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xué)校網(wǎng)為您提供文言文閱讀題:東軒記·蘇轍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28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xué)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z其無歸也,許之。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bǔ)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fù)出營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guān)擊柝②,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xué),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xué)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睎③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樂,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記。
[注]①漘:(chún)江邊。②抱關(guān)擊柝:守關(guān)擊梆。這里指出任守門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東軒記
蘇 轍
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z其無歸也,許之。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bǔ)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fù)出營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guān)擊柝②,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xué),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xué)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睎③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樂,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記。
[注]①漘:(chún)江邊。②抱關(guān)擊柝:守關(guān)擊梆。這里指出任守門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文言文譯文:
我因為獲罪已經(jīng)被貶謫監(jiān)察筠州的鹽酒稅,沒到那里,天下大雨,筠州的大水向四處溢出,淹沒了南市,漫上北岸,沖毀了刺史府門。鹽酒稅所的房屋下臨江邊,水災(zāi)特別嚴(yán)重。我到了住所后,看到房屋損毀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府報告,請求借戶部巡察使的府第來居住。郡府憐憫我沒有歸處,答應(yīng)了這件事。這年的十二月,才能支立那傾斜的房子,修補(bǔ)那倒塌缺損的墻壁,開辟聽事堂的東面,蓋了小屋,種杉樹兩株,竹子一百棵,把它作為宴樂休息的場所。然而鹽酒稅的事務(wù)過去用三個官吏一起去做,我到這里,其中的兩個人正好都卸職離去,事情都交給了我一個人。我白天就坐在市場上處理賣鹽、賣酒、交易豚魚的稅收事務(wù),與市場上的買賣人爭尺寸的小利,來盡自己的職責(zé);晚上回來,筋疲力盡,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道夜晚過去白天已經(jīng)到來。早晨就又出來盡自己的職責(zé)料理工作,最終不能夠在所謂的東軒安閑地生活。每天早晚從它的旁邊出入,看到它,沒有不自己啞然失笑的。
我從前年紀(jì)小的時候讀書,私自曾經(jīng)奇怪顏回用竹器盛飯,用瓢飲水,在簡陋的街巷居住,別人不能忍受那種苦難,顏回不改變自己的樂趣。我私下認(rèn)為即使不想做官,然而做個看門打更的小差事還是可以養(yǎng)活自己,而且對學(xué)習(xí)也沒有妨害,何至于困窘受辱貧窮自己吃苦到這種地步呢。等我來到筠州,每天為鹽米這些瑣事辛勤操勞,沒有一天的休息,雖然想拋棄塵俗的瑣事,擺脫繁雜事務(wù)的束縛,回到那能修養(yǎng)道德品質(zhì)的場所去,卻每每被事務(wù)纏繞而不得不這樣,這樣以后才知道顏回心甘情愿于貧窮卑賤,不肯謀求一斗一升的俸祿來養(yǎng)活自己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那樣對學(xué)習(xí)有妨害的緣故啊。
唉!讀書人當(dāng)他沒聽到深刻的道理,沉迷于權(quán)勢利益之中,就會把財帛子女看得很重,并以此為樂趣。等到他按照義理去追求道義(最高理想)時,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就會做事從容,得心應(yīng)手,連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顧,更何況其他事情呢?所以他的快樂,足夠因此變得貧窮饑餓卻不怨恨,即使南面稱王也不會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不能達(dá)到這種境界的。我正誠心實意地想磨掉、洗滌污穢,仰慕圣人賢者的各種品德,希望達(dá)到他們的萬分之一,我自知我有缺陷,而想差不多達(dá)到顏回憂道不憂貧的快樂,應(yīng)該達(dá)不到那樣的境界吧!
我已經(jīng)因為貶謫來到這里,雖然知道受職事的束縛按情勢不能離開,只希望時間長了,世人或許哀憐我,讓我能夠回歸田園,修繕前輩的破舊的房屋,修建小小的房屋居住在那里,這以后追求顏回安貧樂道的志趣,實現(xiàn)所向往的東軒之樂,優(yōu)哉游哉以至不知老之將至。然而這不是我現(xiàn)在所敢奢望的。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寫。
-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 B:適皆罷去,事委于一 委:交給
- C:乃克支其欹斜,補(bǔ)其圯缺 圯:毀壞,倒塌
- D:獨幸歲月之久 幸:幸運
- 答案為:D
注:【解析】幸:希望。 -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表現(xiàn)作者對“仕、道關(guān)系的思考”的一組是( )
①郡憐其無歸也,許之
②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③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
④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xué)故也
⑤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
⑥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答案為:C
注:【解析】①郡吏答應(yīng)作者的請求;②作者的疲倦情況;⑥作者對自己不能免于罪責(zé)情況的分析。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文章歷敘辟軒經(jīng)過與有軒難安的無奈。先點明自己的處境與身份,而后敘寫到達(dá)筠州后因大雨沖毀了治舍而不得不寄居在州郡官府那里,年底時才開辟聽事堂之東為軒,作為宴休之所。
- B:作者用自己的“勤勞鹽米”與顏回的“簞食瓢飲”作對比,才知道顏回安貧樂道品質(zhì)的可貴,對比之下,艷羨之意溢于言表。
- C:作者認(rèn)為讀書人在他還沒有達(dá)到最高理想境界時,就會沉溺在權(quán)勢利益之中,為財帛子女經(jīng)營,并以此為樂趣。等他有了人生最高的理想時,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
- D:針對身處逆境,難行大道的現(xiàn)實,作者抒寫了自己歸休田里,修葺住所的情況,亦即孔子所說的大道如果不能推行,就乘坐著木筏子到海外去。
- 答案為:D
注:【解析】“寫自己已經(jīng)歸休田里的情況”錯,應(yīng)為“向往歸休田里”。 -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事委于一 委:交付
- B:落其華而收其實 落:拋棄
- C:余既以譴來此 譴:被貶職
- D:獨幸歲月之久 幸:僥幸
- 答案為:B
注:(營:經(jīng)營、料理) -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乃)克支其欹斜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 B:而不害(于)學(xué) 而恥學(xué)(于)師
- C: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 不賂者(以)賂者喪
- D:(而)欲庶幾顏氏之樂 蟹六跪(而)二鰲
- 答案為:A
注:(A 才,B 對 /向C 我 /它D 卻 /表并列) - 6.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jǐn)?shù):3分)
- A:作者由辟軒不易、有軒難安的現(xiàn)實,理解了顏淵拒仕的苦心,慶幸自己雖經(jīng)變故而終能分享顏氏之樂。
- B:文章用顏淵生活自苦與精神自樂,自己與顏淵,俗士與德者、達(dá)者等多重對比,表現(xiàn)自己重道、求道與行道的愿望。
- C:文章不涉鋪張,語言平淡,思想?yún)s深刻,抑貶謫之失意,化悲傷而進(jìn)德修業(yè),追求“歸休田里”的超然曠達(dá),這也符合作者官場失意、而又欲求擺脫的心理。
- D:文章提出懷思東軒,追慕先賢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以及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
- 答案為:A
注:(“終能分享顏氏之樂”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 - 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
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 (本題分?jǐn)?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
注:(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 -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本題分?jǐn)?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我已經(jīng)到了那里,看到房屋損毀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報告,想借部官員的官府來居處。 - ⑵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 (本題分?jǐn)?shù):4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所以他的快樂,足夠因為這樣變得貧窮饑餓卻不怨恨,即使南面稱王也不能加在他身上,大概不是有品德的人不能夠擔(dān)當(dāng)?shù)闷饋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