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和親人談心似的,“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jié)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來真切表現(xiàn)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第三小節(jié)主要是講作者聯(lián)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lián)想到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jié)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 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通過誦讀詩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 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2.詞句解析。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jié) 骨氣。硝煙:炸藥爆炸后產(chǎn)生的煙霧。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 難以忘懷的傷痛。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 教學建議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赏ㄟ^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 “香港回歸歷程” “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也可分小組合作搜集資料,每人或每個小組依自身情況搜集其中的一類資料。如果有條件,教師可準備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等相關資料的課件。2.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 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聯(lián)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第三節(jié)作者聯(lián)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骨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 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年多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shù)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 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 區(qū)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 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xiàn)場采訪”。3.“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 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結合詩歌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節(jié)與節(jié)之間以及每小節(jié)之內(nèi)詞句間的停頓;有的詩句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有的要讀得親切舒緩,等等。為了激發(fā)學生朗誦興趣,還可當堂分組排練集體詩朗誦,進行即興表演與點評;必要的時候,教師或者請班上朗誦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示范朗誦。4.本課要求認識5個生字,“髓”是平舌音,“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
四 相關鏈接
香港的歷史 香港(包括香港島 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tǒng)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中國人民一直反對上述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的回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xiàn)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和反對霸權主義 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而奮斗。鄧小平提出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解決臺灣和香港 澳門問題的構想。根據(jù)1984年中英聯(lián)合聲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歸還給了中國,并設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中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qū)域,保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經(jīng)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1997年7月1日這一天,已作為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經(jīng)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志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了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fā)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香港回歸后,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務和防務,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香港特區(qū)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國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等困難,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榮與快速發(fā)展,繼續(xù)發(fā)揮著國際金融 貿(mào)易 航運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先生,并競選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2005年3月辭去行政長官職務,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紫荊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略呈圓形,表面有光澤,花紫紅色,莢果扁平。供觀賞,木材和樹皮都可入藥。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區(qū)政府贈送的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噸,用青銅鑄造,金光閃閃,典雅大方,寓意深長,座落在香港會展中心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志之一。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24*最后一分鐘
溫馨提示: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24*最后一分鐘的圖片如果出現(xiàn) “進度條” 說明圖片正在加載中,請耐心等候...,如果加載太久,請刷新一下頁面重新加載。。。
聲明:我們收集的教材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版權都歸相關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權益,我們會進行相關處理。請廣大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務必注意這一點。我們努力收集相關的教材只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為你提供方便。