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北鎮(zhèn)中學、萊蕪一中、德州一中2016屆高三4月份聯考語文試題
第I卷 (選擇題 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濟南立城,南依泰山,北臨黃河。舜曾經耕作的歷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東南隅。昨天上午,我趁興登上了千佛山。這是一處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窺街道,還可以 ① 。但那是過去式了,因為霧靄迷離,云氣氤氳,僅勉強辨出城區(qū)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線上的黃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巒,皆隱而不現,只能向記憶深處(搜尋/搜求)了。興沖沖上山,怏怏下山,將登纜車,忽見在城東北方位的一角,霧破云開, ② 。瞬間怔住,腦筋急轉,立馬聯想到學界有關“華夏”二字的詮釋。
此番做客泉城,也擬效仿前人,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鷹瞵鳥瞰,尋找某種創(chuàng)作的新鮮意象。爭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悵然下山。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座落 近瞰(kàn) B.霧靄 氤氳(wēn)
C.詮釋 俯窺(kuī) D.做客 悵然(chàng)
1.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A.“座落”應為“坐落”;B.“氤氳”應讀 yūn; D.“做客”應為“作客”。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大概 搜尋 掠影 B.大概 搜求 剪影
C.大致 搜尋 剪影 D.大致 搜求 掠影
2.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重點是區(qū)分實詞虛詞的近義詞!按蟾拧贝笾碌膬热莼蚯闆r,“大致”大體上!按蟾拧庇忻~的意義和用法,“大致”則沒有,文中是名詞的意義,所以應選“大概”!八褜ぁ保教帉ふ;“搜求”,想方設法求得!八褜ぁ钡膶ο罂梢允侨嘶蚴挛铮八亚蟆钡囊话闶俏。這里應用“搜求”!奥佑啊币宦佣^的影像,指某些場面的大致情況(多用于標題);“剪影”比喻對事物輪廓的描寫。此處用“剪影”比較合適。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遠眺黃河,極目“齊煙九點” ②一柱擎天的華不住(華山)顯現出來
B.①遠眺黃河,極目“齊煙九點” ②露出一柱擎天的華不住(華山)
C.①極目“齊煙九點”,遠眺黃河 ②露出一柱擎天的華不住(華山)
D.①極目“齊煙九點”,遠眺黃河 ②一柱擎天的華不住(華山)顯現出來
3.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①要考慮句式和短語的結構的前后一致,前一句是“近瞰城郭,俯窺街道”,這一句應是“遠眺黃河,極目‘齊煙九點’”。②要考慮緊接前句“霧破云開”,“露出”也比“顯現出來”效果好。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美國西部,特別是加利佛尼亞變成了路人皆知的“新開始的地方”,在這里,任何背景、社會地位和種族的人,只要努力再加上一點運氣都可以成功。
B.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與會代表洗耳恭聽,會場秩序良好。
C.中國封閉式小區(qū)的形成原因,從歷史文化、審批政策,到市場運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們的思維模式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方式,越是封閉的小區(qū)越安全。
D.歷史可以證明,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的命運始終是緊緊相連的,我們共同經歷過五風十雨,對于祖國的繁榮強盛、對于臺海的和平穩(wěn)定有著共同期盼。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忌鷳_理解成語的意義,全面把握用法,從詞語意義、感情色彩、使用對象等角度思考,特別注意近義成語細微差別的辨析。A.“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原成語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含貶義。應為“人人皆知”。B. 洗耳恭聽: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一般形容自己。指專心地傾聽,態(tài)度謙卑。注意近義成語的差別。應為“傾耳而聽”(側著耳朵,細心靜聽的樣子)。 C.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的;現指同類的事物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使用正確。D. 五風十雨: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望文生義。應為“風風雨雨”。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不僅是中國、俄羅斯、韓國,就連美國的不少專家也認為,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tǒng),不僅會使矛盾更加復雜,反而無助于朝鮮半島局勢的改善。
B.我們要實現“十三五”時期發(fā)展目標,破解發(fā)展難題,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
C.今年年初以來,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使得日本經濟前景蒙上迷霧,日本執(zhí)政黨自民黨內部出現了要求動用財政措施,稱應投入5萬億日元刺激經濟。
D.由管虎執(zhí)導,馮小剛、許晴、張涵予等主演的電影《老炮兒》票房突破9億元,刷新了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市場紀錄,更提振了業(yè)界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決心。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項,語序不當,“會使矛盾更加復雜”應放到“無助于朝鮮半島局勢的改善”后;C項,成分殘缺,“出現了”缺少賓語,應在“措施”后添加賓語“的呼聲”;D項,搭配不當,“提振”和“決心”不搭配,應該是“信心”。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樸素之美
陳望衡
距今兩千多年前,中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樸素”觀。老子從哲學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認為自然才是事物的極致,也是人精神所應追求的極致,“見素抱樸”是“道法自然”的美學表達。樸素觀首創(chuàng)于道家學派,亦為儒墨等學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學說。在現實生活層面,樸素觀與主要由墨家與儒家創(chuàng)立的節(jié)儉觀結合,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觀、審美觀。
中國農業(yè)社會倡導由道家創(chuàng)立的樸素觀,在精神上發(fā)展出一種以自然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學觀、道德觀、美學觀,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本色觀。崇尚天然、崇尚純真,以本色為真、以本色為美。二是恬淡觀。不慕繁華、不貪名利,以清廉為貴、以平淡為美。三是清新觀。不繁復、不艷麗,清雅、簡潔,充滿生氣。四是精誠觀。以誠為尊、以信為美。此外,樸素觀還導出重實質輕修飾、重內容輕形式等觀念。就中國傳統(tǒng)美學來說,樸素是最高的美。這種美靈動而無限,既是美之極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實,視樸素為美不獨中華民族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國雕塑家羅丹崇奉自然,他說他最喜歡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總是美的”。他還說:“美只有一種,即宣示真實的美。”羅丹這里說的“自然”“真實”,均可以理解成“樸素”。
進入工業(yè)社會,樸素觀被工業(yè)社會追求財富、追求享受的價值導向所排擠,奢華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香餑餑”,奢華生活也成為個人炫耀的資本,進而腐蝕人心、催生腐敗,引發(fā)嚴重社會問題。以大量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為代價的奢華生活方式可以說是工業(yè)文明發(fā)展之“殤”;诠I(yè)文明掠奪資源造成環(huán)境嚴重破壞的現實,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文明與生態(tài)共生的生產方式誕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提出來了;與之相應,一種新的審美觀念——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更受推崇了。
樸素作為生態(tài)文明時代標志性的美,必須是資源節(jié)約型的,也就是說它必須是低碳的;必須是環(huán)境保護型的;必須符合生態(tài)公正原則。
從人類利益出發(fā),我們所希望的生態(tài)不是與人類利益相敵對的生態(tài),而是有利于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生態(tài)。然而,生態(tài)自有其規(guī)律,完全不會迎合人類。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調節(jié)人與生態(tài)的矛盾,盡量實現文明與生態(tài)的協調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就建構在這一宏偉的歷史使命中,作為一種審美精神,它又反過來促進這一宏偉歷史使命的實現。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1月18日)
6.下列有關“樸素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樸素觀”由我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儒墨等學派采用并融入了自身的學說。
B.“樸素觀”與主要由道家與儒家創(chuàng)立的節(jié)儉觀結合,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觀、審美觀。
C.“樸素觀”在我國農業(yè)社會從精神上發(fā)展出一種以自然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學觀、道德觀、美學觀。
D.“樸素觀”在工業(yè)社會被追求財富、追求享受的價值導向所排擠,奢華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香餑餑”。
6.答案:B
解析:本題是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項與原文對照少了“在現實生活層面”。原文是“墨家”不是“道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樸素觀”主要包括崇尚天然純真的本色觀、不慕繁華名利的恬淡觀、充滿簡潔生氣的清新觀和以誠信為美的精誠觀。
B.就中國傳統(tǒng)美學來說,視樸素為美,認為樸素是最高的美。這種美靈動而無限,既是美之極致,又是美之根源。
C.羅丹所說的“自然總是美的”“美只有一種,即宣示真實的美”和中華民族倡導的“樸素觀”有異曲同工之處。
D.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是在工業(yè)文明掠奪資源造成環(huán)境嚴重破壞的現實基礎上誕生的一種新的審美觀念。
7.答案:C
解析:本題是考查理解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自然總是美的”并不是羅丹說的,原文是“羅丹這里說的‘自然’‘真實’,均可以理解成‘樸素’”,并不是說和我國的“樸素觀”意思完全一樣。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倡“樸素觀”的老子從哲學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認為自然才是事物的極致,也是人精神所應追求的極致。
B.工業(yè)社會以大量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為代價的奢華生活成為個人炫耀的資本,進而腐蝕人心、催生腐敗,引發(fā)嚴重社會問題。
C.樸素作為生態(tài)文明時代標志性的美,必須是資源節(jié)約型的,必須是環(huán)境保護型的,必須符合生態(tài)公正原則。
D.在現今社會中,我們要用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來努力實現文明與生態(tài)的協調發(fā)展這一宏偉的歷史使命。
8.答案:D
解析:本題是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說法不完整,最后一段“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就建構在這一宏偉的歷史使命中,作為一種審美精神,它又反過來促進這一宏偉歷史使命的實現”,說明“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是首先在歷史使命中構建的。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張公諱英字敦復,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遷侍讀學士。十六年,上始選儒臣置左右。設南書房,命公入值,賜第西安門內。當是時,三番擾亂。凡戰(zhàn)陳兵餉方略一皆取斷宸衷。而上尤勤學問,故事經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門聽政,后即適懋勤殿召儒臣講論經義無期。時公率晨入暮出,暫退輒復宣召,或輟食趨宮門,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輒以公從。一時典誥之文多出公手,遷翰林學士。充經筵講官。遷工部尚書,再調禮部。公自躋卿貳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學士并管詹事府。尋坐不祥審編修撰擬諭祭都統(tǒng)佟國綱文引用悖謬。罷尚書,仍管翰詹教習庶吉士。三十一年復職,先后充《國史館方略》、《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總裁官,三十六年會試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嘗語執(zhí)政,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也。
公為人淡靜寡欲,自□壯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請告歸。瀕行,賜宴暢春園。公既歸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時多在龍眠雙溪間,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為《聰訓齋語》、《恒產瑣言》,教子弟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之義。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謁行在至江寧。上將返蹕,□公再留宿。是時總督阿山愈加錢糧耗銀供南巡。江寧知府陳公鵬年持不可。總督既積怒知府素強項,欲□是以罪,供張故不辦,扈從王大臣及侍衛(wèi)多言知府誹謗巡遊,罪不赦。及公見上,盛稱鵬年,總督意沮,陳公得免罪,反以是見知,竟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賜祭葬,謚文端。
(選自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卷八,有刪改)
張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詩于后寄歸,云:“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奔胰说脮斐纷屓,吳氏聞之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選自姚永樸《舊聞隨筆》)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上尤勤學問,故事經筵有常期 故事:舊例
B.再乞休,不允 休:退休
C.教子弟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之義 務:從事
D.總督既積怒知府素強項 強項:強橫
9.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根據上下文語境,總督阿山與江寧知府陳鵬年有舊怨,陳鵬年是正直的大臣,“強項”應該是褒義詞,“剛正,不為威武所屈”之意。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自□壯盛 ②上將返蹕,□公再留宿 ③欲□是以罪
A.其 為 于 B.其 為 因 C.以 而 于 D.以 而 因
1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第①句應為“其”,代詞,他。第②句應為“為”,介詞,被。第③應為“因”,介詞,憑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給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斷句。句中的官職名“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等,都是斷句的重要參考因素。正確的斷句為“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英才華橫溢,學問精深。他擔任皇帝的經筵講官,先后擔任《國史館方略》等多部書籍的總裁官,也擔任會試的正考官。
B.張英恭敬謹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隨從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賜宴暢春園。康熙皇帝稱贊他“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
C.張英淡泊名利,重視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為性情,怡然自樂。他諄諄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的道理告誡子弟。
D.張英平和謙讓,敦睦友善。他寫信平息桐城老家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的爭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話。
1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一是采用題文對照的方式,將選項與原文內容認真核對,發(fā)現不準確、不正確、不全面的概括與分析;二是注意命題者設置錯項的方法,如張冠李戴,程度、時間錯位,無中生有、以偏概全等。B項“賜宴暢春園”應是在張英致仕之后!岸啻巍痹臎]有表述。
上一篇:廣東省2016屆高三語文適應性測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