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文言文閱讀題:宋史·張汝明傳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張汝明,字舜文,世為廬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學,刻意屬文,下筆輒千百言。入太學,有聲一時。國子司業(yè)黃隱將以子妻之,汝明約無飾華侈,協(xié)力承親歡,然后受室。登進士第,歷衛(wèi)真、江陰、宜黃、華陰四縣主簿,杭州司理參軍,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數(shù)醫(yī)不效,汝明刺血調(diào)藥,傅之而愈。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欲繩以法。汝明為鬻橐中裝,代償之。華陰修岳廟,費鉅財窘,令以屬汝明。汝明嚴與為期,民德其不擾,相與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廟非典祀、妖巫憑以惑眾者,則毀而懲其人。滯州縣二十年,未嘗出一語干進,故無薦者。大觀中,或言其名,召置學制局,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值不悅者誣以背王氏學,詔究其事,得所謂《去取錄》,徽宗覽之日:“考校盡心,寧復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監(jiān)察御史。嘗攝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quán),以蔡京為首。帝獎其介直。京頗憚之,徙司門員外郎,猶虞其復用,力排之,出通判寧化軍。地界遼,文移數(shù)往來,汝明名觸其諱,遼以檄暴于朝。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詭辭欺君,吾不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內(nèi)。時主者多不親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以敵吏不得通賄謝。晚知岳州,屬邑得古編鐘,求上獻。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懼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職以幸賞乎?”汝明事親孝,執(zhí)喪,水漿不入口三日,日飯脫粟,飲水,無醯鹽草木之滋。浸病贏,行輒踣。汝明學精微,研象數(shù),貫穿經(jīng)史百家,所著書不蹈襲前人語,有《易索書》《張子卮言》《大究經(jīng)》傳于世。
張汝明,字舜文,世為廬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學,刻意屬文,下筆輒千百言。入太學,有聲一時。國子司業(yè)黃隱將以子妻之,汝明約無飾華侈,協(xié)力承親歡,然后受室。登進士第,歷衛(wèi)真、江陰、宜黃、華陰四縣主簿,杭州司理參軍,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數(shù)醫(yī)不效,汝明刺血調(diào)藥,傅之而愈。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欲繩以法。汝明為鬻橐中裝,代償之。華陰修岳廟,費鉅財窘,令以屬汝明。汝明嚴與為期,民德其不擾,相與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廟非典祀、妖巫憑以惑眾者,則毀而懲其人。滯州縣二十年,未嘗出一語干進,故無薦者。大觀中,或言其名,召置學制局,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值不悅者誣以背王氏學,詔究其事,得所謂《去取錄》,徽宗覽之日:“考校盡心,寧復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監(jiān)察御史。嘗攝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quán),以蔡京為首。帝獎其介直。京頗憚之,徙司門員外郎,猶虞其復用,力排之,出通判寧化軍。地界遼,文移數(shù)往來,汝明名觸其諱,遼以檄暴于朝。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詭辭欺君,吾不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內(nèi)。時主者多不親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以敵吏不得通賄謝。晚知岳州,屬邑得古編鐘,求上獻。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懼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職以幸賞乎?”汝明事親孝,執(zhí)喪,水漿不入口三日,日飯脫粟,飲水,無醯鹽草木之滋。浸病贏,行輒踣。汝明學精微,研象數(shù),貫穿經(jīng)史百家,所著書不蹈襲前人語,有《易索書》《張子卮言》《大究經(jīng)》傳于世。
(節(jié)選自《宋史·張汝明傳》)
附文言文譯文:
張汝明,字舜文,祖上為廬陵人,后來移居真州。張汝明小時候喜歡學習,潛心致志撰寫文章,下筆就能千言。進入太學,一時間很有聲望。國子司業(yè)黃隱想把女兒嫁給他,張汝明與她約定好不能追求奢侈華麗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與她拜堂成親。考中進士后,歷任衛(wèi)真、江陰、宜黃、華陰四縣主簿,杭州司理參軍,亳州鹿邑丞。母親生了毒瘡,換了好幾個醫(yī)生都不見療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鮮血調(diào)制藥物,敷在母親傷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陰縣尉貧窮而且有病,買東西不能及時給錢,掌管督察郡國的官員要用法律制裁他。張汝明為他賣了袋中的行裝,替他償還了債務。華陰縣修建岳廟,花費了巨額錢財,境況艱難?h令把這件事交給了張汝明。張汝明嚴格約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擾民,就一起出力幫助勞動,終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廟不是用來祭祀,而是妖巫用來迷惑百姓的,就毀壞并懲罰當事人,在州縣滯留了二十年,不曾說過一句求人升官的話,所以沒有人舉薦他。大觀年間,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學制局,參與貢士的考試,錄取與否都有品評。恰逢反對他的人誣陷他背離了王氏的學說,朝廷下詔追查這件事,得到了《去取錄》,徽宗看了后說:“他考校這樣用心,怎幺會有這樣的事情?”特改為宣教郎。擢升為監(jiān)察御史。曾經(jīng)任殿中侍御史,當天上疏彈劾政府收買人心擴大權(quán)力,以蔡京為首;噬峡洫勊⒅。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門員外郎,還是擔心他再被重用,極力排擠他,張汝明出京擔任寧化軍通判。寧化和遼國交界,文書多次來往,張汝明的名字觸犯了遼國的忌諱,遼國通過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撫使詢問原因,大家想把責任推到小吏身上,張汝明說:“用虛假的話欺騙皇上,我不做這樣的事!备N之法施行,他接到文書巡視境內(nèi)。當時主管的官吏多不親自推行,張汝明讓四方每天都準備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親臨現(xiàn)場審查核實,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變,因此官吏無法相互贈禮酬謝。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轄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編鐘,請求獻給皇上。張汝明說:“皇上讓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職分通過獻物來希求獎賞呢?”張汝明對父母孝敬,行喪禮時,三天不吃不喝,后來也只吃糙米,喝點水,飯中沒有油鹽醬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體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張汝明學問精深,研究象數(shù),對經(jīng)史百家融會貫通,著作不沿襲前人的說法,有《易索書》《張子卮言》《大究經(jīng)》流傳于世間。
-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入太學,有聲一時 聲:聲望。
-
B:更數(shù)醫(yī)不效 效:見效。 -
C:猶虞其復用 虞:擔憂。 -
D:田法行,受牒按境內(nèi) 按:根據(jù)。 - 答案為:D
注:(按:巡視。)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現(xiàn)張汝明盡職盡責的一組是
①為鬻橐中裝,代償之
②未嘗出一語于進
③預考貢+,去取皆有題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quán)
⑤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
⑥懼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職以幸賞乎 (本題分數(shù):3分) -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答案為:D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張汝明勤奮好學,學問精深。寫文章時動不動就下筆千言,對經(jīng)史百家融會貫通,著書立說有自己獨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傳后世。
- B:張汝明為人正直,不懼權(quán)貴。當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彈劾以蔡京為首的賣恩攬權(quán)行為,最終受到蔡京排擠,出任寧化軍通判。
- C:張汝明為官清廉。主政岳州時,屬地有人請求把得到的古代編鐘獻給他,他斷然拒絕,認為自己應該恪守職分對得起皇上的恩德。
- D:張汝明非常孝順。母親生了毒瘡,他用自己的血親自調(diào)藥,治好了母親的病。為親人服喪時,三天不吃不喝,后來也僅吃點糙米。
- 答案為:C
注:(“獻給他”應為“獻給皇上”。) - 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欲繩以法。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江陰尉貧窮而且有病,買東西時不能及時給錢,掌管督察郡國的官員要用法律制裁他。
注:(“不時”、“直”、“繩”各1分,句意2分) - (2)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詭辭欺君,吾不為也。”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安撫使詢問緣故,眾人想把責任推到下屬官吏身上,張汝明說:“用虛假的話欺騙皇上,我不做這樣的事。”
注:(“故”“委”“詭辭”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