。本學期教材中,《中華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誦詩,本組教材中的《我們去看!罚x讀課文中的《我們的方陣》都適合朗誦。只要把學生發(fā)動起來,每個班級都可以把詩歌朗誦會開得有聲有色。(2)自己動手寫寫詩?梢韵茸寣W生讀一讀閱讀材料中《致老鼠》《爸爸的鼾聲》兩首童詩。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大膽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教師可以簡單講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要點,補充幾首貼近學生生活的詩歌讓學生欣賞,學生是不難嘗試寫詩的。對學生的詩作要重在鼓勵,著重看是不是寫出了自己的情感,有童真童趣。鼓勵學生朗誦 交流自己寫的詩。(3)合作編本小詩集。這項活動簡單易行,也很有趣?梢杂尚〗M來編,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可以編入搜集到的詩或故事,也可以編入自己寫的詩,還可以是同學寫的詩。小詩集中還可以適當穿插詩歌故事或相關資料。還可以配上插圖,或者輔以書法?梢哉埜改 老師或同學寫序。詩集編好后要重視成果的展示,讓同學們看一看 評一評哪本詩集材料豐富,編排最有創(chuàng)意。有條件的還可以在學校里展示,開展班與班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請家長參觀和評議。(4)開展詩歌知識競賽。詩歌知識競賽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競賽的題目一部分由教師準備,一部分由學生準備。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的,每個小組準備好題目,請別的小組來回答。詩歌知識競賽也可以分散進行,如“每日一題”,寫在黑板或墻報上,每天更換。
4.活動總結;顒咏Y束之后,要寫個活動總結。學生沒有寫過活動總結,需要教師集中指導。活動總結的一般格式是,先寫活動是怎么開展的,這部分可以寫得比較簡要。重點寫活動的收獲,還可以談談這次活動的意義。收獲有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如,了解了詩歌的特點,學習了詩歌的分類,提高了朗誦的技巧,學會了寫詩,合作精神和組織 策劃能力的提高。為了使活動總結做得更好,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隨時記下點滴收獲和體會,到活動結束后再來整理。這樣,可以避免總結寫得空洞的缺點。
(三)活動案例案例1:詩歌分類表詩歌分類表整理人:吳昊

類別

詩歌的題目

作者
描寫“雪”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對雪二首》李商隱
《江雪》柳宗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北風行》李白
2:班級朗誦會安排表

主題

“秋之韻”詩歌朗誦會
時間11月15日上午地點602教室形式
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參加,4人為一個小組,共10個組
主持人吳羽琦 郎曉迪
桌椅布置第1 2小組成員
黑板美化第3小組,可以到別的小組邀請畫畫能手
串聯詞撰寫第4 5小組,可以請老師指導
道具準備第6小組,可以請電教老師協(xié)助
評委安排第7小組邀請本班任課老師擔任
場地清掃第8小組
資料保存第9小組
活動報道第10小組,為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寫一篇活動報道

四 教材解讀
(一)詩海拾貝《詩經·采薇》寫一位遠征戰(zhàn)士歸來,在回鄉(xiāng)途中,他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周宣王(公元前827至公元前782年在位)執(zhí)政的前夕,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大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827年宣王曾出兵征討,這首詩反映的大約就是這次戰(zhàn)爭的情況。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jié)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皸盍酪馈睂懗隽鴹l隨風飄動,“雨雪霏霏”描繪雪花飄舞,都十分傳神。這種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洞阂瓜灿辍肥且皇孜逖月稍,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傳誦。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春雨的夜景,表達了他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心情。一 二兩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三 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tài),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 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五 六兩句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最后兩句是寫雨后曉景。全詩描寫細膩 動人。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這首詩后有簡短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這首名作!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夜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 鳥 蟬 蛙 星 雨 店 橋,然而詩人把這些形象巧妙地組織起來,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鳥驚 蟬鳴 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fā)現,表現夜行鄉(xiāng)間的樂趣。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閱讀這首詞,可以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這首詞的大意!短靸羯场で铩肥窃⑶野讟忝鑼懬锞暗囊皇仔×睢P×钤瓉硎橇餍杏诿耖g的小曲,句子長短不齊,有一定的腔調。它和詞不同的地方是用韻加密了,幾乎每句都押韻。曲可以在本調之外加上襯字。秋天的傍晚有點蕭瑟,詩人先用了孤村 落日等6個典型景物來表現。接著用“飛鴻”這一句,把靜寂的景物和飛翔的大雁聯系起來,靜中有動。最后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呈現在眼前!鞍撞菁t葉黃花”只是3個詞語并列,卻色彩鮮明地描繪出秋天的美景。這支曲有秋景的清肅,卻沒有悲涼的情緒!短柕脑挕愤@首詩寫于1942年1月14日,是艾青到延安以后寫的一首詩,富有浪漫氣息,是詩人的一首代言詩。艾青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他的一些優(yōu)秀的詩篇不是寫太陽就是寫火把或黎明。從我國的詩歌史來看,我國古代詩人更鐘情歌詠月亮,歌詠它的柔和而明媚,純潔而恬靜。我們要感激艾青,他填補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空白,他為我們歌詠了太陽的美 太陽的善和太陽的真,讓我們認識到了太陽的重要。詩人寫太陽是一種象征,一種代言,他代言的是民主政治,是能夠給人類帶來解放的民主政體。當年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政府為人民謀幸福,所以詩人用太陽來比喻它,來代言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政府的親民思想。這首詩從表面看,難以理解的詞句并不多,但含義深刻,不易讀懂。教學中不要要求過高,學生只要能熟讀,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知道作者借太陽,象征光明 進步,表達了作者對進步 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就可以了!栋讟濉肥嵌韲娙巳~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 雪繡的花邊 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tài)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 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與詩同行這部分閱讀材料有三首詩,兩篇關于詩的文章。《我們去看!肥窃娙藢懙膬和姡m合于朗誦。全詩以“我們去看!钡暮魡矩灤┦冀K,情緒飽滿激昂。去看海,既有對海的向往與追求,又是對生命的期望與啟迪。海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海匯百川,胸懷寬大;海蘊藏著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海躍動著鮮活的生命,海永遠不會停止呼吸……閱讀這首詩,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仔細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給我們的啟迪!吨吕鲜蟆肥且皇子腥さ耐姟P≡娙擞靡活w童心,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雖然老鼠要做壞事,但還是喜歡它們。小詩人希望它們改正缺點,愛清潔,愛勞動,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點,還可以和貓做朋友。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對有缺點的朋友沒有歧視。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閱讀這首詩,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詩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爸爸的鼾聲》是一首溫情的童詩。小詩人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鼾聲”,作為寫詩的題材,因為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十分有趣。小詩人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爸爸的鼾聲停了,他又覺得好像火車到了站。全詩童趣盎然,充滿父子親情。閱讀這首詩,要讓學生體會到“鼾聲”也能做詩,生活中詩的題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和聯想,到處都有詩的素材?梢砸龑W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詩。《給詩加“腰”》說的是蘇小妹出題,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了前句“搖”,后句為“映”,就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認為太平淡;黃山谷加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搖頭。后她吟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絕!胺觥弊智〉胶锰幍孛枥L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tài),與“輕”“細”十分和諧!胺觥弊钟职扬L擬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朧朧,“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詩是語言之藝術。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凝練而鮮明生動。蘇小妹加的是“詩腰”,因為它在詩句的中間,其實是“詩眼”,因為它僅用一字,卻能出神入化。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激發(fā)學生搜集詩歌故事的興趣,此外也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學會欣賞詩歌!对娭械摹扒铩薄肥桥_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側重讓學生學習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方法。讀詩貴在感受意境,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在秋天讀詩,風吹竹葉,螢火蟲在紗窗外飛舞,著實富有詩意。作者慢慢領悟到:聯系生活來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讀詩時在頭腦里描繪一幅幅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把不同的詩比較著讀,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這篇文章以作者讀詩的切身感受為內容,娓娓道來。她所舉的都是關于“秋”的古詩,詩中流淌著涓涓清泉,詩中洋溢著淡淡的思念,作者體會到了蘊涵在“秋”詩中的濃濃的親情 友情和思鄉(xiāng)之情。這篇文章教會我們怎樣讀詩。
五 相關鏈接
(一)詩歌的起源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 舞蹈結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 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 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chuàng)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我國現代詩人 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jié)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边@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 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 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tǒng)表現手法有“賦 比 興”!睹娦颉氛f:“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這“六義”中,“風 雅 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 比 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纾对娊洝分械摹陡瘃贰镀]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敝祆涓鞔_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運用也靈活多變,夸張 復沓 重迭 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边@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里蕩漾。把“云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夸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并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夸張,必須是藝術的 美的,不能過于荒誕,或太實 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弊x后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于: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 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 突出,以引發(fā)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彼茉煸姼栊蜗螅粌H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 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wèi)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 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huán)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zhí)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涌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仿佛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無論是比擬 夸張或借代,都有賴于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保ā对乱埂罚┑鹊雀∠脒B翩的佳作。
(四)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 楚辭 樂府詩!案琛薄案栊小薄耙薄扒薄斑省钡裙旁婓w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 新樂府。①楚辭體: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 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變成詩體的名稱。漢 魏 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 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jié) 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 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以后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于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 杜甫而大有發(fā)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 七言錯雜運用。(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 句數 平仄 用韻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 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 四 六 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xù)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 截句 斷句,平仄 押韻 對偶都有一定要求。(3)詞:又稱為詩余 長短句 曲子 曲子詞 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 中調(59~90字) 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 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 上闕 上片,第二段叫后闕 下闕 下片。(4)曲:又稱為詞余 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 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送別詩 邊塞詩 山水田園詩 懷古詩(詠史詩) 詠物詩 悼亡詩 行旅詩和閨怨詩。(1)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2)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 擬人 對比等表現手法。(3)山水田園詩。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 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4)戰(zhàn)爭詩。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 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 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 岑參 王昌齡。(5)行旅詩和閨怨詩。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6)送別詩。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 鼓勵 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現代詩歌的分類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镜挠幸韵聨追N: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 故事詩 詩體小說等都屬于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我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如,情歌 頌歌 哀歌 挽歌 牧歌和諷刺詩。這類作品很多,不一一列舉。當然,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 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guī)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 詩句的字數(或音節(jié)) 聲調音韻 詞語對仗 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guī)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 內在的節(jié)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 行數 句式 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詩的創(chuàng)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六)白樸《天凈沙·秋》賞析一提到“秋”,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那首家喻戶曉 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馬致遠作)。殊不知,元曲當中寫到關于“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屬白樸的《天凈沙·秋》。如果說,馬致遠被稱為“秋思之祖”的話,那么,白樸應義不容辭地被推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樸用如椽之筆,在不著一個謂詞的情況下,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第二句,則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這一動態(tài)的驟然出現,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耙稽c”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影下”更顯速度之快!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近結合,遠處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 葉和花,白 紅 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綜觀全曲,其結構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guī)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合,變化而不單調;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 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則意境轉換,更顯清疏 清和了。這些足見作者的高超的煉意本領和構思技巧。
(七)艾青《太陽的話》賞析這是一首讀起來讓人感到溫暖 明媚和亮堂的抒情詩,詩歌的題目是《太陽的話》,其實是借太陽之口,表達了熱愛光明 追求新生活的心聲。全詩共4節(jié)。第一節(jié)一開始,作者就用富有激情的呼喚,表達出太陽渴望走進小屋的急切心情。“你們”指人類 人們!拔摇敝浮疤枴。因為人們居住的房屋門窗緊閉,終日看不到陽光,所以太陽才急切地呼喚:“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板門吧!逼硎咕洹白屛疫M去,讓我進去”的反復出現,表達了太陽急于走進小屋的心情。第二節(jié),作者用四個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寫出太陽所給予人們的美好的事物!盎ㄊ薄跋銡狻薄傲凉狻薄皽嘏薄奥端保@些都是人們生存必不可少的!奥端笨梢宰虧櫲f物,“花束”和“香氣”能使人神清氣爽,“亮光”能讓人感受到光明,“溫暖”可以使人驅除寒冷。第三節(jié),再次運用祈使句,表達了太陽盼望人們醒來,看到光明,看到美好事物的急切心情。第四節(jié),在第三節(jié)的基礎上,語義進一步深化。太陽不僅要喚醒人們沉睡的雙眼,還要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的到來!白屛野鸦ㄊ,把香氣,把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是說太陽通過不斷地給予人們花束 香氣 亮光 溫暖和露水,讓人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從身體到內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喚起人們追求光明,熱愛生活,煥發(fā)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八)古詩應用題根據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保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保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jié)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保┪亿s緊把爺爺的話打。骸埃ā~紅于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睜敔敻吲d地笑了。
(九)古詩詞知識競賽題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漢樂府·長歌行》。(1)悲傷(2)傷悲(3)憂傷
2.晏殊的《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1)似曾相識鳥歸來(2)似曾相識雁歸來(3)似曾相識燕歸來
3.《七步詩》的作者是()。(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1)陰山(2)邊關(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的下句是()。(1)花重綿陽城(2)花重錦州城(3)花重錦官城
6.“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出自葉紹翁的()。(1)《游園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的詩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詩句。(1)漢青(2)汗青(3)汗清
9.“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為(2)坐下(3)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1)多少樓臺煙波中(2)多少樓臺風雨中(3)多少樓臺煙雨中1
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的詩句。(1)王維(2)王之渙(3)王勃1
2.《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1)張養(yǎng)浩(2)馬致遠(3)元好問1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出自()。(1)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2)王昌齡《出塞》(3)杜牧《江南春》1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1)春色(2)梨花(3)雪景1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的《無題》。(1)李賀(2)李清照(3)李商隱1
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出自杜甫的()。(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登高》(3)《蜀相》1
7.“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詞句。(1)岳飛(2)辛棄疾(3)陸游1
8.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句中,“紅”是指()。(1)紅色(2)花(3)樹葉1
9.“海上生明月,()共此時”是張九齡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2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的《別董大》。(1)高適(2)岑參(3)王昌齡2
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中的“君”是指()。(1)李延年(2)李龜年(3)崔九2
2.“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的詩句。(1)李煜 柳永(2)柳永 李清照(3)李煜 李商隱(十)詩的寫法
1.明喻法──描寫事物的特點,適合描寫實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像一個忙碌的畫家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云像一個貪玩的小搗蛋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現豐富的聯想。
媽媽
媽媽是一個鬧鐘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媽 媽 的 手
媽媽的手可以把白凈的米變成香噴噴的飯
3.閱兵法──表現景物的層次。

春天的樹是花兒們選美的舞臺夏天的樹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樹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冬天的樹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
4.排比法──表現節(jié)奏,加深印象。

風兒微笑在樹上蕩秋千在草原上賽跑在院子里拿樹葉兒玩飛鏢游戲
5.擬人法──活潑可愛 有趣。
汽水
羅青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氣請你脫脫帽你就生氣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還神不神氣
6.摹聲法──增加趣味。

風最討厭了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邊大叫羞!羞!羞!真是氣死我了
7.假設法──寫出美麗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變成風
如果我變成風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替媽媽把臉上的汗珠一顆一顆吹干
8.夸張法──制造特別效果 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為他有“氣功”只要單手輕輕一推幾十輛車子就一動也不動了
9.疑問法──引起興趣,深入思考。
皺紋
老人的臉上,有一條一條的皺紋;大海的臉上,也有一波一波的皺紋;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10.重疊法──詩的“心跳”,節(jié)奏更明顯。
白鷺鷥
飛飛飛飛到牛背上,歇歇腳飛飛飛飛到田野上泡泡水飛飛飛飛到稻草邊捉迷藏1
1.故事詩──將故事寫成詩。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上邊吊著紫葡萄。紫葡萄,大又圓,個頂個兒,香又甜。狐貍看見往上跳,跳了半天夠不到。夠不到,心不甘,不說自己笨,倒說葡萄酸。1
2.圖象詩──借圖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畔之夢
我是山我才是山你有我的倒影你是我的幻影綠樹是我的秀發(fā)綠樹是我的羅裙白云從我頭上飄過白云從我腳下掠過鳥兒在我身上跳躍鳥兒在我身上倒立我是雄偉的山我是神奇的山你是騙子你才是騙子1
3.呼告法──不論是否面對面相見,直接呼叫對方,使內容更深刻 生動。
換新裝
媽!花園更換了彩色鮮美的春裝;樹木也換了淡綠色的新衣裳;遠山脫去灰色的外套,穿上淺綠色的襯衫;小草也穿著新的綠裙子,在春風里擺動著呢!媽!您看看,都換了新裝啦!媽!人家都換了新裝啦!1
4.對話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邊,易接受。
游戲
小弟弟我們來游戲姊姊當老師你當學生那么妹妹呢小妹妹太小了她什么也不會做。我看──讓她當校長算了1
5.對比法──凸顯內容 性質,包括顏色對比 形狀對比 動作對比 事件對比 人物對比 空間對比……
路燈
白天路燈是一棵棵的樹晚上就變成一朵朵的花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絡,所有版權都歸相關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益,我們會進行相關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