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三卷|附譯文翻譯|文言文閱讀題

 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三卷|附譯文翻譯|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22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果!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钡墼唬骸氨葟膩砩賻缀?”對曰:“不能什一!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jù)長白山,今近在汜水。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于支計,不時翦除。又昔在雁門,許罷征遼,今復征發(fā),賊何由息!”帝不悅 罷。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蜃P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帝益怒。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愿不發(fā)兵,但赦群盜,自可得數(shù)十萬,遣之東征。彼喜于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钡鄄粦。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 復隱忍。”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shù)威罪狀,除名為民。后月余,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彼觳⑵渥訉O三世皆除名。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宇文述勸幸江都,右候衛(wèi)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還京師,安兆庶!钡鄞笈,以才屬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堅,無敢諫 。建節(jié)尉任宗上書極諫,即日于朝堂杖殺之。甲子,帝幸江都。虞世基以盜賊充斥,請發(fā)兵屯洛口倉,帝曰:“卿是書生,定猶怯。”戊辰,車駕至鞏。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倉內,仍令筑城以備不虞。至汜水,奉信郎王愛仁復上表請還西京,帝斬之而行。至梁郡,郡人邀車駕上書曰:“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又斬之。

(選自《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三卷,有刪節(jié))


【參考譯文】

  煬帝向侍臣詢問盜賊的情況,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說:“逐漸減少!睙壅f:“比過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過去的十分之一!奔{言蘇威躲在柱子后面,煬帝把蘇威叫到座前問他,蘇威回答:“我不是管這方面的官員,不清楚有多少盜賊,但賊患距京越來越近!睙蹎枺骸盀槭裁催@么說呢?”蘇威說:“過去盜賊只占據(jù)長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近來看到上奏的賊情都不是實情,于是措施失當,對盜賊不能及時地加以剿滅。還有,以前在雁門時,已經(jīng)許諾停止征伐遼東,現(xiàn)在又征發(fā)士兵,盜賊怎么能夠平息?”煬帝聽了不高興,就作罷了。不久到了五月五日,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貢珍玩之物,唯獨蘇威獻上《尚書》,有人詆毀蘇威說:“《尚書》中有《五子之歌》,蘇威的含意很不恭敬!睙鄹由鷼。過了不久,煬帝向蘇威詢問征伐高麗的事情,蘇威想讓煬帝了解天下有很多盜賊的情況,就回答說: “現(xiàn)在征遼之事,但愿不要發(fā)兵,只要赦免群盜,自然可以得到幾十萬人,派他們去東征。這些人對被赦免罪過感到高興,會競相立功,高麗就可以被平滅!睙鄄桓吲d。蘇威退了出來,御史大夫裴蘊奏道:“這太不恭敬了!天下哪里有許多盜賊!”煬帝說:“這老家伙極為奸佞,拿盜賊來嚇唬我,我想打他嘴巴,暫且再忍耐一下!迸崽N知道煬帝的心意,就讓河南平民張行本上奏說:“蘇威從前在高陽掌管挑選官員之事時,濫授官職,畏懼突厥,要求返回京師!睙勖诉M行審查驗證,構成罪狀后,下詔歷數(shù)蘇威的罪狀,將他除名為民。一個多月后,又有人奏報蘇威與突厥暗中勾結圖謀不軌,此事交由裴蘊追究法辦,裴蘊判蘇威死刑。蘇威無法為自己申辯,只是非常傷感地謝罪而已。煬帝憐憫蘇威就將他釋放,說: “不忍心馬上殺他!庇谑前烟K威的子孫三代都除名為民。

  江都新制造的龍舟完工,送到東都。宇文述勸煬帝巡游江都,右候衛(wèi)大將軍酒泉人趙才勸阻說:“如今百姓疲憊勞苦,國庫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返回京師,安撫天下百姓!睙鄄淮笈,把趙才交司吏處治,過了十天,煬帝才平息了怒氣,將趙才放出。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讓煬帝出行,但煬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堅決,沒有敢于進諫的人。建節(jié)尉任宗上書極力勸諫,當天就在朝堂上被用杖打死。甲子(初十),煬帝駕臨江都。虞世基因為盜賊充斥請求煬帝派兵屯駐在洛口倉,煬帝說:“你是書生,必定還是恐懼畏縮!蔽斐(十四日),煬帝到達鞏縣,命令有關部門將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倉內,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備不測。煬帝到達汜水,奉信郎王愛仁又上表請求煬帝返回西京,煬帝殺死王愛仁又繼續(xù)南行。他到達梁郡,梁郡有人半路攔阻車駕上書說:“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天下就將不是陛下的了!”煬帝又將上書人殺死。

  •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比見奏賊皆不以實    比:近來
  • B:威昔在高陽典選     典:慶典
  • C:以才屬吏        屬:交托
  • D:郡人邀車駕上書     邀:攔截
  • 答案為:B
    注:應為“掌管”。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 2.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①威曰:“……又昔在雁門,許罷征遼,今復征發(fā),賊何由息!”帝不悅 罷。
    ②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 復隱忍。”
    ③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堅,無敢諫 。 (本題分數(shù):3分)
  • A:①而 ②且 ③之
  • B:①以 ②乃 ③之
  • C:①以 ②乃 ③者
  • D:①而 ②且 ③者
  • 答案為:D
    注:①而:連詞,表修飾;②且:暫且;③者:……的人。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shù):3分)
  • A: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 B: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 C: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 D: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 答案為:D
    注:解答本題,要明白主語有“蘇威”“帝”,理解動詞“問”要接賓語,“對”是對答詞,“不委”是“不清楚”的意思。 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力層級B。
  •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shù):3分)
  • A:蘇威直言盜賊之事會給朝廷造成災患,后又獻《尚書》一部,借以勸諫煬帝。
  • B:蘇威提議赦免群盜可得到數(shù)十萬兵力的目的是想讓煬帝知道天下盜賊仍多。
  • C:裴蘊調查蘇威與突厥勾結、圖謀不軌之事,并判蘇威死刑,蘇威只求以死謝罪。
  • D:群臣勸阻煬帝留在京師,安定局勢,煬帝卻執(zhí)意乘龍舟下江都,并斬殺多位大臣。
  • 答案為:C
    注:“以死謝罪”是無中生有,應是“蘇威無法為自己申辯,只是非常傷感地謝罪而已”。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級C。
  • 5.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shù)威罪狀,除名為民。 (本題分數(shù):4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煬帝命人審查驗證,構成罪狀后,下詔歷數(shù)蘇威的罪狀,將他除名為民。
  • ②旬日,意解,乃出之。 (本題分數(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過了十天,煬帝平息了怒氣,才將趙才放出。
  • (2)從文章中找出蘇威認為盜賊不能平息的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本題分數(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①上奏的賊情都不是實情,于是措施失當,對盜賊不能及時地加以剿滅。(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于支計,不時翦除)②征伐高麗。(又昔在雁門,許罷征遼,今復征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