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今斥介而他舉,必亦擇賢而舉也。夫賢者固好辯,若舉而入臺,又有言,則又斥而他舉乎?如此,則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執(zhí)事如欲舉愚者,則豈敢復云;若將舉賢也,愿無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竊獻門下,伏惟幸察焉。
(選自《歐陽修文集》,有刪改)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介為人剛果有氣節(jié),力學 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臺門之閾 閾:門檻
C.度介之才,不止為主簿 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易:輕視
7.在第三段的方框內(nèi)填入虛詞,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A.為 乃 而 之
B.為 以 其 之
C.以 乃 其 為
D.以 為 之 乃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皆謂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賤當有說,曰當罷,修獨以為不然。(4分)
(2)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4分)
9.請簡要概括作者認為“其可惜者中丞之舉動也”的原因。(4分)
三、古詩詞鑒賞(11分)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diào)歌頭
蔡伸
亭皋木葉下,原隰菊花黃。憑高滿眼秋意,時節(jié)近重陽。追想彭門注往歲,千騎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場。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涼。當時坐間英俊,強半已凋亡?钇缴婪牛孕θ缃袼W,漂泊水云鄉(xiāng)。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觴。
【注】彭門: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時曾率部北上,援助抗遼。(1)本詞上片哪些景象體現(xiàn)了秋意?“千騎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3分)
(2)上片“看劍引杯長”一句有何用意?(4分)
(3)本詞下片寫出了哪幾種“凄涼”?(4分)
四、名篇名句默寫(8分)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詩經(jīng)&氓》)
(2)
,辯乎榮辱之境。(莊子《逍遙游》)
(3)
,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錦瑟》)
(4)自非亭午夜分,
。(酈道元《三峽》)
(5)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魚我所欲也》)
(6)
,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赤壁賦》)
(7)流丸止于甌臾,
。(荀子《大略》)
(8)粗繒大布裹生涯,
。(蘇軾《和董傳留別》)
五、現(xiàn)代文閱讀(一)(20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還 鄉(xiāng)
路遙
天還沒有明時,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離開了縣委大院。
他匆匆走過沒有人跡的街道,步履踉蹌,神態(tài)麻木,高挑的個子不像平時那般筆直,背微微地有些駝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沒有一點光氣,頭發(fā)也亂蓬蓬的像一團茅草。整個臉上像蒙了一層灰塵,額頭上都似乎顯出了幾條細細的皺紋。
早晨的太陽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現(xiàn)出了一片斑斕的色彩。莊稼和青草的綠葉上,閃耀著亮晶晶的露珠。腳下的土路潮潤潤的,不起一點黃塵。高加林在路上搖搖晃晃地走著,走幾步就站下,站一會再走……
離村子還有一里路的地方,他聽見河對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地說話,其中一個男孩子大聲喊:“高老師回來……”他知道這是他們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過去的學生。
突然,有一個孩子在對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
孩子們都哈哈大笑,嘰嘰喳喳地跑到溝里去了。
這古老的歌謠,雖然從孩子的口里唱出來,但它那深沉的譴責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驚心動魄。他知道,這些孩子是唱給他聽的。唉!孩子們都這樣厭惡他,村里的大人們就更不用說了。
他走不遠,就看見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棗樹林掩映著前半個村子;另外半個村伸在溝口里,他看不見……
他忍不住停下了腳,憂傷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鄉(xiāng)。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但對他來說,一切又都不一樣了……
就在這時,許多剛下地的村里人,卻都從這里那里的莊稼地里鉆出來,紛紛向他跑來了。
他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們就先后圍在了他身邊,開始向他問長問短。所有人的話語、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惡意和嘲笑,反而都透著真誠。大家還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盎貋砭突貋戆,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農(nóng)民一茬子人哩!逛門外和當干部的總是少數(shù)!”
“咱農(nóng)村苦是苦,也有咱農(nóng)村的好處哩!旁的不說,吃的都是新鮮東西!”
“慢慢看吧,將來有機會還能出去哩!
親愛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他們在一個人走運的時候,也許對你躲得很遠;但當你跌了跤的時候,眾人卻都伸出自己粗壯的手來幫扶你。他們那偉大的同情心,永遠都會給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熱淚盈眶。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掏出紙煙,給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們問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當高加林再邁步向村子走去的時候,感到身上像吹過了一陣風似的松動了一些。他抬頭望著滿川厚實的莊稼,望著濃綠籠罩的村莊,對這單純而又豐富的故鄉(xiāng)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就像他離開它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現(xiàn)在才回來……
當他從公路上轉(zhuǎn)下來,走到大馬河灣的岔路口上時,腿猛一下子軟得再也走不動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著從縣城回來時,就是在這個地方分手的——現(xiàn)在他們卻永遠地分手了。他也想起,當他離開村子去縣城參加工作時,巧珍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送他的,F(xiàn)在他回來了,她是再不會來接他了……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身上像火燒著一般燙熱。他用兩只手蒙住眼睛,頭無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呀?他嘴里喃喃地說:“親愛的人!我要是不辜負你就好了……”淚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從指縫里淌出來了…… (選自《人生》有刪改)
12.請簡要概括第三段畫線部分所描寫景物的特點及其寓意。(4分)
13.在還鄉(xiāng)的過程中,高加林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4分)
14.小說敘寫村里人對高加林的問候和安慰有何作用?(6分)
15.請?zhí)骄繕祟}“還鄉(xiāng)”的豐富意蘊。(6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
漫談“漫畫”
魯迅
①孩子們吵架,有一個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鉛筆了——在墻壁上寫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這和政治之類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畫也一樣,住家的恨路人到對門來小解,就在墻上畫一個烏龜,題幾句話,也不能叫它作“漫畫”。為什么呢?就因為這和被畫者的形體或精神,是絕無關系的。
②漫畫的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要確切的顯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態(tài),也就是精神。
③漫畫是Karikatur的譯名,那“漫”,并不是中國舊日的文人學士之所謂“漫題”“漫書”的“漫”。當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但因為發(fā)芽于誠實的心,所以那結果也不會僅是嬉皮笑臉。這一種畫,在中國的過去的繪畫里很少見,《百丑圖》或《三十六聲粉鐸圖》庶幾近之,可惜的是不過戲文里的丑腳的摹寫;羅兩峰的《鬼趣圖》,當不得已時,或者也就算進去罷,但它又太離開了人間。
④漫畫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張”,但又不是胡鬧。無緣無故的將所攻擊或暴露的對象畫作一頭驢,恰如拍馬家將所拍的對象做成一個神一樣,是毫沒有效果的,假如那對象其實并無驢氣息或神氣息。然而如果真有些驢氣息,那就糟了,從此之后,越看越像,比讀一本做得很厚的傳記還明白。關于事件的漫畫,也一樣的。所以漫畫雖然有夸張,卻還是要誠實!把嗌窖┗ù笕缦,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
⑤“夸張”這兩個字也許有些語病,那么,說是“廓大”也可以的。廓大一個事件或人物的特點固然使漫畫容易顯出效果來,但廓大了并非特點之處卻更容易顯出效果。矮而胖的,瘦而長的,他本身就有漫畫相了,再給他禿頭,近視眼,畫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長些,總可以使讀者發(fā)笑。但一位白凈苗條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設法,有些漫畫家畫作一個骷髏或狐貍之類,卻不過是在報告自己的低能。有些漫畫家卻不用這呆法子,他用廓大鏡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膚的褶皺,看見了這些褶皺中間的粉和泥的黑白畫。這么一來,漫畫稿子就成功了,然而這是真實,倘不信,大家或自己也用廓大鏡去照照去。于是她也只好承認這真實,倘要好,就用肥皂和毛刷去洗一通。
⑥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但這種漫畫,在中國是很難生存的。我記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學家說過,他最討厭論人用顯微鏡。
⑦歐洲先前,也并不兩樣。漫畫雖然是暴露,譏刺,甚而至于是攻擊的,但因為讀者多是上等的雅人,
所以漫畫家的筆鋒的所向,往往只在那些無拳無勇的無告者,用他們的可笑,襯出雅人們的完全和高尚來,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國的陀密埃②那樣的漫畫家,到底還是不可多得的。
【注】①“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惡之極,戳他三千三百刀!雹诟暄牛何靼嘌乐S刺畫家,作品多取材于民間生活;陀密埃:法國畫家,晚年曾參加巴黎公社革命運動。16.請簡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論述層次。(6分)
17.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漫畫”的特點。(6分)
18.文章第⑦段畫線句子有何含意?(6分)
七、作文(70分)19.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幸運并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并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