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點中學盟校2016屆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2.將班級、姓名、學號填在密封線內(nèi);
3.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第Ⅰ卷 閱讀題(共70分)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700多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兩個異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滿清。二者都是文明相對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進民族而建立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繼續(xù)統(tǒng)治中華;而滿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內(nèi)心卻被漢族的制度文化折服。因此,元朝雖強大一時,卻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近三個世紀,確實發(fā)人深省。
從民族政策來看,元朝按照種族和地域,把全國人口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至治二年,禁漢人執(zhí)兵器出獵,禁習武藝。至元三年,禁漢人、南人學習蒙古和色目文字。同年,右丞相伯顏向皇帝建議,屠殺張、王、李、趙、劉等五姓漢人,好在順帝沒有同意。同年,禁止?jié)h人、南人、高麗人持兵器養(yǎng)馬。早先,中使別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議:“雖然得到漢人,也沒有什么用處,不如將其斬盡殺絕,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暢茂,我們可以改作牧場。”若不是耶律楚材極力勸阻,此種族滅絕的建議就可能成為國策。據(jù)馬可·波羅記載:“所有的中國人都厭惡大可汗(元世祖)的政體,因為他所派地方行政首長多為韃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視中國人(原來中原及江南的中國人)為奴隸,使之無法容忍。”
而清入關后,立即從“滿蒙一家”轉(zhuǎn)向“滿漢一體”。康熙十九年,諭綠旗部隊:漢族叛亂只用漢兵平剿。清朝作戰(zhàn)皆重用漢人。滿族人雖然武力征服漢人,卻在精神上崇尚漢化。滿漢民族起碼在法律上平等。滿人世襲旗籍,漢人和蒙古人照樣可投旗入籍。
在對待漢語的態(tài)度上,元代諸帝多“不習漢文”。世祖之時“江淮一行省無一人通文墨者”。有的蒙古貴族到地方任官,執(zhí)筆署事,寫“七”字之鉤不向右轉(zhuǎn)而向左轉(zhuǎn),“見者為笑”。陶宗儀《輟耕錄》載曰,“今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不能執(zhí)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輔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則用玉圖書押字”。元朝的儒臣為向皇帝“進講”,須先翻譯蒙古文。世祖雖有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仍不能脫離翻譯。只有最后兩代皇帝——文宗和順帝漢語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關之前49年,龔正六(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就給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當師傅,并兼任太祖諸子的老師,受到最高的禮遇。太祖親信侍衛(wèi)中有許多漢族讀書人。太祖“精通漢語”,言必稱漢唐,奉明制為圭臬。
太祖身邊尚須翻譯,順治皇帝已經(jīng)無須翻譯?滴、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書畫的漢學家。少年康熙只有在親切地稱呼外國傳教老師湯若望為“瑪琺”時,有使用滿語的記錄。雍正幾乎全用漢語,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禟謀逆罪狀時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滿語大罵“塞斯黑”“阿其那”(意為豬狗)。后世皇帝僅在個別稱謂上保留使用滿語的習慣。清皇室學校把漢語作為必修課程,諸皇子的老師都是當朝有名的國學大家。整個滿清是滿人保持主動漢化的態(tài)勢,并且比前朝的國學氛圍更濃。
(選自王丹譽《元清兩代制度得失》)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蒙古人和滿族人都是憑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的制度來治理天下,結(jié)果不到一個世紀,元朝就宣告滅亡。
B.在元朝,漢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jié)h人、南人學習蒙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他們練習武藝和持兵器養(yǎng)馬。
C.滿清統(tǒng)治者崇尚漢化,被漢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滿漢民族在法律上人 人平等,漢人和蒙古人一樣可以加入旗籍。
D.馬可·波羅的記載表明,元朝大可汗時期的地方行政長官基本上是蒙古人或色目人,統(tǒng)治階級看待原來中原及江南的中國人像奴隸一樣,這使中國人無法容忍,都痛恨當時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元代的帝王都“不習漢文”,不懂漢語,儒臣向皇帝“進講”,必須先翻譯成蒙古文。元世祖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但仍然不能脫離翻譯。
B.滿清的皇帝幾乎都精通漢語,早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為自己和兒子們請了一個紹興的漢人做老師,并給予最高的禮遇。
C.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書畫的漢學家, 雍正幾乎全用漢語,后世皇帝僅在個別稱謂上保留使用滿語的習慣。
D.陶宗儀《輟耕錄》記載,當時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數(shù)都不能用漢字簽字畫押,于是就用象牙或者木頭刻上名字作為固定押印。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滿清用武力征服漢人之后,立即從“滿蒙一家”轉(zhuǎn)向“滿漢一體”,打戰(zhàn)也重用漢人?滴跄間曾發(fā)布命令,漢族地區(qū)發(fā)生的叛亂只用漢兵去平剿。
B.元朝統(tǒng)治者大多對漢人和漢語都很排斥,不止一個大臣向皇帝建議對漢人采取屠殺政策;有的蒙古貴族在中原做官卻不會寫漢語的“七”字,看見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中原以后對漢人與漢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與接納,比如有有識之士主張對漢人寬容,也有精通儒學的人在朝廷為官。
D. 清朝統(tǒng)治者對漢人和漢語的態(tài)度與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對漢語,言必稱漢唐,奉明制為圭臬。皇室學校把漢語作為必修課程,整個滿清國學氛圍甚至比明朝的更濃。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國。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俾皆籍戶口屬吏,乃歸,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闊出伐宋,命惟中于軍前行中書省事?怂螚楆枴⒐饣溶,光、隨、郢、復等州,及襄陽、德安府,凡得名士數(shù)十人,收伊、洛諸書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頤祠,建太極書院,延儒士趙復、王粹等講授其間,遂通圣賢學,慨然欲以道濟天下。拜中書令,太宗崩,太后稱制,惟中以一相負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陽道斷事官斜徹橫恣不法,詔惟中宣慰,惟中按誅之。金亡其將武仙潰于鄧州余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jù)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shù)萬剽掠數(shù)千里。詔會諸道兵討之,不克。惟中仗節(jié)開諭,降其渠帥,余黨悉平。
憲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鎮(zhèn)金蓮川。得開府,專封拜。乃立河南道經(jīng)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為使,俾屯田唐、鄧、申、裕、嵩、汝、蔡、息、毫、潁諸州。初滅金時,以監(jiān)河橋萬戶劉福為河南道總管,福貪鄙殘酷,虐害遺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聽約束,福稱疾不至。惟中設大梃于坐,復召之,福不得已,以數(shù)千人擁衛(wèi)見惟中,惟中即握大梃擊仆之。數(shù)日福死,河南大治。遷陜右四川宣撫使。時諸軍帥橫侈病民,郭千戶者尤甚,殺人之夫而奪其妻,惟中戮之以徇,關中肅然。語人曰:“吾非好殺,國家綱紀不立,致此輩賊害良民,無所控告,雖欲不去,可乎?”
歲己未,世祖總統(tǒng)東師,奏惟中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撫使,俾建行臺,以先啟行,宣布恩信,蒙古、漢軍諸帥并聽節(jié)制。師還,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節(jié)選自《元史·楊惟中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 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金亡/其將武仙潰于鄧州/余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jù)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shù)萬/剽掠數(shù)千里。
B.金亡其將/武仙潰于鄧州/余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jù)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shù)萬剽掠數(shù)千里。
C.金亡其將/武仙潰于鄧州/余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jù)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shù)萬/剽掠數(shù)千里。
D.金亡/其將武仙潰于鄧州/余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jù)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shù)萬剽掠數(shù)千里。
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
B.“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朝中權(quán)臣或輔政大臣代理皇帝執(zhí)掌國政。
C.“仗節(jié)”是手執(zhí)符節(jié)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將出師的時候,皇帝授予他們符節(jié),以此作為憑證和權(quán)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組織形式,通過這種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軍餉和稅糧。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惟中保護文脈,重視文化建設。元軍占領宋朝棗陽等地后,他搜羅當?shù)孛亢腿鍖W著作,為宋代大儒周敦頤立祠,建立太極書院,弘揚儒學。
B.楊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撫。金朝余黨大肆作亂,朝廷會集各道的兵力征討卻沒能取勝,他前 往勸諭,勸降了他們的首領,余黨都被平定。
C.楊惟中懲惡保民,決不姑息遷就。河南道總管劉福貪婪殘酷,殘害百姓,殺人之夫而奪其妻,楊惟中將其處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楊惟中有膽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歲即被派往西域,圓滿完成使命;晚年擔任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撫使,蒙、漢軍隊將帥都歸他指揮管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俾皆籍戶口屬吏,乃歸,帝于是有大用意。(5分)
譯文:
(2)延儒士趙復、王粹等講授其間,遂通圣賢學,慨然欲以道濟天下。(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汴河懷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2),共禹論功不較多。
注釋:(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統(tǒng)治者卻奢侈依舊,殘暴日甚。(2)水殿龍舟事:當年運河竣工后,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游,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被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shù)。8.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作簡要分析。(5分) 9.這首詩既以“賴通波”來論大運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論功”來論隋煬帝之功德,似乎是贊揚隋煬帝,你認為呢?結(jié)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與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一樣描寫景物早晚明暗變化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來告誡“后人”如不以史為鑒,將重蹈覆轍。(3)屈原《離騷》中用景物表現(xiàn)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做答案。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大題對應的題號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的大題內(nèi)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nèi)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答的第一大題評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25分)少男少女
鐘麗思
四年前一個下午,我將提包遺忘在地鐵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羅,中國人!您丟東西了!我轉(zhuǎn)過身來,見一張白如粉團的臉蛋兒正朝我笑:“我翻過提包了:一個身份證,一件衣服,一本書,不是么?”那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眉毛又細又濃,柔柔地幾乎延伸到鬢際。我一面道謝,一面伸手去接那個背包。“請等等,”她好敏捷地將背包藏在身后,說,“您付多少錢?”“50法郎。好么?”“不夠的!彼銎鹉菑埫利惖哪,搖搖頭,問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補領一個身份證的價錢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那么.我應該掙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讓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卻只有50法郎。我請她跟我回家去拿,來回10分鐘就可以了。“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為您將耽誤我的工作。”我們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烏阿瑪哈小姐!彼f,一本正經(jīng)地。一路上,她告訴我,她是阿爾及利亞人。姐弟共6個人,大哥大姐15歲,小妹才2歲。這不正是該上學的年齡么?“我們當然讀書!”她口齒伶俐得很,只是帶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學就工作唄,嗯,當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們干兩個工作日!她告訴我,大姐去雜貨店收款;13歲的二姐去餐館洗碗;8歲的四妹抱了兩歲的小妹去鬧市討錢;她剛滿12歲,到地鐵賣唱。到家時,我去撳門口的密碼,她轉(zhuǎn)開了臉,不看。拉開抽屜,我才發(fā)現(xiàn)家里也沒有零錢,便又遞給她一張50法郎。她為難地瞧瞧我,說是無法找我10法郎。我說不要緊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這不公平”,隨即一拍巴掌道:“哎!我為您唱支歌好嗎?為您一個人唱,用心唱!闭f著就把條粗粗的褐色大辮往后一甩,輕輕唱起來。歌聲清清甜甜,很美,帶著些許憂傷……我送烏阿瑪哈下樓時,忽然想起一個問題來:“你父母干什么呢?”“父親死了,兩年前!彼f,眼圈兒便紅了起來,“他是位商人,去貝魯特做生意時死于戰(zhàn)亂。媽媽只在家照管我們,干不了工作!“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雙胞胎,在學校專心讀書,跳過兩級的,明年就可以參加高中畢業(yè)會考了!毙」媚锏难劬康亓亮似饋怼“你哥哥課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課余就到蓬皮杜圖書館看書,他讀得很多很多!“他怎么可以這樣?!”“哥哥是男人,對我們穆斯林來說,男人是家庭的榮光,不是么?”我正思量應該如何回答,她又追補一句:“你們中國人也這樣,不是么?”三天后,我剛踏入地鐵,烏阿瑪哈就跟了進來,她沖我甜甜一笑就開口,一開口,就嚇了我一跳——那嗓門兒干干巴巴,口齒倒依舊伶俐:“小姐們女士們先生們,請原諒我不得不打擾你們。我是羅馬尼亞人,因為國破家亡來到法蘭西……”我分明記得前幾日她才對我說是阿爾及利亞人,怎么忽又變成羅馬尼亞的了呢?“……如今為大家唱支我家鄉(xiāng)的歌!彼垡膊磺莆,張口便唱。天哪!那嗓子又硬又粗!當烏阿瑪哈唱完時,只見乘客都不約而同長長吁出口氣。“羅馬尼亞語,”有先生說道,“我還聽過她唱阿富汗歌哩!”說著,“噗”地笑了起來,“我發(fā)現(xiàn)哪個國家發(fā)生動亂,她就說她是哪個國家的。也怪,這孩子還真不知去哪兒學這些歌來唱,居然都是原文的!烏阿瑪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錢來。我滿肚狐疑,見她下車,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著問:“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對我說:“哎呀您!地鐵里噪音那么厲害,就是認真唱,別人也無法聽。我粗聲粗氣,人們?yōu)榱藞D個耳根清凈也會趕緊掏錢打發(fā)我的!焙龅,那張美麗的臉龐嚴肅起來,“哎呀糟糕!您會覺得我這樣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臉,款軟地求我:“您可以見見我哥哥么?”“那應該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開個玩笑,話一出口,卻又后悔。
她已是紅了臉,紅了耳根,不過依然仰起頭看著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賬。我請您喝咖啡,再加一份點心,好么?”我暗自嘆息,便干脆請他們翌日上我家小聚。第二天,烏阿瑪哈如約候在我家門前。一見面,她就神采飛揚地將兄長介紹給我。那兄長,是個目光深沉英氣勃勃的卷毛小伙,舉手投足都很見教養(yǎng)。他送給我一盒錄音帶,說:“希望您給予我這種榮幸——向您介紹我故鄉(xiāng)的音樂。”我沖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點提問題,別浪費時間呀!”小伙子開始提問了,問及中國風貌,問及中國習俗,然后問及儒、道、佛之宗義……我越來越驚詫于他的思路之清晰與興趣之廣泛。便忍不住打斷道:“烏阿瑪哈先生,您了解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將來去中國經(jīng)商!“經(jīng)商?”“經(jīng)商。如果與中國人交談時,能對中國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會使對方從感情上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簽約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夜色越來越重,談興卻越來越濃,我便留這兄妹倆吃飯。飯后,烏阿瑪哈小姐手腳麻利地收拾殘局,她的兄長端坐著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個問題:“您知道您的母親和姐妹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為我們?nèi)覜]有一個人會懷疑我不能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成為家庭的光榮。我是男人!“我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輕輕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羅馬尼亞民歌。”我不懂羅馬尼亞文,但知道那確是一首羅馬尼亞民歌。烏阿瑪哈如上次那樣,微微靠在墻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麗。(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說》,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A.小說選取了一個非洲家庭在法國的艱難生活,以小見大,反映了西方社會繁華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殘酷現(xiàn)實。B.“我”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因為丟包被烏阿瑪哈敲詐80法郎,還索要了10法郎的“誤工費”,又借口無錢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第二次在地鐵見面時,烏阿瑪哈聲稱自己是羅馬尼亞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們對戰(zhàn)亂地區(qū)人民的同情,討要錢財?shù)陌褢颉?/span>
D.小說中描寫烏阿瑪哈“白如粉團”的臉蛋、“又濃又細”的眉毛、“粗粗的褐色大辮”,流露出“我”對她深深的同情與無盡的愛憐。
E.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巧合與誤會等藝術(shù)手法,精心剪裁, 匠心獨運,讀來常有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
(2)簡要分析“我”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 6分)
答:
(3)小說在刻畫烏阿瑪哈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做簡要分析。(6分)
答:
(4)小說三次寫到烏阿瑪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體表現(xiàn)和原因都不同,請結(jié)合小說的相關內(nèi)容加以分析,并說說這樣寫的效果。(8分)
答: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李佩甫:“過程是不可超越的”
孔會俠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李佩甫的《生命冊》獲此殊榮。河南省作協(xié)主席、勤懇筆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為河南本土作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第一人!斑^程是不可超越的”,這是佩甫常掛在嘴邊的話。回望李佩甫六十二年的人生經(jīng)歷和三十八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似乎都準確而形象地印證著他的這句話。
1953年10月,在許昌市的一個大雜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來,這個城市的街道、學校、人群,以及鄉(xiāng)下的田野、村民,也逐漸融入他的生命。李佩甫對生活的體驗,從大雜院開始。那時候,大雜院的人們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賣炭的,有挑擔剃頭的,也有像李佩甫父親那樣在工廠上班的。父親工資低,不夠維持家用,母親就在街道上干活掙錢,補貼家用。所以,佩甫這個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對窮人的體恤和認識就成了他生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色”。
1960年,佩甫入讀小學。佩甫班里有個男同學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他家柜子里鎖著許多書,調(diào)皮的孩子們將那些書偷出來,交換其他孩子的螺絲糖、蟈蟈籠和橡皮等。就這樣,佩甫讀了許多書,有蘇聯(lián)作家的作品,有魯迅的作品,還有《三俠五義》等。讀書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實而愉快,他常常讀到深更半夜,這習慣保持到現(xiàn)在。從此,他進入了豐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不一樣,吸引了他的心。這是文學對他最初的浸潤,也是冥冥中命運悄然打開的一扇門。
1971年3月,佩甫懷揣壯志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到許昌縣蘇橋鎮(zhèn)侯王村當知青。在侯王村的時候,他親身經(jīng)歷了農(nóng)村所有的勞動,真實體驗了農(nóng)民生計的各種苦累。這段日子里,佩甫與村人們打交道,從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真切地感知并理解著村莊。后來,在不斷的繼續(xù)行走和了解中,蔣馬、候王就成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莊、畫匠王、扁擔楊……
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創(chuàng)作的起始階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尋找著屬于自己的寫作領地。習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壓抑。佩甫這撥“50后”作家,在馬爾克斯和?思{的影響下,開始了以地理上的家鄉(xiāng)位置為中心的火熱的“圈地運動”:莫言找到了“高密東北鄉(xiāng)”,賈平凹劃定了“商州”,內(nèi)秀而要強的佩甫壓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樣滿大街亂走,他不斷地變化著、苦苦尋找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尋到并推開了自己文學領地的大門。1986年,佩甫在《莽原》上發(fā)表了《紅螞蚱綠螞蚱》,這是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鄉(xiāng)村記憶和鄉(xiāng)村情感被喚醒,在文字間氤氳出動人的詩意。1987年,下鄉(xiāng)積累寫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孫》發(fā)表,其創(chuàng)作抵達第一個高峰。1999年,佩甫的長篇小說《羊的門》出版,隨即引起了轟動。
2012年,佩甫經(jīng)過八年時間的準備和調(diào)整,寫出了《生命冊》。這是他付出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給他帶來一生的盛譽和報償。寫作之前他頻繁地下農(nóng)村,了解新變化,沉淀新感受,著意彌補自己新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的匱乏。他還拿出一部分錢去炒股,只為了解炒股的常識,體會書中人物的心態(tài)起伏。這部作品的立足點是未來中國,佩甫在檢省我國社會五十多年發(fā)展的過程中思考前途,試圖在困厄中為未來尋找“讓筷子立起來”的方法。
將《生命冊》放在佩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像鋪展開了一幅動態(tài)的圖譜,會發(fā)現(xiàn)過程就是這樣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層臺階的遞進,佩甫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了過來,走到了今天。(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作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冊》幾乎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 李佩甫說,整部作品寫了3年,但積累的時間用了50年。創(chuàng)作過程中,李佩甫廢掉了已經(jīng)寫了七八萬字的初稿,原因是“沒有找到開頭的第一句話”。(《江南時報》)
②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開始編故事找素材,后來突然發(fā)現(xiàn)我自己最熟悉的這個領域沒有動用。 我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對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編,我最終把平原當作自己的寫作領地,這是一步一步實現(xiàn)的,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才完成。(《河南時報》)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李佩甫在創(chuàng)作上注重積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時候,就主動體驗農(nóng)村的各種苦累,與人們打交道,從各方面了解村莊。
B.李佩甫在《莽原》上發(fā)表的《紅螞蚱 綠螞蚱》,標志著他尋找到了自己的文學領地,他開始以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平原為中心進行寫作。
C.《生命冊》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給他帶來一生盛譽和報償?shù)某晒ψ髌贰?/span>
D.文學對李佩甫最初的浸潤,是他上小學時閱讀的他同學父親的許多書,他常常讀到深更半夜,進入到豐富的文字世界,感到充實而愉快。
E.對窮人的體恤和認識之所以能成為李佩甫生命的“底色”與作品的“底色”,與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環(huán)境、成長經(jīng)歷等是密不可分的。
(2)李佩甫文學創(chuàng)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6分)
答:
(3)本文第五段為何要寫到莫言和賈平凹?請簡要分析原因。(6分)
答:
(4)李佩甫說,《生命冊》整部作品寫了3年,但積累的時間用了50年。請結(jié)合全文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對你的啟示。(8分)
答:
上一篇: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yè)班語文質(zhì)量檢查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馬鞍山市2016屆高中畢業(yè)班語文第二次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