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34小蝌蚪找媽媽

溫馨提示: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34小蝌蚪找媽媽的圖片如果出現(xiàn)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一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 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教材插圖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事先組織學生觀察蝌蚪和青蛙。本課是連環(huán)畫形式的課文,與第17課的內(nèi)容有相似之處。設計教學時,可運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二 學習目標
1.認識“灰 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 在”等6個字。
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三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 讀書的重點,把朗讀和看圖及隨課文識字結合起來,與觀察生活結合起來,與積極思考 努力發(fā)現(xiàn)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jù)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的 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識字寫字本課生字的呈現(xiàn)方式和指導方法可以靈活多樣?蓞⒖既缦虏襟E操作。
1.學生借助圖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根據(jù)圖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來的畫下來,和同學一起想辦法認識。
2.用“我會認”提示卡,引導學生說說生字條中已經(jīng)認識的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的。學生經(jīng)過自學還不認識的字,教師予以指導,可出示生字卡片領讀。
3.有的字可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隨機識記。如“灰”,可以在展示小蝌蚪的圖片時,通過觀察蝌蚪的顏色認識“灰”字。也可以在學完課文以后,集中生字條里的生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如:“阿 頂 披”可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記住字形。
4.利用課件或生字卡片鞏固認讀,也可以制作漢字部件,進行拼字游戲或擴展詞匯游戲。
5.本課要求寫的字均比較簡單。寫字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在 變 條”,注意有關筆畫,書寫要規(guī)范!坝小弊窒旅娴摹霸隆弊,撇要變成豎;“條”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要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
(二)朗讀感悟
1.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么樣的?
2.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3.當指導讀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描寫小蝌蚪是按怎樣的順序說的?小蝌蚪可愛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見過或養(yǎng)過小蝌蚪的學生還可以說說它們還有哪些地方可愛。指導讀出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4.當讀到小蝌蚪迎問鯉魚 追問烏龜?shù)亩温鋾r,老師可結合課文插圖或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小蝌蚪前后的變化?刹扇”硌莸男问剑寣W生分小組自編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動作,在情境中對話。如,一個同學做解說員,讀課文說明的部分;兩個女同學分別扮鯉魚媽媽和小鯉魚;一個男同學扮烏龜;幾個小個子同學扮一群小蝌蚪。有條件最好做有關頭飾。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組織排練,再讓學生自我展示匯報。老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對話部分給予指導。(語氣:小蝌蚪關切 著急;鯉魚親切 熱情;烏龜好笑 認真。)再指導全體同學朗讀體會。
5.當讀到課文描寫青蛙的那幾句話時,老師可啟發(fā)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觀察青蛙的特點,并引導教育:只要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不斷地去探究,終會有成功的一天。在第四 五自然段的學習中,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詞句,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一讀,并且學用結合。如,“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庇谩氨叹G” “雪白”各說一句話!八麄兒笸纫坏,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可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語言,加深對優(yōu)美語言的積累和記憶。
6.讀到課文最后時,老師可巧設懸念: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他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多少害蟲呢?我們也去探究一下,好嗎?在朗讀和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最好能播放課件,使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沒有條件制作課件的,可以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來感染學生。
(三)實踐活動
1.課前活動。有條件的學生可以抓幾只小蝌蚪,在家長的幫助下養(yǎng)一段日子,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2.課中活動。設計填空練習,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師生對話,背誦句子。師:小蝌蚪什么樣?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師:小青蛙什么樣?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課后活動;丶易x課外書,或在爸爸 媽媽的幫助下,查找青蛙是捉害蟲能手的有關資料,課間交流并展示在黑板報或學習園地里。
四 教學設計舉例
(一)猜謎語,激趣導入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學習生字詞
1.借助圖畫讀課文,自學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小組互助學習,交流自己認識了什么字,讀懂了什么。
4.指導初讀課文,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5.指導寫字。
(三)朗讀感悟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看圖觀察,說出蝌蚪的變化。(2)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段落,認真朗讀。(3)重點指導蝌蚪與鯉魚媽媽 與烏龜?shù)膶υ。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禮貌;第二次很熱情,但有點著急。鯉魚:親切。烏龜:和藹。
3.指導朗讀第四 五段。(1)蝌蚪的尾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青蛙媽媽的話應該怎么讀?(親切 慈愛)
4.分角色朗讀。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版權都歸相關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益,我們會進行相關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