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6年普通高考語文適應性測試試卷及答案網頁版
關鍵詞:四川省2016年普通高考語文適應性測試試卷及答案網頁版,高中,高三下,語文,四川省,2016年,高考,適應性測試,答案試卷
摘 要:四川省2016年普通高考適應性測試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
四川省2016年普通高考適應性測試
語 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
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中國的詩、書、畫、戲劇等文學藝術均呈現(xiàn)出鮮明的“寫意精神”,并帶來象征的、變形的、抽象的、表現(xiàn)的等復雜多變的形式演進,中國畫更是其突出的代表。中國畫從原始巖畫到當代中國畫, “寫意精神”貫穿始終,形成其藝術特質和獨特的繪畫體系。千百年來,不論中國畫藝術如何呈現(xiàn)出變化無窮的瑰麗風姿,工筆畫也好,寫意畫也好,但萬變不離其宗,即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層哲理內涵的儒、道、老莊哲學,其長期主導并影響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生活。
所謂“寫意精神”是指在創(chuàng)作中以主觀情感為主導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沖動和表現(xiàn)形式,畫家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和客觀物象的深入觀察、體會、分析和研究提煉并創(chuàng)造出具有典型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以主觀情感的“寫意精神”為先導, “意在筆先,象生其后”,強調主觀情感對事物的能動作用。
中國畫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以“寫意”為主導,以自己的主觀情感去感受外在的物象,外在物象總是屬于“意”的統(tǒng)轄之中,不是單純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對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主觀創(chuàng)造,達到“感悟生命,抒情表意”的目的。一方面將“物”情感化,另一方面將“意”對象化,“眼中之竹”演繹為“胸中之竹”,帶有畫家強烈個人情感,經過經營構思提煉熔冶,“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隨機應變而跡化,由此而出現(xiàn)氣韻生動、散點透視、隨類賦彩等各種“傳神”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優(yōu)秀作品。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以主觀去追求客觀,而是強調生命活力與作者心靈世界的融合,以達到物我交融,神形兼?zhèn)涞哪康,由此其作品才能格高韻雅,生動傳神?/span>
在中國畫領域,就字面意思理解,長期存在將“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立的狀態(tài),殊不知“寫意精神”是中國畫之靈魂,同樣貫穿于工筆畫創(chuàng)作之始終,審美本質是殊途同歸,同樣要求境界高遠,傳神寫意,氣韻生動。大量畫家、理論家糾纏于其中,其實使用任何工具、材料的不同畫種均創(chuàng)作了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工具、材料是為人服務的,畫家的文化修養(yǎng)不同,作品才有高下之分。工筆畫的“工、板、死”,在大量的寫意畫中同樣存在。境界高遠,傳神寫意的工筆經典作品自古以來舉不勝舉,。明清以降,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沒骨畫法更是直接從視覺上打破了工筆畫與寫意畫的界線,成為當代工筆畫創(chuàng)作借鑒的經典。當代工筆畫在水與色、水與墨之間“撞、潑、灑”等各種千變萬化的技法應用,創(chuàng)造了當代工筆畫新的輝煌。
藝術的根本在于創(chuàng)造, “筆墨當隨時代”,不論是工筆畫也好寫意畫也好,只要我們把握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吃透傳統(tǒng),吞吐古今,融會中西,加強文學藝術修養(yǎng),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內容形式上獨樹一幟,中國畫藝術的長河,必將出現(xiàn)更多璀璨的藝術精英與精品。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管是工筆畫還是寫意畫,其內在精神都是長期主導并影響中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生活的儒、道、老莊哲學。
B.“寫意精神”是指在創(chuàng)作中以主觀情感為主導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沖動和表現(xiàn)形式,強調主觀情感對事物的能動作用。
C.世人將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立起來,其實寫意精神是中國畫之靈魂,工筆畫也要境界高遠,傳神寫意,氣韻生動。
D.工具、材料是為人服務的,畫家文化修養(yǎng)高,畫工筆畫就境界高遠,文化修養(yǎng)不高,畫寫意畫就“工、板、死”。
2.將下列對畫作的分析填入文中橫線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五代畫家黃筌描繪宮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畫法精細,其《寫生珍禽圖》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
B.唐代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游春卻不畫春景,通過人物神情動態(tài)、馬匹輕快節(jié)奏表現(xiàn)出春意盎然的氣氛,給人無限想象空間。
C.北宋崔白的《寒雀圖》全幅一枝彎曲老樹、枝頭九只小鳥棲宿躍噪不一,生動的構圖,傳達給人清遠凝練又極富生機的意境。
D.宋代李迪《枯荷鵲鵯圖》中翻卷的葉面,滿布蟲蝕的痕跡,一只鵲鵯雙爪緊握荷莖,扭頸俯視,為蕭瑟的深秋平添了幾許生氣。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畫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出鮮明的“寫意精神”,使用了象征的、變形的、抽象的、表現(xiàn)的等復雜多變的藝術形式。
B.中國畫家進行創(chuàng)作,強調外物與作者心靈世界的融合,追求神形兼?zhèn)涞木辰,又把寫?/span>作為物象的先導和主導。
C.隨著寫意精神在繪畫領域的影響,當代工筆畫充分借鑒了寫意畫的技法,工筆畫與寫意畫之間界線越來越模糊。
D.藝術的根本在于創(chuàng)造,要創(chuàng)作更多璀璨的藝術精品,我們應著眼古今中外,從生活中廣泛吸取營養(yǎng),提高藝術修養(yǎng)。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蕭景,字子昭,高祖從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以干能顯,為政尚嚴厲,官至冠軍將軍、東陽太守。永明中,錢唐唐翊之反,別眾破東陽,崇之遇害。景八歲隨父在郡,居喪以毀聞。
既長好學,才辯能斷。齊建武中,除晉安王國左常侍,遷永寧令,政為百城最。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為政,乃榜郡門曰:“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頃之,以疾去官。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詣闕,表請景為郡,不許。永元二年,以長沙宣武王懿勛,除步兵校尉。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難。高祖義師至,以景為甯朔將軍、行南兗州軍事。高祖踐阼,封吳平縣侯,食邑一千戶。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嬗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天監(jiān)四年,王師北伐,景帥眾出淮陽,進屠宿預。丁母憂,詔起攝職。八年三月,魏荊州刺史元志率眾七萬寇潺溝,驅迫群蠻,群蠻悉渡漢水來降。議者以蠻累為邊患,可因此除之。
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每為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乃開樊城受降。
景為人雅有風力,長于辭令。其在朝廷,為眾所瞻仰。于高祖屬雖為從弟,而禮寄甚隆,軍國大事,皆與議決。十五年,加侍中。十七年,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宏坐法免。詔曰:“揚州應須緝理,宜得其人。侍中、領軍將軍吳平侯景才任此舉,可以安右將軍監(jiān)揚州,并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為府!本霸接H居揚州,辭讓甚懇惻,至于涕泣,高祖不許。在州尤稱明斷,符教嚴整。有田舍老姥嘗訴得符,還至縣,縣吏未即發(fā),姥語曰:“蕭監(jiān)州符,火煽汝手,何敢留之!”其為人所畏敬如此。
十八年,累表陳解,高祖未之許。明年,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安西將軍、郢州刺史。
將發(fā),高祖幸建興苑餞別,為之流涕。既還宮,詔給鼓吹一部。在州復有能名。齊安、競陵郡接魏界,多盜賊,景移書告示,魏即焚塢戍保境,不復侵略。普通四年,卒于州,時年四十七。謚曰忠。(節(jié)選自《梁書>)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嬗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B.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嬗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C.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嬗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D.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嬗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父”指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皬摹北硎咎梅坑H屬,“從弟”即堂弟。
B. “踐阼”指走上阼階主位,特指皇帝登基。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
C. “丁母憂”,遭逢母親的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應考。
D.“出”,調出京城,表示貶官,古文表示貶官的還有“奪”“謫”“左遷”“黜”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蕭景從小孝父,為政受父影響。他八歲跟隨父親在州郡,服喪期間以絕食毀形而聞名;他父親憑借才干貴顯,為政嚴厲,影響了蕭景的為政風格。
B.蕭景深受信任,禮寄超越尋常。他被高祖委以重任,告別年邁父母居住揚州擔任刺史,言辭非常誠懇痛切,以至流淚哭泣,高祖仍不答應他的請求。
C.蕭景在任明斷,深為百姓敬畏。任揚州刺史時,一老農婦得到蕭景的符節(jié),訓斥怠慢的縣官說:“蕭監(jiān)州的符節(jié),燒著你的手,怎敢留著它呢!”
D.蕭景政績卓著,歷任軍政要職。他早年任職永寧縣令,治理為百城第一,后任甯朔將軍、揚州刺史、使持節(jié)、安西將軍、郢州刺史等職,聲名顯赫。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為政,乃榜郡門日: “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5分)
(2)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每為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8 -9題。
至日①
劉著②
亂離南國忽經年,一線愁添未死前。
心折靈臺③候云物,眼看東海變桑田。
燕巢幕上終非計,雉畜樊中政④可憐。
安得絕云行九萬,卻騎鯨背上青天。
【注】①至日,此指冬至。②劉著,安徽皖城人,皖城有玉照鄉(xiāng),晚年自號玉照老人。北宋末登進士第,后在金朝任職,曾任翰林院修撰、忻州刺史等。 ③靈臺,此指供登臨以觀天象變化的高臺。④“政”通“正”。
8.簡要賞析“燕巢幕上終非計,雉畜樊中政可憐”兩句表達的妙處。(5分)
9.本詩表達的情感比較復雜,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離騷》中,“,”說明當時世俗小人的
行為沒有準則、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機取巧,鉆營逢迎。
(2)《桃花源記>用“ , 表明桃花源中人長期與世隔絕,對
外界社會狀況一無所知。
(3)韓愈的《師說》以“ , ”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
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
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牧 歸
劉國星
夕陽斜墜荒原,草場、牛羊、蒙古包被驀然涂抹上一層橘黃。爺爺和我走出包外,他拉響了馬頭琴。牧羊犬趴臥在不遠處的勒勒車旁,歪愣著腦袋打量我爺爺,黑漆漆的眼珠子一動不動。我爺爺銀須飄飄,抿一口酒,捻弦,運弓。琴聲似水,隨風蕩溢。牧羊犬伸出紅紅的舌頭,舔舔嘴,也學著我雙手支下巴的樣,把頭抻在前爪上,神情悠閑專注。
草場的牛羊聽到琴聲,仿佛聽到了號令。三三兩兩停住嘴,抬起頭,往營盤聚集。牛走一條線,頭牛領隊,后面的牛就碼著蹄印回來了。羊走一大片,頭羊打頭,身側卻是前呼后擁,一團一團走過來。那天我問爺爺,咱家有牛羊,咋沒馬和駝?爺爺說,牛羊戀家,養(yǎng)活它們天天能看到,心就踏實。馬和駝就不行了,它們白天黑天都在草場里,你不尋,它是不回營盤的,像是野牲口!聽了這話,我心里有點走神。
除夕那天,阿爸和額吉才急急地趕回家,是坐汽車回來的,“突突”的馬達聲和尖銳的喇叭聲驚得牛羊四散奔逃,牧羊犬也圍前繞后地狂吠。阿爸和額吉都沒穿蒙古袍子,穿的是短短的棉褲羽絨服。阿爸和額吉熱情地來抱我,我怯怯地打量他們,腳卻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熟悉又陌生!我爺爺卻打起我的哈哈,你呀,你不是想他們嗎?咋還躲呢!我一下子窘迫得臉紅起來,流出了淚。
第二天,阿爸和額吉趁我熟睡時就返回城里了,說是去掙錢,耽誤不得的!接下來,又是一年沒有露面。
營盤里一陣慌亂,牛羊都爭先恐后地奔向長長的水槽子,低頭喝水。一排一排的犄角碰得噼啪作響。眼前的牛羊皮毛厚實,被風梳理得熨帖閃亮?晌疫是看出來,它們骨子里的那種冷。它們是害怕這冬天的。我感嘆地說,爺爺,要是沒有冬天多好!牛和羊就不冷了!爺爺說,不行,那樣牛羊肉就不好吃了,它們只有經過冬天的掉膘,再上膘,肉才瓷實,才有嚼頭。要不就全是些水肉。還有冬天草干,沒有水分。牛羊吃一天,口干舌燥,不飲水,會生病的。倒是那駱駝,幾天幾夜不喝水,也能撐得住,真是個野骨頭!
除夕夜,阿爸和爺爺一起飲酒,阿爸喝了兩杯就放下了,說是長時間不喝酒,一喝就頭疼。
爺爺就嗤嗤笑著,自斟自飲,說,你真是退化了,草原漢子不能喝酒?我們年輕那會,幾個人縱馬草原,酒袋子滿天飛,哪有個醉啊!我聽了爺爺?shù)男M惑,偷偷抱過酒袋灌一口,卻嗆得我咳嗽出了眼淚,惹起一包的哄笑。
夕陽墜下去了,牛羊喝完水,在爺爺?shù)那俾暲镒哌M圍欄。雖擠搡卻不喧鬧,都尋到自己的位置停下來。大地慢慢被暮色包圍,終于黑下來了。牧羊犬卻噌一下站起身,一溜小跑,巡視營盤去了。爺爺頻舉牛皮酒袋,琴聲不歇,若斷若續(xù)。牛羊在欄里傳來反芻聲,我偎依著爺爺,似睡似醒。阿爸和額吉睡了嗎?還有三天就過除夕了,他們又該回來了。這回我要撲進他們的懷里,賴著不出來。想到這里,我涌起一絲憂傷,一絲甜蜜。
牧羊犬悄沒聲地返回來了,四周一切都靜下來了。爺爺抱起我走回包里,燃起燈燭。爺爺細細地看著我,我微閉著眼,裝睡。可爺爺仿佛看出了我的秘密,說,這孩子,是不是又想阿爸和額吉了。我沒有做聲,但我分明看到,有一串閃亮的水珠子,從爺爺皺紋縱橫的臉頰滾落……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突出了草原暮色的寧靜和深廣,爺爺?shù)鸟R頭琴聲更增添了詩意的氛圍,牽引出“我”對父母的深深思念。
B.小說描寫除夕那天阿爸和額吉坐汽車回家的細節(jié),既渲染出熱鬧的氛圍,也表現(xiàn)了“我”對他們的羨慕和對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好奇。
C.爺爺將駱駝稱為“野牲口”和“野骨頭”,這些稱呼表明駱駝具有野性,不像牛羊一樣戀家,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爺爺對牛羊的喜愛。
D.爺爺認為能喝酒體現(xiàn)了草原男人的豪放,除夕夜阿爸喝兩杯酒就頭疼,表明年輕一代已經缺乏草原人的氣概,這讓爺爺頗為生氣。
E.“我”既是線索人物也是敘述角度,小說通過“我”的所見所思表現(xiàn)出草原留守兒童細膩的內心世界,體現(xiàn)了草原傳統(tǒng)生活的悄然變化。
(2)小說中的“爺爺”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多次寫到牧羊犬,它們的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說的題目“牧歸”對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有重要作用,請結合作品探析這一題目的深刻意蘊。(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張愛玲傳
從1 94 3年在英文月刊< -十世紀》上發(fā)表《中國人的生活與時裝》開始,張愛玲算是步入文壇了。但《-十世紀》是洋人的文壇,張愛玲不是林語堂,不論就感受性而言,還是就對中文的喜愛程度而論,她的中國情結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滿足于那種輕松的介紹方式。
雖然三年沒碰中文,她肯定還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設想成她的主要讀者,何況她自小就鐘情于小說,心心念念于那個更廣大的想象空間。洋人要看而比較容易看懂的是介紹性的文字,小說對于他們顯然是更費解的。所以就在“賣”洋文行情很不錯的時候,她挾著她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去叩上海文壇的門了。而且一旦在中國文壇上站穩(wěn)了腳跟,張愛玲便與西文雜志揮手作別。
不知是因為以往投稿漫長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還是她學會了一點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總之這一次懷著對成名急切渴望的張愛玲沒有將作品投進郵筒,聽任它到編輯大人的案上去碰運氣。她寧可去“面試”。經母親這一系的親戚、園藝家黃岳淵的介紹,她帶著稿子拜訪了《紫羅蘭》雜志的主編周瘦鵑(周瘦鵑筆名紫羅蘭庵主人,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
此次相會,二人談得甚是融洽。張愛玲待人接物時給人“夾生”之感,但她在長輩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她嘗自言一向對年紀大的人感到親切,對年歲相當?shù)娜松晕⒂悬c看不起,對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這一回她在周瘦鵑面前雖是執(zhí)禮甚恭,卻也還自如。讓張愛玲高興的卻是這位主編對她奉上的小說十分欣賞。還未讀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周瘦鵑便稱名字起得好,大約他聞到了傳統(tǒng)小說的氣息。
周瘦鵑的直覺沒有錯,將兩篇小說一氣讀完,他更可以相信這一點。它們與強調嚴肅性、思想性,鄙薄娛樂性的新文學大異其趣,從取材同可讀性看似乎倒是與鴛鴦蝴蝶派小說不無相通之處。難得的是周瘦鵑于堅守舊式趣味之外還是個鑒賞力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譯過西洋小說,是舊丈人圈子中為數(shù)不多的對西方文學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僅看出張的小說有《紅樓夢》的影子,而且看出張在寫作中受到毛姆的影響,且斷言它們可與毛姆的小說媲美。周瘦鵑很快拍板:兩篇小說都用。
雖然張愛玲的“二爐香”并沒有立即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但是文藝圈內卻有不少有心人由此注意到這位后起之秀,<萬象》主編柯靈即是其一。就在此時,張愛玲自己找上<萬象》編輯部來了。張帶來了她的一部小說,請柯靈看一看,這就是之后登在《萬象》1943年8月號上的《心經》。
幾乎與《心經》發(fā)表的同時,張愛玲的另一篇小說《茉莉香片》在《雜志》上登了出來。
在此后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使張愛玲青云直上,風靡上海灘的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雜志》。對《雜志》助她成名,她投桃報李,把最得意的小說都繪了《雜志》。
在小說贏來滿堂彩之后,張愛玲又開始亮出她的另一樣拿手戲一一散文,并且立即打響。
她將《洋人看京戲及其它》《更衣記》,投給當時名噪一時的散文半月刊雜志《古今》,很快在8月、9月登了出來。
《古今》可說是男人的天下,張愛玲很可能察覺該雜志的種種氣味與自己的性情不相投,而且縱能躋身其間,它亦不能讓自己昂首鶴立,獨上青云。所以兩篇文章之后,《古今》再不見張愛玲的名字,她轉向了蘇青辦的散文小說月刊《天地》。
由此我們約略可以看出張愛玲對刊物雜志取舍的標準了:檔次高,實力強之外,還要加上志趣相投,肯于讓她在上面唱大軸戲,雖非同仁雜志于她卻有同仁雜志的意味。《雜志》《天地》遂成為與她關系最密切的兩家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淪陷時期的上海這個特定的時空里,文壇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傾向、不同文學趣味的各個文學圈子似乎都是順理成章地接納了這位新人,而且均不吝于褒獎。
我們大致可以說,《紫羅蘭》代表了鴛鴦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襲了周作人、林語堂的“閑適”格調,《萬象》堅持著新文學人道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對“新文藝腔”大張撻伐的《雜志》則想走純文藝的路線,而它們競一致對張愛玲表示推許。在新文學史上,這樣的情形即使不是僅見,也肯定是少見的。
(摘編自余斌《張愛玲傳》)
相關鏈接
①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我要問報販,裝出不相干的樣子:“銷路還好嗎?一一太貴了,這么貴,真還有人買嗎?”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張愛玲《<傳奇>再版序》)
②張愛玲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后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后,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保ㄓ啾蟆稄垚哿醾鳌罚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5分)
A.在作者看來,張愛玲有著濃厚的中國情結,因此無論是對文學作品的感受性,還是就中文的喜愛程度而論,張愛玲都勝過林語堂。
B.借助母親一系親戚黃岳淵的引薦,張愛玲得到了作家周瘦鵑的賞識,他認為張愛玲的小說雖然在思想性上有欠缺,卻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C.在生活中張愛玲性格孤傲,待人接物時給人“夾生”之感;在藝術中,她又是悲天憫人,通曉人情世故,她的人生中充斥著矛盾。
D.張愛玲雖然依靠《紫羅蘭》在文壇初露鋒芒,但之后卻青睞《雜志》《天地》等刊物,這體現(xiàn)了她善于鑒別、特立獨行的處世方式。
E.在40年代上海淪陷區(qū)這個特定的時空里,張愛玲紅極一時,與晚年的孤寂形成兩種極端的狀態(tài),而她都能以包容的心態(tài)泰然處之。
(2)張愛玲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鏈接材料①這段話好在哪里?請從內容和語言表達的角度加以賞析。(6分)
(4)本文著重講述了張愛玲早年成名的經過,你認為張愛玲的成名有哪些原因?請結合材料加以探析。(8分)
上一篇:河北省石家莊市2016屆高中畢業(yè)班語文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新余市七校2016屆高三語文下學期第二次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城市學校網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來源注明“城市學校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城市學校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城市學校網”。違反上述聲明者,城市學校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城市學校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QQ:119106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