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 把酒聯(lián)歡 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 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 所聞 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 所聞 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 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 聯(lián)歡 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fā)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是形容青草很綠!扒Ю铩敝覆菰姆秶|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 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按渖鳌笔侵盖嗖蒗r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并產(chǎn)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xiāng)身著節(jié)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從迎客 聯(lián)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2)對詞語的理解。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xiàn)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tài)度顯得不自然。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高歌 綠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麗 回味 灑脫 迂回 疾馳 馬蹄 禮貌 拘束 羞澀 摔跤 天涯 熱乎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飄帶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 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三 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 范圍,并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 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 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 喜迎遠客圖 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 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 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yōu)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梢龑W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lián)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guī)нM草原,并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 二自然段。
4.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 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 吟誦 想象畫面 課件演示 角色扮演 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 美的情感 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薄懊蓾h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 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zhèn),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樸,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边@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 家長,與西部地區(qū)的小學生建立聯(lián)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 習作和交流平臺做準備。
6.生字 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后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 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yōu)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边@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 蓬松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生:我發(fā)現(xiàn)了,是“繡”!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么?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弊鳛榕qR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么呢?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向往之。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正是作者這些優(yōu)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lián)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并抄寫下來。
五 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
(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yè)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 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chǎn)生較大的國際影響?箲(zhàn)爆發(fā)后,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zhàn)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后,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 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 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 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由于他的勤奮創(chuàng)作,解放后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范,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
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wǎng)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
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
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
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
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
在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洲鐵路經(jīng)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yè)發(fā)達;農產(chǎn)品有小麥 油菜籽 甜菜等。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1草原
溫馨提示: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1草原的圖片如果出現(xiàn)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版權都歸相關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益,我們會進行相關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