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題:貞觀政要·貪鄙

 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文言文閱讀題:貞觀政要·貪鄙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23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果!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wǎng),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有一于此,豈不滅亡?隋煬帝奢侈自賢,身死匹夫之手,亦為可笑!

  貞觀四年,太宗謂公卿曰:“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業(yè)業(yè),以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搜钥蔀樯钫]。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貞觀六年,右衛(wèi)將軍陳萬福自九成宮赴京,違法取驛家麩數(shù)石。太宗賜麩,令自負出恥之。

  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諸山大有銀坑,采之極是利益,每歲可得錢數(shù)百萬貫!碧谠唬骸半拶F為天子,是事無所少之。惟須納嘉言,進善事,有益百姓者。且國家剩得數(shù)百萬貫錢,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見卿推賢進善之事,又不能按不法,震肅權豪,惟道稅鬻銀坑以為利益。昔堯、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淵谷,由是崇名美號,見稱千載。后漢桓、靈二帝好利義,為近代庸暗主。卿遂欲將我比桓、靈耶?”是日敕放令萬紀還第。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參考譯文】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侍臣們說:“一個人(如果)手中有一顆明珠,沒有不以之為貴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彈射鳥雀,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何況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貴,見到金銀錢帛不懼怕法律的懲罰,立即直接收受,這就是不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彈射鳥雀,何況更加珍貴的性命,竟用它來換取財物?各位大臣如果能夠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這種受賄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隨便就收受財物。贓物賄賂暴露以后,自身也將受到損害,確實是可笑的。帝王也是這樣,任性放縱逸樂,強迫百姓當差服役沒有限度,信任小人,疏遠忠誠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能不滅亡的?隋煬帝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卻自認為賢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貞觀四年,太宗對公卿說:“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僅僅只憂念愛惜百姓,也想讓你們能夠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長久以來小心謹慎地敬畏天地。你們?nèi)绻苄⌒淖袷胤睿偸窍裎揖次诽斓啬菢,這樣不但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說:"如果明智賢良的人財多了會影響他奮發(fā)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錢財,那只會增加他們?nèi)シ稿e的機會’,這話可以深以為戒。如果徇私貪污,不但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難道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嗎?你們應當深刻地思考這些話!

  貞觀六年,右衛(wèi)將軍陳萬福從九成宮去京城,他在驛站處違法取得幾擔麥麩。唐太宗知道后,就把這些麥麩賜給他,讓他自己背出宮,以此來羞辱他。

  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書說:“宣州、饒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銀礦,如果把它們開采出來,可獲得極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繳錢數(shù)百萬貫!碧铺谡f:“我貴為天子,這樣的事知道得很多,現(xiàn)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納對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對老百姓有益的善事。再說,國家積攢數(shù)百萬貫錢,哪如得到一個有才行的人?你不推舉賢能,表彰善事,也不揭發(fā)奸邪之人,肅清豪強,只知道上奏售賣銀礦這些有關實利的事情。過去,堯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寶珠沉沒在深淵,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漢時,桓帝、靈帝重利輕義,是近世有名的昏聵之君。你這樣做,是竟然想把我與桓帝、靈帝相比嗎?”就在這一天,他下令將權萬紀削官為民。
  •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wǎng),徑即受納 徑:直接
  • B:朕常兢兢業(yè)業(yè),以畏天地 畏:敬服、敬畏
  • C:不能按舉不法,震肅權豪 舉:推舉
  • D:后漢桓、靈二帝好利賤義 賤:以……為賤
  • 答案為:C
    注:檢舉、揭發(fā)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為近代庸暗(之)主
  • B:賢者多財損(其)志 太宗賜(其)麩
  • C:有一(于)此,豈不滅亡 有益(于)百姓者
  • D:皆不能(以)此道求榮 令自負出(以)恥之
  • 答案為:A
    注:A.均為結構助詞,的。B.他的,作定語;他,作賓語。C.介詞,可翻譯為“在”;對。D.用;來。
  •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
  • B: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
  • C: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
  • D: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
  • 答案為:B
    注:“若……非……”是假設復句,因此,各分句之間宜停頓;“壞公法”與“損百姓”都是做“非止”的賓語,中間應該停頓;“中心”陳說對象轉(zhuǎn)換,也要斷開。
  •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誡大臣們,生命是重要的,要愛惜,不可因一時貪念犯法喪身。
  • B:太宗引用“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意在告誡大家要向賢者學習,積累財富,不可像愚者一樣貪財生過。
  • C:權萬紀上言采礦一事被太宗批評,權萬紀雖然曾經(jīng)觸犯過法律,但太宗最終還是赦免了他。
  • D:本文采用比喻論證、例證、引證等多種論證手法,生動形象地告誡人們不要貪鄙,要像堯、舜、桓、靈一樣,見稱千載。
  • 答案為:A
    注:B“意在告誡大家要向賢者學習,積累財富,不可像愚者一樣貪財生過”理解有誤,該句強調(diào)“多財”對賢者、愚者均有害;C“深得太宗的稱贊”“曾經(jīng)觸犯過法律”“最終赦免了他”有誤;D“要像堯、舜、桓、靈一樣”有誤,“桓、靈”沒有“見稱千載”。
  • 5.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
    ①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 (本題分數(shù):4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群臣如果能夠全力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注:得分點:“若”“備盡忠直”“立至”各1分,大意1分。
  • ②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 (本題分數(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任性放縱逸樂,強迫百姓當差服役沒有限度,信任小人,疏遠忠誠正直的人。
    注:得分點:“放逸”“忠正”(形容詞用作名詞)各1分,大意1分。
  • (2)本文告誡人們要戒貪拒利,運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請從中找出兩個反面事例。(用自己的話概括) (本題分數(shù):4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①隋煬帝奢侈自賢,身死匹夫之手。②陳萬福違法取驛家麩數(shù)石。③權萬紀重利益上言采礦。④桓、靈二帝好利賤義,為近代庸暗之主。
    注:找對一處得1分;找到其中兩處可得滿分,2分。概括不準確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