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
語 文 試 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考生注意事項:
第Ⅰ卷(閱讀題共66分)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天人統(tǒng)一”的思想有多種叫法:天人和諧,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等等,是講人類在大自然里面生存發(fā)展,人類社會和大自然是個統(tǒng)一體,彼此之間不是隔絕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關(guān)的。這個思想在傳統(tǒng)文化里面派生了許多的理念和行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順應天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從來不講征服自然,相反非常重視順應天時。當然,我們也有人定勝天的思想。人定勝天是天的第二種含義,指的是天意。順應天時的思想在諸多方面都對行為有主導作用。
②周代官僚機構(gòu)是按照天時來設(shè)置的,設(shè)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官是管官吏的升遷、調(diào)配、任命;因為在奴隸社會,做官的是高高在上的,就好比是天。地官管勞動力調(diào)配;因為勞動力是奴隸,在地上,以種地為主。春官管皇室的祭祀及貴族子弟的培養(yǎng)、教育;因為春天是生發(fā)季節(jié),希望貴族子弟、皇室子弟能夠茁壯成長。夏官管軍事;因為夏天太陽很暴烈,軍事就是暴力行動。秋官管刑法,秋風掃落葉。冬官管大型建筑,因為春夏秋三季都要種地,挖河、修堤、造城墻、挖墓等等都是冬天干的。周代的六官,一直延伸到清代就是六部,相對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除了官僚機構(gòu)的設(shè)置以外,還有行政措施。比如說賞罰,賞必春夏,罰必秋冬。過去人判了死刑,除了斬立決,其他都是關(guān)到監(jiān)牢里秋后問斬。春天要抓農(nóng)事,要種地,秋日點兵,直到如今還有這個影子。
③經(jīng)濟更是如此。封建社會的經(jīng)濟主要是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必須靠天吃飯,事事處處要講天時。孟子說過一段話:“不違農(nóng)時”——不要失去耕作時機,該種就種,該收就收,這樣就“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污池”,不要用密網(wǎng)到池子里捕撈,魚鱉吃都吃不完;“斧斤以時入山林”,不要連續(xù)不斷地去采伐,該封山育林就封山育林,該采伐就采伐,則“材木不可勝用也”,F(xiàn)在,這段話在全世界非常走紅,因為涉及正確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順應天時必然要邏輯地和生態(tài)學說、環(huán)保學說發(fā)生關(guān)系,客觀上必須起到保持生態(tài)平衡、合理利用資源的作用。天人和諧,即現(xiàn)在講的和諧社會,有一個內(nèi)容就是要和自然相處。和諧,就是要順應天時。
④中國的各種民俗都和天時有關(guān)系。民俗里面有節(jié)日活動,例如春節(jié)。大家都知道春節(jié)是家庭團聚、凝聚家族的日子,大學生、打工的……都回家,所以春運特別緊張,這是一個方面。還有更重要的——除舊布新。在舊社會,新年真給人新的感覺,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滿街都貼上對聯(lián),新帽子、新衣服、新鞋,新的時間開始,新的希望來臨……一切都是新的。王安石寫得好:“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必須要經(jīng)常更新,要不然就沒有活力了。
(選自金開誠《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智慧》)
1.與“順應天時”有關(guān)的內(nèi)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順應天時是“天人統(tǒng)一”的思想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所派生出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
B.順應天時的思想與人定勝天的思想并不矛盾,因為兩者中“天”的含義不同。
C.順應天時的思想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在很多方面都對行為產(chǎn)生主導作用。
D.順應天時就是要保持生態(tài)平衡、合理利用資源,做到天人和諧、社會和諧。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①②段從“天人統(tǒng)一”思想的名稱和內(nèi)涵人手,揭示順應天時的思想的來源,進而論述它在官僚機構(gòu)設(shè)置以及行政措施方面的影響。
B.第③段引用孟子的言論論述順應天時的思想在經(jīng)濟方面的影響,揭示它與生態(tài)學說、環(huán)保學說的聯(lián)系,指出它與和諧社會本質(zhì)相同。
C.第④段運用例證法和引證法,論述中國的各神民俗與天時的密切關(guān)系,著重揭示春節(jié)的豐富內(nèi)涵,并把它與民族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
D.全文采用總分式論證結(jié)構(gòu):先簡述“天人統(tǒng)一”的思想,引出順應天時的思想;再從不同方面具體論述其影響。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3.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天人統(tǒng)一”的思想強調(diào)人類與大自然之間存在著密切關(guān)系,兩者是個統(tǒng)一體,不分彼此,相通相依、息息相關(guān)。
B.按照天時來設(shè)置官僚機構(gòu)和施行行政措施,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慣例,從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C.中國封建社會的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而農(nóng)業(yè)跟天時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因此,順應天時的思想對于經(jīng)濟行為的影響更大。
D.在舊社會,新年真給人新的感覺,是因為順應天時的思想影響大;如今,年味變淡了,是因為受人定勝天的思想影響。
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龔勝字君賓,楚人也。少好學明經(jīng),著名節(jié),為郡吏。州舉茂才,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執(zhí)金吾閻崇薦勝,哀帝自為定陶王固已聞其名,征為諫大夫。勝居諫官,數(shù)上書求見,言百姓貧,盜賊多,吏不良,風俗薄,災異數(shù)見,不可不憂。制度太奢,刑罰太深,賦斂太重,宜以儉約先下。為大夫二歲余,遷丞相習直,徙光祿大夫,守右扶風。數(shù)月,上知勝非拔煩吏,乃復還勝光祿大夫。勝言董賢亂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歲余,丞相王嘉上書薦故廷尉梁相等,尚書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國罔上,不道”。下將軍中朝者議,左將軍公孫祿等十四人皆以為嘉應迷國不道法。勝獨書議曰:“嘉資性邪僻,所舉多貪殘吏,位列三公,陰陽不和,諸事并廢,咎皆繇嘉。迷國不疑,今舉相等,過微薄!比漳鹤h者罷。明旦復會,左將軍祿問勝:“君議亡所據(jù),今奏當上,宜何從?”勝曰:“將軍以勝議不可者,通劾之!辈┦肯暮畛R妱賾摬缓停鹬羷偾爸^曰:“宜如奏所言!眲僖允滞瞥T唬骸叭ィ
后數(shù)日,復會議可復孝惠、孝景廟不,議者皆曰宜復。勝曰:“當如禮!背椭^勝:“禮有變!眲偌惭栽唬骸叭!是時之變!背m,謂勝曰:“我視君何若,君欲小與眾異,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屬耳!”
莽既篡國,遣五威將帥行天下風俗,將帥親奉羊、酒存問勝。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使者欲令勝起迎,久立門外,勝稱
病篤,為床室中戶西南牖下,東首加朝服拖紳。使者入戶,西行南面立,致詔付璽書,遷延再拜奉印綬,進謂勝曰:“圣朝未嘗忘君,制作未定,待君為政,思聞所欲施行,以安海內(nèi)。”勝對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死道路,無益萬分!笔拐咭f,至以印綬就加勝身,勝輒推不受。使者五日一與太守俱問起居,為勝兩子及門人高暉等言:“朝廷虛心待君以茅土之封,雖疾病,宜動移至傳舍,示有行意,必為子孫遺大業(yè)!睍煹劝资拐哒Z,勝自知不見聽,即謂暉等:“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義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語畢,遂不復開口飲食,積十四日死,死時七十九矣。
(選自《漢書·列傳第四十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由是逆上指 指:旨意
B.迷國罔上 罔:欺騙
C.將帥親奉羊、酒存問勝 存:珍藏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今奏當上,宜何從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B.議者皆日宜復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C.是時之變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為勝兩子及門人高暉等言 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務(wù)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龔勝為官剛正,敢于直言進諫。他關(guān)心民生,擔任諫官時多次上書批評時弊,提倡儉約,揭露權(quán)臣董賢擾亂朝綱,因此得罪皇帝。
B.龔勝好學通經(jīng),名重一時。年輕時被舉薦為秀才,后又被何武、閻崇推薦,連哀帝對他也早已聞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為官。
C.龔勝敢于堅持己見,不愿隨波逐流。在討論王嘉誤國亂法及是否恢復孝惠、孝景祠廟問題時,他表達不同意見,甚至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
D.龔勝忠于漢朝,堅決不事二主。王莽篡漢后,他屢次稱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終絕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將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我視君何若,君欲小與眾異,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屬耳。5分)
譯:
(2)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義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5分)
譯: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之零陵郡次新亭①
[南朝]范云
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
滄流②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注]①這首詩是范云從建業(yè)(今南京)出發(fā),赴任零陵內(nèi)史(今湖南零陵)途中止宿新亭(今南京市南)時寫的。②滄:蒼。水色青蒼,所以流水稱“滄流”。
8.“浮”、。起”二字寫景傳神。請予以賞析。(4分)
答:
9.結(jié)尾二句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0.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乙:① ,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屈原《離騷》)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 ,深追先帝遺詔。 (諸葛亮《出師表》)
③開荒南野際,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④位卑則足羞, 。 (韓愈《師說》)
⑤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周邦彥《蘇幕遮》)
⑥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三、(2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最美的人
劉國星
①草原變成礦山,畢力格老漢仗著開礦占地給的錢,在城里買房住下,也成了城里人。在草原上他日日和牛馬羊駝為伍,沒覺著噪;現(xiàn)在和他為伍的是烏泱烏泱的人群,他卻找不到自己,不知道咋活了?六神無主的。還好,在城里左蹓右蹓,他總算找到位置安頓下來。早晨打拳、舞劍、遛鳥,路邊小攤吃根油條,喝碗豆?jié){,算作早餐。再觀觀人家下棋、打牌,就到了中午。回家吃完飯,瞇一會兒,去打門球。晚上回來看新聞,喝二兩小酒,一天也就過去了。
②一天兩天地走下來,畢力格老漢覺得總算適應了。具體表現(xiàn)是拳術(shù)劍術(shù)有進步,跟他相熟的老孫頭說,照這樣練下去,年底就能和他過過招了;\子中的百靈子也讓他侍候得很歡實,上躥下跳嘰嘰喳喳。
③生活有感覺,動靜有致。畢力格老漢覺得日子有點日子的樣了。
④那天早晨,畢力格老漢帶著行頭,提著鳥籠,一路小跑向公園趕去。路上卻被一個包絆個跟頭。他坐在地上,打開皮包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一捆一捆的百元大鈔。路上也有晨練的,三三兩兩從他身邊跑過去,好像跌倒的畢力格并不存在。畢力格老漢大喊,誰的錢包?誰丟的錢包?立即涌上許多人,伸手呼應,我的,我的。為首的中年男子西裝革履,喊畢力格為爺爺,說他去街角停車場開車,包就落在地上了。一個滿頭紅發(fā)的女子尖著嗓子說,包是我的,我騎電瓶車,接個電話,包就失落了。媽的,還有理嗎?老子的包誰敢搶,誰搶,讓他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一壯漢左沖右撞,右臂上的猛虎齜牙咧嘴。畢力格老漢一時難決,手里的包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人聲鼎沸。突然國外喊一聲,閃開閃開,電視臺來人了。一個扛著攝像機,穿馬甲留長發(fā)的男子走進來,大聲喊,包是誰的?是誰的?人群齊應,我的我的。長發(fā)男子打開攝像機,畫面里出現(xiàn)了長發(fā)男子,拿著那個包,放在馬路上。長發(fā)男子對著鏡頭說,市民朋友們,今天是第三天了,我們還在尋找最美的人。我們尋找得很艱辛,但我們還在尋找。有誰面對金錢不動心?我想那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最美的人……
⑤切!人群水樣地退入街道,畢力格老漢也發(fā)現(xiàn),人流也挾走了他的百靈子。畢力格老漢叫一聲,四處尋找。長發(fā)男子卻一把拉住他,大爺,你不能走啊!化完妝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話筒轉(zhuǎn)向畢力格。大爺,你就是我們尋找到的最美的人。你能說說,你撿錢包,當時咋想的嗎?畢力格老漢說,咋想?沒咋想!明顯的理在那擱著呢,不是咱的東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興奮地對著鏡頭說,這座城市最美的人,大爺真是受之無愧,他的行動已經(jīng)向我們證明了這一切。好思想早就鑄造了他的好行動,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識就行動了……長發(fā)男子幾個人啪啪地鼓起掌來。采訪結(jié)束,長發(fā)男子還留下畢力格老漢的電話號碼,說有事再聯(lián)系。
⑥一大早,畢力格老漢悶悶不樂,百靈子丟了,沒心思打拳舞劍,早餐也僅喝了一碗豆?jié){,就折回家。中午老孫頭打來電話,說下午去打門球。畢力格老漢說不去了,血壓有點高。老孫頭說,那就趕緊吃藥,開了口子,就不好辦嘍!畢力格老漢心里一暖,說:謝謝,謝謝。
⑦第二天一大早,畢力格老漢帶著行頭,來到公園。老頭老太太們早就練開了。畢力格老漢挨著老孫頭,也一拳一腳地比劃著。誰知,老孫頭看見他,卻轉(zhuǎn)身提著鳥籠走開了。畢力格老漢吃完早餐,去看人家打牌、下棋,里面的怪話也讓他心里不踏實,算哪瓣蒜呢,脫了褲子都一樣,還最美的人,嘿嘿嘿嘿!畢力格老漢最后問老孫頭咋回事?老孫頭說,你美呀,你好呀。出那個風頭干啥?我們都向你學習。你模心窩子說,你是不是我罩著呢!還最美的人?畢力格老漢說,是電視臺做的。老孫頭更來氣了,你騙誰?電視臺錄講話,旁邊都有舉稿子的,你以為我們不知道。
⑧畢力格老漢回到家,一陣鈴聲響起來,他驚得一哆嗦,電話是長發(fā)男子打來的,說要做期節(jié)目,是專訪,深挖一下子大爺生活的點點滴滴。沒等他說完,畢力格老漢就掛了手機。
⑨第三天凌晨,畢力格老漢沒有去公園,他窩在被子里,眼盯天花板,呆若木雞。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2014年)
11.第④段面線的語句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答:
12.簡要分析畢力格老漢的性格特點。(6分)
答:
13.文中的對比手法運用非常成功。請舉出兩例加以賞析。(6分)
答:
14.這篇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請結(jié)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從兩個方面談?wù)勀愕目捶。?分)
答:
上一篇:江西省2015屆高三語文贛中南四校聯(lián)考上學期第二次聯(lián)合考試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普通高中201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