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校網(wǎng)為您提供元史·王玉汝傳|附譯文翻譯|文言文閱讀題_高三語文,本試卷滿分19分,考試時間20分鐘!
*試題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學們及時觀察做題結(jié)果!
王玉汝,字君璋,鄆人。少習吏事。金末遷民南渡,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行臺嚴實入據(jù)鄆,署玉汝為掾史,稍遷,補行臺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過東平,奇之,版授東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師,游楚材門,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實年老艱于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之行。夏津災(zāi),玉汝奏請復(fù)其民一歲。濟州長官欲以州直隸朝廷,大名長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東平地分封諸勛貴,裂而為十,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guān)。玉汝曰:“若是,則嚴公事業(yè)存者無幾矣!币轨o,哭于楚材帳后。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無面目還報,將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背艕湃涣季,使詣帝前陳訴。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得不分。遷行臺知事,仍遙領(lǐng)平陰令。
辛丑,實子忠濟襲職,授左右司郎中,遂總行臺之政。分封之家,以嚴氏總握其事,頗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闕下①,復(fù)欲剖分東平地。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憲宗即位,有旨令常賦外,歲出銀六兩,謂之包垛銀。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糾率諸路管民官,訴之闕下,得減三分之一。累官至龍虎衛(wèi)上將軍、泰定軍節(jié)度使,兼兗州管內(nèi)觀察使。
壬子,以病謝事杜門,日以經(jīng)史自娛。乙卯,忠濟使人謂玉汝曰:“君閑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庇袢陥赞o,以參議印強委之,不得已起視事,僅五六日,裁書署置,煥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隕庭中,已而玉汝卒。
注:①闕下:指帝王所居之處,代指朝廷。
王玉汝,字君璋,鄆人。少習吏事。金末遷民南渡,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行臺嚴實入據(jù)鄆,署玉汝為掾史,稍遷,補行臺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過東平,奇之,版授東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師,游楚材門,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實年老艱于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之行。夏津災(zāi),玉汝奏請復(fù)其民一歲。濟州長官欲以州直隸朝廷,大名長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東平地分封諸勛貴,裂而為十,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guān)。玉汝曰:“若是,則嚴公事業(yè)存者無幾矣!币轨o,哭于楚材帳后。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無面目還報,將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背艕湃涣季,使詣帝前陳訴。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得不分。遷行臺知事,仍遙領(lǐng)平陰令。
辛丑,實子忠濟襲職,授左右司郎中,遂總行臺之政。分封之家,以嚴氏總握其事,頗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闕下①,復(fù)欲剖分東平地。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憲宗即位,有旨令常賦外,歲出銀六兩,謂之包垛銀。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糾率諸路管民官,訴之闕下,得減三分之一。累官至龍虎衛(wèi)上將軍、泰定軍節(jié)度使,兼兗州管內(nèi)觀察使。
壬子,以病謝事杜門,日以經(jīng)史自娛。乙卯,忠濟使人謂玉汝曰:“君閑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庇袢陥赞o,以參議印強委之,不得已起視事,僅五六日,裁書署置,煥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隕庭中,已而玉汝卒。
(選自《元史·王玉汝傳》有刪節(jié))
注:①闕下:指帝王所居之處,代指朝廷。
文言文參考譯文
王玉汝,字君璋,鄆縣人。幼年就通曉政事。金朝末年遷徙百姓南渡,玉汝侍奉他的父母從小道返回故鄉(xiāng)。行御史臺嚴實進駐鄆縣,任命王玉汝做了掾史,逐漸升遷,補任行臺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路過東平,認為他才能超群,(不經(jīng)朝命)而用白版授予他東平路奏差官。王玉汝因辦事到京城,到耶律楚材府上拜訪,耶律楚材對待他像家人父子一樣。嚴實年紀老邁,難于從軍,王玉汝上奏請求以本府總管的身份代替他出征。夏津受了災(zāi),王玉汝上奏請求免除那里百姓一年的賦稅。濟州長官想把濟州直接隸屬朝廷,大名長官想把冠氏等十七座城市隸屬大名,王玉汝都辨明是非,改正過來。
戊戌年,朝廷要把東平的土地分封給各位功臣權(quán)貴,分割為十部分,各自占有它的收入,與官府沒有關(guān)系。王玉汝說:“如果這樣,那么嚴公經(jīng)營的基業(yè)就保存沒有多少了。”夜深人靜的時候,王玉汝在耶律楚材的帳后哭泣。第二天,耶律楚材召見他,問他哭泣的原因,王玉汝說:“我作為嚴公的屬下,現(xiàn)在嚴公的地盤被分割,卻不能拯救阻止,我無臉面還報嚴公,將死在這荒涼寒冷的野外,因此哭泣啊!币沙陌撕芫,就讓他到皇帝面前陳訴。王玉汝對皇帝進言說:“嚴實率領(lǐng)三十萬戶歸順朝廷,最終也沒有二心,現(xiàn)在分割他的土地,離散他的人民,這不是用來表彰有功的人的做法!被实圪澷p王玉汝忠誠,并且認為他的話是公正合理的,因此東平的土地得以不分割。還升他為行臺執(zhí)事,仍然遠遠地兼任平陰縣令。
辛丑年,嚴實的兒子忠濟承襲他父親的職務(wù),授予王玉汝左右司郎中,于是總管行臺的政務(wù)。那些被分封的權(quán)貴,因為嚴氏控制著他們的行事,自己很不方便,等到定宗即位后,他們都聚集到朝廷,又要分割東平的土地。這時,朝中大臣都畏懼猜疑,將要低頭聽從,王玉汝竭力排除眾人的言論,事情終于停下來。憲宗即位后,發(fā)布旨令在固定的賦稅以外,每年每戶征銀六兩,稱之為包垛銀。王玉汝說:“民眾的財力不能支撐啊!”召集統(tǒng)率各路的管民官,到京城申訴這件事,得以削減三分之一。王玉汝積功升官到龍虎衛(wèi)上將軍、泰定軍節(jié)度使,兼任兗州管內(nèi)觀察使。
壬子年,因病辭職閉門不出,每天用經(jīng)史自尋樂趣。乙卯年,忠濟派人對王玉汝說:“您閑居很長時間了,可以暫且出來做事,替我分憂!蓖跤袢陥詻Q推辭,忠濟把參議的大印強迫給他,不得已才處理政務(wù),僅五六天,他就把政務(wù)處理得井井有條、煥然一新。八月十六日,有星落在庭院中,不久王玉汝逝世。
-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 間道:小路
- B:玉汝奏請復(fù)其民一歲 復(fù):恢復(fù)
- C:使詣帝前陳訴 詣:到
- D:楚才惻然良久 惻:哀傷
- 答案為:B
注:復(fù):免除賦稅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本題分數(shù):3分)
- A:裂而為十,各私其入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B:若是,則嚴公事業(yè)存者無幾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 C:君閑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 臣為韓王送沛公
- D: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 答案為:C
注:A.它的,代詞/自己,代詞;B.那么,假設(shè)連詞/卻,轉(zhuǎn)折連詞;C.替,介詞;D.卻,轉(zhuǎn)折連詞/就,承接連詞。 - 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嚴實率領(lǐng)三十萬戶歸順朝廷,最終也沒有二心,現(xiàn)在分割他的土地,離散他的人民,這不是用來表彰有功的人的做法。
注:“以”“析”“所以”“旌”各1分,句子大意1分。 - (2)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 (本題分數(shù):3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這時,朝中大臣內(nèi)心都畏懼猜疑,將要低頭聽從,王玉汝竭力排除眾人的言論,事情終于停下來。
注:“!薄耙选备1分,句子大意1分。 - 4.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玉汝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簡要概括。 (本題分數(shù):5分)
- 請?zhí)顚懘鸢福?(請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參考答案為:
①才能出眾 ②關(guān)愛百姓 ③明辨是非 ④忠誠不二 ⑤有政治魄力 ⑥不戀權(quán)勢
注:只需答出其中5點,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